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06月20日
近日,四川尖山—彭祖500千伏線路加裝串抗工程在四川天府新區正式投運,這是我國西部首個500千伏串抗工程。該工程趕在今年夏季用電高峰前建成投運,將提升供電能力約150萬千瓦,能滿足約30萬臺2匹空調同時運行。
一個電網“補短板”工程,看似只是為了滿足即將到來的用電高峰需求,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卻給出另一種觀察視角:作為一種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它只是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布局的眾多“棋子”中的一枚。
◎四川日報記者 陳碧紅
“強化基礎設施先導支撐
“基礎設施既是產業發展的先導支撐,其本身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議中的這個提法,讓與會者耳目一新。過去,基礎設施建設常常只是被視為一種保障要素。“現在把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放在強化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來研究,體現了省委研究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在打造國家綜合立體交通極上,全會提出要大力發展貨運航空、貨運鐵路,特別是發揮成都“雙國際機場”優勢,建設“空中絲綢之路”重要樞紐。還要積極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主通道建設,暢通四川—歐洲、四川—東盟雙向跨境公路運輸通道。對此,相關部門已經開始謀劃,交通運輸廳廳長李永亮從三個方面“劃重點”:著力推進物流降本增效,暢通供應鏈上下游,增強四川產業競爭力;擴大交通有效投資,當好穩增長重要支撐;推動關聯產業融合,打造“交通+”產業集群。
去年8月,四川電力供應曾出現嚴重短缺。如何強化電力基礎設施?全會提及多個在建和擬建工程。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黨委副書記杜蜀薇也表示,國網四川電力正加快推進電網建設,確保6月30日前投運15項迎峰度夏電網工程,全力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與此同時,還將加快建設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500千伏攀西電網優化工程等,更好地服務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除了傳統基礎設施,相關方面透露,四川新型基礎設施將重點圍繞“信息、融合、創新”進行延伸,“重點是解決發展短板,也是奠基未來制勝的關鍵。”
開辟更廣闊產業發展空間
如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新征程上推動活力繼續釋放,改革仍是關鍵一招。全會指出,要聚焦體制機制障礙和要素瓶頸制約,持續深化重點改革和關鍵環節領域改革。
在國企改革方面,全會提出要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動國有資本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布局。在省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馮文生看來,促進國有資本結構調整,布局優化,本身就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下一步將加大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入布局,培育壯大一批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產業發展離不開良好環境的保障。全會提出要健全環評服務保障,完善污染物總量減排制度。對此,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在完善相關制度同時,還將鼓勵環境資源向更多實力強、技術先進、符合綠色發展的企業傾斜,提高發展的含綠量、含金量。
“制造業要做強做大,閉門造車不可行,也不符合產業進步的一般規律。”商務廳廳長徐一心表示,圍繞全會提出推進產業高水平開放合作的要求,商務廳將組織制造業企業開展“川行天下”國際市場拓展活動,推動優勢產業、優勢產品、優勢品牌加快走向國際市場,支持企業更多參與國際技術標準制定和國際研發合作。
全會指出,大力吸引和利用內外資,將有利于四川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開辟更加廣闊的產業發展空間。對此,省經濟合作局副局長易旸表示,下一步將以我省正在深入實施的全省制造業招商引資“百日攻堅”行動(第三季)為抓手,全力推動一批標志性外資項目和技術含量高的中小外資項目加快落地四川。
突出精準高效的政策導向
在分組討論現場,不少參會者注意到同一個信號:更加突出精準的政策導向。其中,圍繞強化布局引領、財政投入、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用能保障、考評激勵等多項政策,全會提出了更有針對性的要求,而目的也很明確: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重點區域和重點產業集聚發力。
“千方百計、真金白銀做好支撐,確保政策落地。”財政廳廳長陳書平表示,對照全會的《決定》和實施方案確定的重點任務,財政廳考慮新增出臺支持政策以及現有政策提標擴面等領域的相關資金需求,圍繞六大優勢產業整合財政資金,聚焦關鍵領域發力。
圍繞強化金融支撐,全會提出要完善財政金融互動政策。對此,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將引導金融資源更多向特色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聚集,持續增加中長期貸款投放和保險資金投資。
圍繞強化用地保障,全會提出要建立重點支持類產業項目用地計劃指標省級統籌保障機制。自然資源廳廳長孫建軍表示,將對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輕紡等優勢產業項目用地,省級單列2萬畝土地利用計劃指標進行兜底保障,同時為重大項目用地審批開辟“綠色通道”,持續深化“畝均論英雄”等改革,讓有限土地發揮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