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1月10日
——走進道孚農莊感受發展變化
高原的冬天寒氣逼人。元旦前夕,道孚縣格西鄉微型田園綜合體的老板楊安富最近在到處付款,他把在外上班的兒子楊國鑫和兒媳婦也召喚到道孚來幫忙,一邊要支付若珠村上流轉的土地結算租金,一邊要支付格西鄉6個貧困村務工人員的工資,手中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有的是預定農莊吃飯的位置,有的是預定蔬菜的,他都一一拿筆記下,囑咐妻子盡快去辦理……
投資道孚農莊 1+1>2
格西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7公里,幅員面積106平方公里,人口3000人,下轄16個村委會,主要種植青稞、小麥、馬鈴薯。2014年,熱瓦、魚都、吾斯尼、牧業、下亞、銅佛山等6個村被確定為貧困村,涉及73戶347人。
“我們家去年在安珠合作社打工掙了10000多元,就在家門口上班掙這么多錢,日子現在可以了……”剛剛和村兩委核對完務工數據的熱瓦村貧困戶仁青康珠,滿臉笑容的告訴筆者。仁青康珠所說的安珠合作社,就是去年初格西鄉整合全鄉6個貧困村每村15萬元共90萬的產業周轉金和每村2萬元共12萬的精準扶貧黨員示范工程資金入股,并以480元/畝在若珠村流轉了25畝土地,共同成立的道孚農莊,并于去年9月開始試營業。
農莊生意火 種養能賺錢
道孚縣安珠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位于格西鄉若珠村,距離縣城5公里,因以480元/畝流轉了372畝土地發展種植養殖產業在當地小有名氣,2015年獲得省級示范合作社的殊榮。
道孚農莊分農業種植區、生態養殖區和休閑農莊區三個部分,走進其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讓人心生喜歡的玻璃房和小橋流水,車厘子樹和櫻花樹在陽光下搖曳生姿,草莓苗被地膜包裹得嚴嚴實實,工人們正在濕度為80%的大棚搭建葡萄架,成熟的蔬菜在列隊等待收割,不遠處放養的雞、羊和藏香豬正在陽光下活動“筋骨”,高原農家的生活如此愜意。
“老板,我們明天預定一個靠窗的位置,家里老人喜歡曬太陽……”接近周末,來這里消費的人越來越多,預定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自去年9月份營業以來生意火爆特別是周末需提前預定。
“去年10月份我們養殖的雞和雞蛋已經通過了有機認證,我們的雞是有身份證的,綠色、生態是大家的追求,更是我們的做大做強的基礎,有了認證我們更有信心做好,也更讓消費者放心。”剛從成都參加了郫都區高原農特產品推介會的楊國鑫邊帶我們去參觀養殖基地邊興奮的告訴我們。
村民變“股民” 收入有保障
“生意還可以,老板包吃包住,比起在外地打工就在家門口,每個月還給2600元的工資,雖然有時候很累,但是這是鍛煉自己的好機會……”已經在農莊上班半個月若珠村的尼瑪降澤告訴筆者。作為一般村的貧困戶,他家去年品相不好的蘋果250公斤以0.4元/公斤價格賣給了農莊。
據了解,格西鄉6個貧困村投資的102萬元保底分紅為10%即10.2萬元,每年農莊凈利潤的5%作為貧困村的利益分紅,所有的分紅將提取20%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剩余80%中的60%作為貧困戶的收入,40%作為一般戶的收入,實現貧困戶與一般戶的雙贏。
“自確定102萬元投資到農莊后,自己覺得肩上的壓力更重了,雖然經營合作社有一些經驗,但要以產業帶動大家脫貧奔康,只有苦干實干,用誠信贏得口碑。”道孚一農莊的老板楊安富有些壓力的說到。
“道孚地處G305最美景觀大道沿線,發展觀光農業旅游具有得天獨厚地優勢,格西鄉微型田園綜合體正是我縣探索“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農旅融合發展新模式的“試驗田”。下一步,我們將以此為點,延伸覆蓋G350沿線其它鄉鎮,凸顯產業發展新潛能、新優勢,農旅結合、產村相融,大戶引領、全員參與,強化藏區農村產業“造血”機能,實現可持續的藏區貧困群眾增收機制,走出一條道孚脫貧奔康的新路子。”縣委副書記、縣長楊國清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