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1月14日
武侯區援助白玉發展富民產業紀實
慰問群眾。
了解貧困戶基本情況。
入戶摸底調查。
關愛貧困學生。
發放暖冬物資。
◎魏敏 文/圖
“原生態的高原土豆,沒有化肥沒有農藥,歡迎大家砸單!”前不久,武侯援藏工作隊員的微信朋友圈開始吆喝起來,援藏隊員通過微信等渠道,將來自白玉縣的高原紅皮土豆“推送”到武侯市民面前。頻繁亮相武侯街道、社區的高原土豆人氣暴漲,引得武侯市民、愛心企業、餐飲店爭相購買,短短幾日,6.34萬斤土豆便銷售一空。幫助白玉村民銷售滯銷的農產品,武侯區援藏工作隊員與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武侯區始終堅持“科學援藏、真情援藏、持續援藏”的理念,把增強內生動力作為對口支援白玉的第一要務,注重“輸血”與“造血”并舉,為白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裝上了強大引擎。
隊員吆喝 土豆滯銷變熱賣
精準扶貧,產業先行。在調研的基礎上,援藏工作隊了解到白玉縣產業發展緩慢,制約了農牧民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2012年至2017年,武侯區先后幫助白玉縣在種植、養殖、手工業等多個領域實施幫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018年以來,白玉縣通過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土豆在白玉縣贈科鄉、蓋玉鄉進行大面積種植,喜獲豐收。紅皮土豆營養價值高,同時由于白玉縣獨特的土壤特質,有機質豐富、腐殖質高、日照充足、土質松軟,為紅皮土豆的生長提供了優質的條件。最重要的是無污染、純天然品質:“長在高寒地區根本不需要農藥這些……”當地村民介紹,如此“有顏值有內涵”的高原土豆卻不為外界所知,眼看著地里的土豆快成熟了,村民們憂心忡忡,也讓武侯援藏隊的駐村干部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頭。
“主要面臨這兩個難題,首先要打開銷路,其次是運輸……”武侯援藏隊隊員劉磊分析道。“幫助村民轉變思維,重塑產業脫貧信心,拓展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成為武侯援藏工作隊一致心聲。援藏駐村隊員與村上、鄉上的負責同志一道,在白玉縣城搞起集中宣傳和義賣。鑒于縣城的實際需求量,義賣只為杯水車薪。
要幫村民銷土豆,進一步打開更廣闊的銷路是為根本。為此,武侯援藏隊充分利用“全域結對”、“千企幫千村”結對資源,主動與對接企業聯系,當上推銷員。同時運用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等渠道對高原紅皮土豆進行了廣泛的宣傳,成為高原土豆的“代言人”,動員幫扶對象積極認購。武侯援藏隊駐贈科鄉的工作人員還主動與結對企業彩虹集團聯系,主動上門推銷。彩虹集團在了解到實際情況后,第一時間下單1萬斤,這為援藏隊幫助白玉推銷土豆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原生態的高原土豆,沒有化肥沒有農藥,歡迎大家砸單!”“沒有農藥的生態土豆,3元一斤,歡迎下單。”同時,來自武侯各個單位的援藏隊員們在各自的微信朋友圈里爭當起土豆的代言人,向各自的單位領導、朋友“推銷”來自高原的土豆。一時間來自武侯轄區街道、社區、駐區企業、餐飲店的訂單紛至沓來。
“我認購十斤,這種無污染的土豆現在太難得了。”最新一批的白玉土豆跨越千里來到西部智谷,機關工作人員人手一包高原土豆成為當天的一道風景線。這樣火爆的認購場景還在武侯轄區的街道、社區上演,來自白玉縣的高原土豆走紅武侯轄區。
看著即將銷售一空的土豆,蓋玉鄉黨委書記白瑪降稱特意為援藏隊送來潔白的哈達,表達感激之情。
“要不是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駐村工作隊的楊劉幫忙,我們村的100多斤獐子菌就無法賣出去。”贈科鄉洛巴二村村支書亞馬多吉說,楊劉了解到村里滯銷的獐子菌后,立即與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聯系,動員同事購買獐子菌,賣出去了2萬多元。
“今年,我們要早打算、早準備,要在紅皮土豆的品牌打造,線上銷售、禮品包裝上做文章,讓高原紅皮土豆產業在扶貧攻堅戰中盡快見到實效。”武侯區第五批援藏和駐村工作隊領隊、白玉縣委常委、副縣長葉明榮 信心滿滿地說,我們要利用好優勢資源,幫助白玉在打通市場銷售渠道和電商平臺上下功夫,讓白玉無污染的高原農特產品賣出好價錢,讓貧困村民獲得最大的收益。
產業帶動 脫貧攻堅更精準
“去年7月,我們武侯區第五批25名援藏幫扶駐村工作隊員入駐白玉后,宣布正式進入決戰扶貧攻堅的‘5+2’、‘白加黑’、‘會+會’為常態的無休息工作模式,采取經濟、項目、產業、科技、法制、文化、旅游、衛生、教育及精準幫扶等扶貧方式,與當地干部群眾一道,苦戰兩年,幫助白玉縣2654個貧困戶12564個貧困人口實現全面脫貧,向小康進發”。葉明榮說,盡管第五批援藏隊員入駐白玉的時間只有半年的時間,但隊員們克服了高原反應、情況不熟悉等諸多困難,到農村,到牧區,進農戶,搜集了解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的需求,集思廣益,除了向縣上積極反映以外,還積極幫助貧困村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向武侯區委、區政府匯報,力爭為貧困村打造見效快、可持續增收的富民產業。
據了解,近年來,武侯區對白玉縣的援助幫扶力度相當大,2012年至2017年,武侯區認真貫徹省委、市委關于援藏工作的總體部署,始終把對口幫扶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建成昌臺中心衛生院、中藏藥材種植基地、黑山羊養殖繁育基地、優質馬鈴薯種植基地、偶曲河防洪避險綜合工程,如期完成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領域多個幫扶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武侯區委書記巫敏說,武侯區堅持以項目為抓手,積極推進對口支援工作,使白玉縣的基礎設施、教育醫療水平、貧困戶居住條件都得到明顯的改善和提升;加大對白玉生態文化旅游、農副特產品加工、中藏藥業等特色產業的支持力度,幫助建好惠民產業示范基地;堅持把“最需要、最合適、最放心”的干部人才選派到對口支援第一線,為白玉培養一批“扎下根”“帶不走”的干部人才隊伍;加強民生改善,加大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軟硬件的幫扶力度;不斷深化武侯區與白玉縣鄉鎮村的全域結對幫扶,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 “萬企幫萬村”活動,同時發揮網絡優勢,增強幫扶效果。
談到今后的援藏工作,葉明榮說“下一步,武侯區將著力推動產業援藏、項目援藏、民生援藏、智力援藏。與白玉縣廣大干部群眾同心同向、攜手并肩,共同打贏脫貧攻堅硬仗,為白玉的發展振興、為民族團結和睦繼續貢獻武侯力量。”今年,武侯區將在“全面落實年”中,緊緊圍繞“項目清單”和目標責任,全力助推白玉縣23個貧困村退出、1463個貧困戶如期完成脫貧。目前,已啟動8類24個項目,其中住房建設類2個,教育保障類2個,醫療保障類4個,產業發展類9,就業幫扶類3個,干部人才幫扶類3個,社會力量幫扶類2個,其他類1個。并已完成街道、社區、企業以及學校、醫院等全域結對,實現了年度工作的良好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