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12月14日
九龍縣煙袋村民正在摘黃果柑。
■趙環 本網記者 馬建華 文/圖
橙色的黃果柑掛滿枝頭。九龍縣煙袋鄉煙袋村村民幸福開懷。“黃果柑即將上市,村民都希望能夠在家門口就能夠賣上好價錢。”12月11日,煙袋村村主任唐克花帶著婦女姐妹們在果園里采摘黃果柑。
“家里的男人都在外打工掙錢去了,村里的婦女姐妹忙完養雞養豬種菜后,尋思能不能發展見效快的產業增加收入。石棉縣沿大渡河沿岸發展的黃果柑產業帶,已經打出了品牌,而且種植大戶已經見到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經過咨詢州、縣農業專家,煙袋村溫暖的氣候條件,完全可以規?;N植黃果柑。盡管如此,村民還是有些顧慮,怕引進失敗,竹籃打水一場空。因此,2014年,我帶領村里的婦女姐妹試種了100畝黃果柑。”摘了一個重達半斤的黃果柑給記者,你品嘗一下,果子大,水分多,賣相好。幾年試種下來,果農笑了,去年,果農就在公路邊就全部銷售完黃果柑,平均每斤出售5元,最多的果農收入1萬多元。
正在村里開展產業扶貧督導工作的九龍縣委農辦主任呂健康告訴記者,煙袋村黃果柑基地始建于2014年,種苗全部由石棉縣的農業公司提供。以魔芋和黃果柑套種的方式試種,以增加土地附加值。目前,種植面積達到了800畝。項目涉及全村498戶,1466人,涉及毛菇廠村和榿木林村。覆蓋貧困戶69戶、243人。去年,畝產量達到3000斤,實現人均增收200元。明年種植面積達到1200畝。該項目以現代化農業為主線,以產業扶貧為主體,通過探索創新建設模式、生產模式和分配模式,實現農戶、貧困戶、合作社三方主體資源整合,依托產業基地建設,對轄區貧困戶實現“輸血”、“造血”同步走,形成扶貧脫貧全覆蓋,進而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唱戲、農民受益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產業模式。目前,精心培育九龍縣永良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黃果柑種植培訓、病蟲害防治等,在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的統籌下,完成包裝和品牌打造,進一步解決黃果柑的銷售問題。
唐克花說,黃果柑就近就地銷售,激發了村民的積極性,目前,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村民種植了黃果柑。隨著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村民真心希望農牧部門能夠提供蚧殼蟲、紅蜘蛛等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幫助配套解決殺蟲藥劑和藥具。在打開銷售市場方面,還需政府幫忙搭建銷售平臺。
村民潘明清一家5口人,過去依靠種植青稞,年收入僅6000多元,為醫治兒子的腦癱,而淪為村里的貧困戶。村里開建黃果柑基地,他被種植黃果柑高額的經濟效益所吸引。種植了4畝黃果柑,每畝按照50棵計算,種植了200多棵,目前,已經見到了效益?!爸灰訌姽麍@病蟲害管理,黃果柑一定能夠幫助我們一家脫貧?!迸嗣髑甯嬖V記者,擴大種植規模后,我打算把主要心思用在果園管理上,妻子在家照料家務和腦癱兒子。
“對于缺資金、缺技術的精準扶貧戶,縣鄉村都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幫扶措施。合作社已經著手對接大城市的水果銷售市場,解決果農的后顧之憂。”唐克花對婦女姐妹們說,政策再好,還是需要我們不等不靠,把水果產量搞上去,我們才能過上小康生活。
“在我們一籌莫展的時候,黨委政府和合作社幫助我們找到了賺錢的產業,在黃果柑還沒有見到效益之前,套種的魔芋出售給加工企業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沈永珍說,在全縣產業富民戰略的引領下,村民干勁足,小水果讓村民見到了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