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04月26日
記州科協駐甘孜縣卡攻鄉格沙村駐村干部王聰
王聰(中)走訪村民。
王聰(左一)邀請專家為村民講解牦牛養殖技術。
◎尚吉 文/圖
當下,圣潔甘孜各地漸次迎來春風,春意在廣袤的草原、在起伏的山間、在潺潺的流水里已經悄然而至。在這片高原大地上,廣大駐村工作者也和春天一樣充滿力量,全身心地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奉獻著自己的力量,王聰就是這樣一位扎根在甘孜縣的駐村工作者。
2月初,筆者聯系到王聰時,他正在甘孜縣卡攻鄉格沙村黨群服務中心里忙著給村“兩委”干部奉上一堂精彩的牛結節性皮膚病防治主題科普知識分享。
2022年年初,州科協辦公室主任王聰主動請纓,奔赴甘孜縣卡攻鄉格沙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上任伊始,他就明確了自己的駐村幫扶思路——“動腦筋、動腳板、動感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已經跑遍全村49戶人家,全面了解掌握了11戶脫貧戶、4戶困難戶、33名未成年人的急難愁盼問題。在他眼里,村民受教育文化程度偏低、農作物耕作方式簡單原始、牲畜養殖規模小而散、集體資產盤活難度大是該村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是積極支持格沙、岔拉兩村實現青稞、土豆新品種的示范種植以及農業機械化和科普陣地建設;二是全力開展牦牛疫病防控、飼草搭配、保膘越冬等實用技術培訓;三是為岔拉村購買1臺拖拉機用于轉運全村生活垃圾,爭取牛結節性皮膚病藥物1批12件、消毒用噴霧器12臺用于疫病防治……”為了破解發展難題,為了爭取到幫扶資金,王聰梳理發展的方向、發展的難點,在王聰的努力協調下,終于爭取到州科協支援的幫扶資金27萬元。
“以前我們養牛全憑經驗,牦牛一得病就急得團團轉;現在駐村工作隊邀請專家給我們上課培訓,還指導我們定期消毒殺菌、搭配飼料、清掃圈舍,牦牛病死的情況少多了,產奶量還提高了,現在我們養牛致富更有底氣了。”村民向巴澤仁看著自家的牛樂呵呵地說。
“駐村就要駐心,那些‘坐等’的思想只會讓你遠離群眾,更別提走進群眾心里了,只有把自己當作村里人,做到以村為家,接地氣辦實事,才能真切地了解老百姓的困難,需要發展的方向。”王聰說。
眼里有事,心里想事,手里干事。王聰善于發現、敢于干事的做事態度贏得了村民的一致贊許。從到甘孜縣卡攻鄉駐村到現在,王聰不僅僅只局限于自己所駐的格沙村,他還經常到卡攻鄉其余8個村調查了解情況,積極融入村民,為村民辦實事、辦好事、辦小事。
王聰先后協調土豆種子10000斤,用于發展卡攻鄉岔拉村的土豆種植產業;募集衣物2批100余件,幫助困難戶溫暖過冬;爭取到共價值2000余元的社會捐助文具用品兩批,鼓勵學習上進學生;聯系援助單位捐贈書籍兩批,用于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協調資金5000元,用于殘疾人關愛事業;協調共價值10000余元的物資2批(大米、清油、茶葉、茶壺)49份,用于卡攻鄉岔拉村、格沙村“民族團結進家庭”聯誼戶慰問活動……這些看似煩瑣的小事,都成為王聰幫助村民紓困解難的著手點,也正是因為王聰有把小事放在心尖的責任感,讓這里的村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駐村一年來,格沙村黨支部越來越有凝聚力了。現在的格沙村,生產得到了發展,村民的生活也更富裕了,鄉風也更和諧文明了……”格沙村其他駐村工作隊成員說。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強產業、聚人氣,下一步,我想配合鄉黨委、政府重點做好四件事情:一是充分結合科普教育,持續開展‘村干部夜校’學說普通話活動,并在全鄉9個行政村進行推廣,同時還計劃在格沙村乃至全鄉開展小學生周末英語輔導班和‘科普小課堂’,為建設宜居宜旅新卡攻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二是預計今年夏天,甘孜縣將在全州‘拼經濟、搞建設’的大環境下,迎來旅游高峰,希望通過舉辦‘格沙村首屆農牧民豐收節’,開展小規模青稞采收、土豆采挖、糌粑制作等體驗活動,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提高廣大村民對外服務能力、交流交往交融能力;三是積極探尋科技強農新途徑,依托新龍紅山公園和甘孜來馬旅游小鎮建設,探索小規模試驗種植藥食用玫瑰,聚力打造‘卡攻玫瑰谷’,尋求新的產業振興路徑,助推‘農牧再塑新卡攻’;四是針對集體經濟經營不善,建議采取‘公司+農戶’模式,引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專業人員管理集體牧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村里培養3至5名頭腦靈活的青年人長期學習文化、技術、經營、管理經驗,通過人才培育促進鄉村振興。”談到自己對格沙村未來的規劃,王聰如竹筒倒豆子一般滔滔不絕地說著。
一年多來,王聰的身影活躍在田間地頭、草場牧區的每個角落,他根植沃土結深情,同甘共苦踐初心,用青春與汗水書寫著“鄉村振興先行者”的忠誠與擔當,努力繪就著攜手奮進、共同致富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