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10月21日
圖為范述方正在為患者診病。
◎楊仕強 文/圖
在瀘定縣冷磧鎮鎮中心,有一家藥鋪,藥鋪里到處洋溢著濃郁的中藏醫藥文化氣息,它就是甘孜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中善堂”。“中善堂”中藏醫藥療法的傳承人名叫范述方。
立志為中藏醫藥事業發展作貢獻
出生于1940年的范述方,今年已是81歲的耄耋老人,他是瀘定縣一位很有名氣的中醫。范述方家是中醫名門世家,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很有名望的中醫。范述方從幼年起,就受到祖輩的中醫診病熏陶,刻苦攻讀中醫古典醫學書籍和醫學大師名著。
畢業后,他走上了醫療事業工作崗位,供職于瀘定縣德威鄉衛生院,成為救死扶傷、為群眾解除病痛的白衣天使。
為進一步提高醫技水平,范述方于1974年考入成都中醫學院醫療系,后轉入中醫師資專修班深造。他孜孜不倦、潛心學習,虛心向中醫大師們請教,中醫大師郭子光、李克光、楊介賓等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他諸多中醫診病知識和技能,使他進步很快、受益匪淺,為他后來在醫療衛生事業上取得的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完成學業后,他謝絕了學校希望他留院工作的邀請,毅然回到家鄉。他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心發揮中藏醫藥的獨特優勢,為家鄉的醫療衛生事業作出貢獻、為瀘定中藏醫藥事業發展譜寫新篇章。
正是有了這份為家鄉中藏醫藥事業發展鞠躬盡瘁的赤膽忠心,讓他在后來的醫療衛生事業上取得了顯著成績,他的專著《肝膽病治療保健撮要》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世界醫學研究會上被評為金獎、40余萬字的醫學文獻《貢嘎山藥物臨床治療拾奇》獲甘孜州政府醫學獎、與同行共同編撰的《中華大醫之精誠》《中華長壽學研究》等5篇論文分別獲國家和省州獎。60余年來,范述方發表的醫案論文達358篇、醫學科普文章達138篇。
全家熬中藥制香包助力疫情防控
最令人感動的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這位耄耋老中醫帶領全家熬制中藥,免費發放,助力家鄉疫情防控。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之后很快在全國蔓延,范述方十分關注疫情發展,憂心病患,下決心要運用自己掌握的中藏醫藥防疫知識為疫情防控發揮作用。
2020年春節期間,他召開家庭會議,號召全家人都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范述方夫妻倆都是醫生,兩個兒子和一個兒媳婦分別在藥鋪門診和藥房工作。他說對家人說,鐘南山院士也提出在治防中做到中西醫結合,充分發揮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中醫優勢戰勝病魔。隨后,他作出決定,遵循中藏醫藥“治末病”理論,用貫眾、冬霜葉、紫蘇等九味中藥,加紅糖熬制成瘟藥散。此散可預防溫熱毒性、營陰耗損,可增加人體解毒除瘴功能。
全家人積極響應,投入瘟藥散熬制工作。瘟藥散制成后,范述方派專人將藥送到縣內交通要道的疫情防控服務站點,免費發放給值守人員服用,同時送到附近學校免費發放給師生們飲服,此舉受到當地干部群眾和師生們的一致好評。
為了擴大防控效果、拓寬服務范圍,范述方與全家商議,決定制作防疫香包。此香包以甘松、丁香、合香、雄黃等九味中藥細磨為粉,裝入香袋縫合,佩帶在身可起到預防作用。
白天,藥鋪要接待就診病患,因此只有抽空和利用晚上時間加班加點趕制防疫香包。全家人集中力量,用心制作防疫香包,半個月時間制出每袋為10克的防疫香包2000余個。范述方又組織人員將防疫香包分送到瀘定縣二中、四川民族學院等學校和各疫情防控卡點及二郎山林場。瀘定縣政協領導得知范述方的舉動后深受感動,協助他在瀘定橋廣場散發防疫香包;已退休的原瀘定電力公司負責人袁盧康,義務將防疫香包發放到城區重點居民小區;德威鄉河壩村村民收到防疫香包后,十分感激這位耄耋老中醫。
范述方及家人所制的瘟藥散和防疫香包,在康瀘地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夜深人靜,冷磧小鎮的居民們都已進入夢鄉,可范述方還在伏案揮筆,他不僅要為疫情防控配制藥物,還要將自己所掌握的中藏醫藥防控知識和心得撰寫成文,為在疫情防控一線的白衣戰士們介紹經驗、交流醫技,提供可行性資料。期間,他所撰寫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多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的探討方》等論文和醫案,被《大愛無疆》雜志編發,受到同行的好評。
范述方上大學的孫子,對爺爺抗疫獻赤心的行為深表敬佩,寫了一篇題為《心潮水為民族中藏醫藥澎湃》的文章,文章中他介紹了爺爺的瘟藥散和防疫香包,并贊揚爺爺“勤學苦練,默默奉獻,救死扶傷,大醫精神潤蒼生”,表示要學習爺爺“有嘔心瀝血之耗,無名利得失之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