《中國金融》 2021年08月13日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經過8年持續奮斗,全國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脫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勝利。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以下簡稱“郵儲銀行”)作為定位于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敢于創新,全力以赴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勇擔責任,為脫貧攻堅貢獻金融力量
郵儲銀行以金融扶貧為己任,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擔當作為,不斷加大金融扶貧投入力度,增強金融扶貧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用實干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加強黨委對脫貧攻堅的領導,加大組織和政策保障。郵儲銀行黨委高度重視金融扶貧工作,強化落實“總行統籌、省行負責、市縣行抓落實”的三級工作機制,由各級機構“一把手”作為金融扶貧第一責任人,統籌推進金融扶貧工作,在信貸額度、利率定價、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授信政策、風險政策、再貸款收益返還等方面,持續給予政策傾斜。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推出無還本續貸、延長貸款期限等措施,建立扶貧貸款綠色通道,做到“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優先辦理、即來即審”,支持貧困戶按時生產、不誤農時。
發揮自身優勢,加大金融扶貧投入力度。郵儲銀行下沉服務重心,充分發揮近4萬個營業網點遍布城鄉的優勢,在全國布放近15萬臺自助設備,其中在縣及縣以下地區布放10萬多臺。培養了一支4萬人的信貸員隊伍,長期扎根田間地頭,致力做貧困戶“身邊的銀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累計投放信貸資金超萬億元。2018~2020年,全行金融精準扶貧貸款年均增速超過30%。截至2020年末,金融精準扶貧貸款余額超1000億元。自2007年小額貸款業務開辦以來,郵儲銀行累計發放小額貸款超5萬億元,服務4000多萬人次,筆均金額僅為10余萬元,積極滿足普惠小額資金需求。
聚焦“三區三州”,堅決助力啃下脫貧攻堅最難“硬骨頭”。“三區三州”是決勝脫貧攻堅戰的關鍵。在這些地區,郵儲銀行強化政策引導,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將目標任務掛鉤到總行相關部門以及相關分行,加大“三區三州”各項貸款投放力度。2020年,全行在“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各項貸款年增速為51%,較所在省(區)貸款平均增速高出35個百分點。同時,優化網絡布局,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在“三區三州”135個國家級貧困縣,設立營業機構265個。其中,2015~2020年,增設營業機構45個,分別位于西藏申扎縣、南木林縣、察雅縣,青海囊謙縣,四川鹽源縣、喜德縣等地。在四川涼山“懸崖村”,郵儲銀行利用村民的小賣部設立金融服務點,結束了“懸崖村”村民長途跋涉辦理金融業務的歷史。
多措并舉,激發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保證脫貧攻堅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根本是要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郵儲銀行通過發展產業、能人帶動、創新產品、平臺合作、定點扶貧,多措并舉,精準扶貧,促進扶貧與扶志、扶智深度融合,提高貧困戶生產經營能力,提升金融扶貧質效。
發展產業是金融扶貧的根本出路。金融支持是脫貧致富的“催化劑”,產業扶貧是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的根本途徑。郵儲銀行按照“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旅則旅”的原則,支持發展培育特色產業,通過改善三農、小微企業、創業就業等民生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強化金融扶貧“造血”功能。在陜西商洛洛南縣,郵儲銀行持續加大對特色農產品種植和食品深加工行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開發了“核桃貸”“香菇貸”等專屬金融產品。其中,累計為洛南縣“辣上天”種植專業合作社提供信貸資金1260萬元,支持該合作社建成標準化生產車間3000平方米,帶動7800名貧困人口就業,實現年產值4500萬元。
能人帶動是金融扶貧的關鍵抓手。郵儲銀行將村干部、黨員、養殖大戶作為致富帶頭人,培育脫貧致富“領頭雁”,引導其創辦合作組織、專業協會,從技術、渠道等多方面帶動貧困戶脫貧。在寧夏固原蔡川村,郵儲銀行通過“產業引領+能人帶動+金融幫扶”,充分發揮蔡川村時任村支書的能人作用,帶動全村貧困戶發展牛羊養殖,探索出“蔡川模式”。經過多年資金支持,蔡川村于2016年實現整村脫貧,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08年的不到2000元增長到2020年的1.2萬元,取得了“造血式”扶貧的良好成效,入選聯合國對發展中國家扶貧開發的課程,并作為中國扶貧典型案例在聯合國網站展示。郵儲銀行已將“蔡川模式”推廣到寧夏全區772個行政村,累計發放小額貸款近92億元。
創新產品是金融扶貧的重要支撐。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必須要有產品支撐。郵儲銀行把創新產品作為解決金融扶貧各類問題的突破口,鼓勵基層機構立足當地實際,不斷創新產品,提升金融扶貧能力。郵儲銀行青海省分行針對青海特殊地理環境,創新“飛地畜牧貸”,支持祁連養殖戶在臨近的張掖開展牛羊養殖,不受當地氣候限制,扶持畜牧產業發展,大大降低了養殖戶的成本,已累計發放“飛地畜牧貸”4138萬元。
平臺合作是金融扶貧的有效路徑。金融扶貧不能靠單打獨斗。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黨和政府承擔了重要的主體責任,整合了金融機構、核心企業、致富帶頭人等多方資源。郵儲銀行廣泛外聯,積極搭臺,充分協同各方力量,共同助力脫貧攻堅。搭建銀政合作平臺,與各級政府部門開展扶貧小額信貸合作。截至2020年末,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超160億元,服務貧困戶超40萬人次。在福建政和縣,郵儲銀行與縣、鄉、村三級基層黨組織共同推出以“黨建+金融創新”為主線的“政和模式”。通過基層黨組織力量,深入了解貧困戶情況,打通溝通壁壘,創新推出三農小額擔保貸款,支持貧困戶生產經營,已累計發放貸款超億元。
定點扶貧是金融扶貧的重要舉措。郵儲銀行積極做好定點扶貧工作,派駐駐村干部到貧困村掛鉤幫扶,通過扶思想、扶信心,幫助貧困戶樹立擺脫困境的斗志和勇氣,通過扶技術、扶思路,幫助貧困戶提升脫貧致富的綜合能力。郵儲銀行派駐的貴州省天柱縣高釀鎮上花村第一書記羅明元、云南省普洱市景谷縣勐班鄉遷崗村第一書記楊正海和青海省瑪沁縣下大武鄉年扎村第一書記扎西鬧吾3人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賡續前行,譜寫服務鄉村振興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指出,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郵儲銀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著力從四個關鍵環節入手,打造服務鄉村振興的數字金融銀行,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十四五”時期,郵儲銀行將力爭每年發放涉農貸款不低于5000億元,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貢獻更大力量。
以產業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以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為抓手,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運輸倉儲、批發零售等各個環節入手,積極利用脫貧人口小額信貸、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公司流動資金貸款等產品,支持脫貧地區發展現代農業,延伸農業產業鏈。加強東西部分行協同合作,以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為重點,探索金融支持產業幫扶有效途徑,助力把東部地區的合適產業引入西部地區,帶動脫貧地區農戶增收致富。
以創新發展加大鄉村振興支持力度。堅持“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思路,聚焦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智慧農業等農業科技領域,以及農田水利、倉儲物流等現代農業基礎設施領域,根據客戶資金結算和經營周期特點,積極創新產品和服務,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力度,助力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合作經營。大力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保單質押貸款、農機具和大棚設施抵押貸款業務,不斷拓寬抵質押品范圍,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助力打造脫貧地區增長新動能。
以科技賦能提升鄉村振興服務質效。堅持科技引領,以服務鄉村振興“十大核心項目”為抓手,積極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整合行內外數據資源,構建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為億萬農戶精準畫像、主動授信,提供綜合服務,拓展農村普惠金融服務覆蓋面。加快推廣手機銀行,加強縣域移動支付場景建設,將金融服務與農戶生活消費、生產經營、農村政務等場景深度融合,構建線上線下有機融合的服務模式,為廣大農村客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
以組織政策保障激發服務鄉村振興強勁動力。加強黨委對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組織領導,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將金融幫扶政策與普惠金融扶持政策有機結合,在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渡期內,保持好盡職免責、授信審批等方面政策的延續性,保證幫扶政策、支持力度總體穩定,并根據鄉村振興特點優化調整,積極鞏固好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的第一年。郵儲銀行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守服務三農、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定位,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行長 劉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