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4月13日
花園式的“綠色礦山”。
◎本網記者 張亞賢 文/圖
“溪邊吐芳蕊,麗色映紅云。脂染青山俏,香飄曠野熏。”時值仲春,漫步九龍縣雅礱江礦業公司黑牛洞銅礦,不禁要感慨這里良好的生態環境。如果說山水之美,天造地設,無需努力;那么,建設之美,則顯現功力,日久方成。佇立礦廠辦公區,遠眺起伏綿延的山巒、縱觀錯落有致的廠房、近看蒼翠挺拔的樹木,好一道亮麗的花園式“綠色礦山”風景線。
近年來,雅礱江礦業黑牛洞銅礦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高標準推動綠色礦山建設作為促進礦廠長遠發展的重要舉措,在依法辦礦、規范管理、資源利用、技術創新、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土地復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礦產資源開采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體系。2020年1月,國家自然資源部發布《關于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等礦山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的公告》(2020年第3號),公布全國綠色礦山名錄,雅礱江礦業黑牛洞銅礦赫然在列。
踐行“兩山”理論
打造綠色礦山
九龍縣雅礱江礦業公司為里伍銅業所屬控股子公司,經營范圍為:銅礦、鋅礦采選,礦產品加工銷售。公司于2011年8月23日注冊成立。該公司開采的黑牛洞銅礦是國內少有的富銅礦之一,現已探明礦石儲量1049.1萬噸,設計年生產能力銅精礦金屬量10000噸、鋅精礦金屬量5000噸、硫精礦86000噸,礦石平均含銅、鋅、硫品位分別為2.35%、1.64%、11.28%。
該公司黑牛洞銅礦1500t/d采選工程于2011年正式立項,2013年4月正式施工建設,2016年8月選礦項目投入試生產,2017年5月進入采礦系統試生產,2018年5月正式進入生產。
“新礦必須走新路,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打造綠色發展新格局。”該公司建礦伊始,就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從規劃、設計、開采、運輸等關鍵環節入手,嚴格對標國內一流礦山,著力打造新型的現代化礦山。黑牛洞銅礦早在2011年立項時期就曾獲得“國家級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范工程”榮譽稱號。
“綠色礦山必須要算大賬,不僅要算經濟賬、眼前賬,更要算環保賬、生態賬和長遠賬。”該公司副總經理劉勛卓有遠見地說,“綠色發展是礦山企業的必由之路,綠色礦山建設雖然需要大量真金白銀的投入,但這些投入可以轉化為強大的生產力和生命力,能給企業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對綠色礦山的投入從不吝惜。”
記者了解到,自礦山建設以來,礦山以生態環境保護、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和地企和諧作為建設的工作核心,以依法辦礦、安全生產、綠色發展作為前提,以綠色生態助推礦山發展的理念為引導,積極探索和踐行綠色礦山建設之路。在綠色礦山建設過程中,該公司結合自身實際,突出綠色發展、安全發展理念,以資源保護為重點,以綜合利用為關鍵,以先進科技為保障,在礦產資源集約開采、綜合利用、節能減排和礦山生態保護方面加大力度,多措并舉,全面提升安全環保和集約質效水平。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資源開采和環境保護同步推進、綜合利用與節能減排良性循環的綠色礦業格局。
實施科學開采
提升綜合效能
在礦廠中控室,選礦廠生產自動化系統與井下六大系統主控室相輔相成,實現對選礦廠整個生產工藝過程的監控、控制與操作。雅礱江礦業副總經理李貴章介紹,該廠采用基礎級自動控制系統(亦稱 PLC 控制系統),能完成選礦廠從破碎、篩分、磨礦、浮選到濃縮過濾、輸送、提水等整個過程的程序控制和聯鎖控制,并在上位工作站CRT 上監視各生產設備的運行狀態,使整個選礦作業生產動態、可視化。通過對生產過程中的實時數據采集,判斷,顯示等來自動操作、控制和管理,實時自動實現各種生產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從而大大降低了人力、財力、物力等消耗。
為不斷提升礦山開采的科技水平,該公司還堅持走產、學、研合作之路,與西南科技大學、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合作開展交流研討。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選礦技術研發人員自主研發并投入選礦廠日常生產的礦石粒度分析新技術《一種礦石粒度分析雙盤振動篩》,彌補了傳統粒度測定法勞動強度大、測定結果不精確、耗用時間長、用水量大等問題,目前該項技術已經取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
該公司還大力開展以“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為目標的科技強安興綠建設。運用無人機技術完成地形測量任務;出礦使用一方電動鏟運機;對采出礦石經破碎、選甩廢后,經皮帶運輸提升至地表礦倉......今后,他們還將持續推進技術裝備改造升級。
為最大限度地充分開發利用資源,該公司堅持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努力實現資源效益、生態效益和企業效益的統一。他們根據礦體賦存及開采技術條件,經多方考察和科學論證,對井下采礦主要采用上向水平分層充填采礦法、兩步驟回采膠結充填采礦法和房柱嗣后充填采礦法三種充填采礦法開采。針對中厚礦體,在海拔2970-3018米中段采用斜坡道開拓,中深孔分段空場采礦工藝。該公司已經于2020年12月開始相關的尾礦充填建設,并聯合四川冶金設計院開展尾礦充填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預計今年10月份進入調試使用階段。此舉能實現尾礦渣和洞渣的再循環利用,進一步提升環保效能。
履行環保責任
打造生態礦區
“破碎粗選后產生的尾礦以及采掘過程中產生的廢石直接再用于充填采空區。”該公司水電工程部負責人介紹稱,公司在地表建設膠結充填站,不僅有效解決了企業尾礦排放、堆存和土地占壓等難題,還有效節省了充填成本,保護了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這只是該公司打造生態礦區的一個縮影。在實施采礦工程基建的同時,該公司就對礦區綠化美化進行設計規劃,占地面積約為560畝的礦山按生活區、辦公區、生產區等功能進行分區,各功能區均建立有相應的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確保礦山運行有序,管理規范。因地制宜,綜合利用基建工業場坪棄土全面綠化、美化礦山環境。截止目前礦區植樹約4500株,設置專人養護確保成活率95%以上;公司內部道路兩側種植花草50余畝。此外,公司還多次組織干部職工開展義務勞動對礦區及生活區進行綠化,累計綠化面積超過200公頃,共種植苗木超過15000株,播撒樹種及花籽超過500kg,礦區可綠化面積綠化率達100%,實現目力所及處皆為蔥蘢綠意。
除了這些優美的“外部”環境外,還能從多個細節上感受到礦山豐富的綠色生態內涵。該公司采用兩套污水管道,實現生產污水經管道流入尾礦庫,生活污水經管道自流到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標準后進入尾礦庫。再從尾礦庫取水進入生產系統,作為生產、清潔用水循環使用不外排。
對于生產過程的細節,該公司更是堅持生態優先,精益求精。在礦廠破碎車間附近設置有4臺濕式除塵器,各裝卸、轉運、破碎地點均安裝有完善的降塵設施,這一系列設施設備為職工創造了良好作業環境,有效減少了礦塵污染。與此同時,該公司在礦廠設施設備選型上始終遵循滿足工藝需求和低噪聲原則,并且特意將高噪聲廠房布置在整個礦區的中央,遠離廠界和居民點,噪聲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用心造福于民
助推地方發展
“企地和諧是綠色礦山建設的重要內容。”劉勛說,公司進駐后就著手實施“造福于民”工程。雅礱江礦業公司現有員工335名,其中九龍縣籍職工258名,占比高達77.01%。公司與魁多鄉、江郎村達成了長期用工意向,公司建成以來,解決當地村民長期就業258人,累計增加村民收入5506萬元。“雅礱江礦業時時處處為老百姓著想,辦的實事一時難以數清,得到當地村民的廣泛好評。”劉勛如數家珍地掰著指頭對記者說,公司投入約400余萬元用于幫扶江郎村新農村建設;先后出資90余萬元修建了江郎村人畜飲水工程,使整個江郎片區的用水問題得到了解決;還開展了結對認親送溫暖活動,通過紅十字會進行慈善捐贈、村民幫扶等活動共支出160余萬元;花費150余萬元支持周邊村組公路、線路設施的建設維修......
“綠色礦山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劉勛最后表示,雅礱江礦業公司將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做到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有效保護生態平衡,走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