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8月25日
玉隆拉措秋景。 本網資料庫 圖
◎本網記者 蘭色拉姆
我州是長江上游生態保護屏障和“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水質保障區。我州境內,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長江上游主要支干流,加之小金川、折多河、鮮水河、無量河、碩曲河、巴楚河、九龍河、色曲河、泥曲河等各支流山溪廣布,據初步估算,全州水資源年徑流量約為641.8億立方米。
近年來,全州上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川西北生態示范區戰略定位,大力實施“三創聯動”,以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永續利用為目標,積極構建全覆蓋治水體系,全面落實各項工作保障,不斷激發全社會管護動力,全州河(湖)長制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和景美。
完善信息
堅決落實河湖長制
每隔一段時間,丹巴縣半扇門鎮紅五月村的袁坤軍都會沿小金河巡視一遍。作為小金河紅五月村境內的河長,定期巡河,盡心維護轄區段河道以及岸邊的生態環境,是袁坤軍的主要工作職責。
袁坤軍告訴記者,擔任巡河員以來,自己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治水工作的重要性。今后,將繼續最好自身工作,當好守護美麗小金河的宣傳員、監督員。
丹巴縣屬大渡河源頭,共有36條河流,2個高山湖泊。縣內共設州級河長5名;縣級河長15名,鄉(鎮)級河長24名,企業河長16名,村級河長140名,村級巡河員140名,企業巡河員44名。
各方有責、人人盡力。推行河湖長制以來,丹巴縣以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為總目標,全面全力開展河湖長制各項工作,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今年初,該縣又及時組織召開河湖長制工作推進會,全面謀劃河湖長制各項工作,進一步做到思想上再重視,行動上再加力,工作上再落實。
丹巴縣河湖長制工作的有效落實,是全州河湖長制工作一大縮影。州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州河流湖泊眾多,一條條河流養育了一代又一代康巴兒女。要把這些河湖管理好、保護好,并非一朝一夕,近年來,我州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讓河湖長制既有名更有實。
縱橫交織、河流密集是我州水資源的基本情況。據統計,我州境內1000平方米以上河流48條,長度達7600多公里,占全省1000平方米以上河流長度的近三分之一,常年水面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19個,占全省水面面積1平方公里湖泊個數的三分之二。
面對豐富的水資源,如何有效推進河湖長制工作成了重中之重。為此,我州嚴格按照《四川省總河長辦公室關于開展省級一河(湖)一策管理保護方案修編工作的通知》要求,積極協助省級部門開展省10大河流修編工作,切實按照序時進度,完成省10河流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一河一策”管理保護方案相關資料收集、上報和意見征求工作,得到省級相關部門的肯定和認可。
與此同時,我州及時更新河湖長制公示牌,根據人員變化和最新要求,將長江流域“十年禁捕”等內容進行增加,及時更新河湖長制公示牌內容。截至目前,全州制作豎立河長公示牌1300多余個。
進一步完善河湖長信息必不可少。通過建立全州河湖長制工作基礎信息平臺,及時更新州、縣、鄉三級河湖長,為全州推進河長制工作提供了有力數據信息支撐。截至目前,先后調整州級河湖長5名,縣級河湖長16名,全面完成882條河流和144個湖泊全州河湖名錄的普查、摸底、復核、登記和建檔等工作,制作了“甘孜州河長制水系圖”,編制34條州管河道《“一河(湖)一策”管理保護方案(2021—2025年)》。
落實責任
堅決整治河湖亂象
2019年10月5日,甘孜縣雅礱江呷拉流域的河長伍須澤仁在巡查時發現,他所巡查的河流有大量垃圾,嚴重破壞了水源。他當即向甘孜縣河長辦反映,縣河長辦立即采取行動,通過聯絡員通知了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調動機械清理垃圾,當天就解決了問題。
“以前我們村級想向上反映問題,一般需要很久才能到達負責領導那里。”伍須澤仁說,現在有了河長制聯絡員,問題很快就可以反映到負責領導面前并迅速得到解決。
記者了解到,我州健全四級河長體系,將河長湖長組織體系延伸至村級“最末稍”,設立四級河長湖長近6000名,實現了河湖長制組織體系的全覆蓋。加之“一個部門聯系一條河流”的工作機制,充實調整了34個州級河長聯絡員單位,協助州級河長開展工作,進一步明確了河長、聯絡員單位職責,提高巡河問河的實操能力。
在具體工作落實中,我州還形成各部門協同發力的工作機制,高效推動了工作開展。其中,水利部門牽頭水資源、河道采砂、河湖“清四亂”、水土保持、小水電清理及生態流量監管,生態環境部門牽頭水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監管、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牽頭沿岸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黑臭水體治理,交通運輸部門牽頭水運碼頭污染防治,農牧農村部門牽頭長江流域禁捕禁漁,自然資源部門牽頭水源涵養區管理保護、林業草原部門牽頭河道岸線及沿江森林或濕地保護。
數據更具說服力。據統計,自實施河湖長制以來,我州州縣鄉村三級河長共巡河8.9075萬次,共發現問題33781個,已整改33734個。同時,新核發取水許可證1417個,完成48條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以及19個常年水面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的劃定任務并入庫,關閉非法砂場267處。
“全州上下一心,共同收獲了河湖長制工作的‘果實’。”州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說,我州自2017年全面啟動河湖長制工作以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河長制工作,多次召開相關會議專題研究、安排部署河湖管理范圍劃定工作,并落實年度州本級河湖管理范圍劃定經費,建立起全覆蓋的組織體系,讓全州治水工作奏響了新樂章。
創新方式
堅決確保長效機制
步入新時代,創新是關鍵。為有效確保河湖管理長效建機制,我州結合河湖長制工作新使命,積極創新、多措并舉,進一步夯實了全州江河湖道治理實現“長治久清”的基礎。
“很早就在《康定情歌》中認識了康定,今日一見,沒想到溜溜山下的折多河也如此美麗動人。”8月22日傍晚,成都游客王芳在彩虹橋拍照留念時,發出了此番感嘆。據了解, 隨著河湖長制的深入推進,“河清、岸綠、水暢、景美”的好生態不僅讓甘孜人感到自豪,也讓廣大游客流連忘返。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本、生態之基。我們在推進河湖長制工作時,還全面激活了水動力。”州水利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中小河流治理,我州一些河湖長制節點工程逐漸成為城市的標志性景觀。在推進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中,我州就把一些過去的“臭水塘”變成了“景觀湖”。
如何做好創新?從細節處發力,強化黨政同責不可忽視。我州以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為統領,把河長制湖長制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約束性指標、參考性指標,以及州委、州政府對各縣市黨委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全力推進黨政同責。
州河長辦相關負責任表示,2019年7月,我州初步建立完成了甘孜州河長制湖長制基礎信息平臺,隨即召集18個縣(市)河長制辦公室、州級河長聯絡員單位對基礎數據功能使用、巡河功能使用、問題上報處理流程等應用進行了專題培訓。至此,全州真正實現了智能巡河、智能管水和智能治水。
記者了解到,在具體智能化運用中,各級河長辦的基礎、專題、綜合類信息上報后,指揮調度平臺,可通過GIS地圖展示當前正在巡河河長情況并可發起視頻通話,為上級河長監督下級河長巡河提供了有力保證,也為突發情況了解現場提供了通道。
為擴大廣大群眾知曉率和參與度,我州還在河湖長制宣傳創新上下功夫。通過統籌整合州內傳統和新興媒體、網上和網下力量,立體式宣傳報道全州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工作情況,積極引導社會主流輿論。同時,開通“甘孜水利”微信公眾號、移動云MAS短信平臺,及時推送河長制信息,并編制《河湖長制工作動態》,進一步營造河湖齊抓共管的長制工作氛圍。
一河一長、一湖一長,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工作永遠是“進行時”。過去,甘孜人初心如炬,實干擔當,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書寫了清波碧水家園美的壯麗篇章。未來,甘孜人將牢記使命,為“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總目標接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