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0年09月08日
亮點
成都:以“成都e河長”平臺為依托,建立起“有巡查、有維護、有監督、有考核”的閉環管理制度
南充:成立全國第一個記者河長協會,全方位、多角度服務河湖長制工作
廣安:構建“N個項目支撐”河湖管護模式,開創國內唯一區域性、跨流域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先河
滎經:以河湖長制為抓手,走轉型發展、綠色發展之路,大力推進煤礦和花崗石礦山整治
思考
9月5日,雅安市滎經縣,經河里清澈的河水歡快地流淌。
“你知道這里原來是干什么的嗎?”滎經縣水利局局長石華雷指著經河沿岸的一條廢棄小路,自問自答:這里曾是運輸車往河道里傾倒煤矸石的通道。如今,傾倒煤矸石的道路荒廢了,但經河卻“活”了。
經河的改變,是我省河湖長制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2017年和2018年,我省先后啟動河長制、湖長制。三年來,全省河湖面貌發生巨大改變,基層河湖治理的力度不斷增強、河湖治理的效果正全面顯現。
□本網記者 邵明亮
責任壓得更實了 地方黨政領導擔任河長,破解“九龍治水”
滎經過去是“三頭經濟”(水頭、木頭和石頭),依靠資源稟賦“坐享其成”。
2016年下半年,時任縣長李蓉開始思考“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滎經”。2018年8月,擔任縣委書記后,李蓉又多了新“職務”——縣第一總河長、滎經河河長。
這幾年,滎經以河湖長制為抓手,走轉型發展、綠色發展之路,大力推進煤礦和花崗石礦山整治,累計關閉煤礦50家,關閉花崗石等非煤礦山300余家,累計淘汰小木材廠20家、小石材廠30家……
“這種力度是空前的,可以說是拿出了‘壯士斷腕’的決心來保護河湖。”石華雷介紹,5年前滎河、經河每月有10天以上河水渾濁,現在主要河流水質達到II類以上優質標準。“如果不是河湖長制工作的有力推行,這種治理成效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滎經的經歷,也在我省多地不斷上演。過去由于河湖保護與治理涉及多個部門,這些部門互不統屬,很容易形成“九龍治水”的局面。各級黨政領導擔任河湖長后,河湖保護的壓力就可最大限度地傳導,責任可最大限度地壓實。
“由各級黨政領導出任河湖長,全面落實河湖保護管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省水利廳廳長胡云表示,河湖長制并不取代原有部門職責,讓各部門各司其職。
信息傳導更通暢 電子化巡河,問題件件有回聲事事有著落
“梁書記,你又來巡河了哇?”9月3日上午,看到梁琴拿著手機拍攝楊泗堰水面情況,正在河邊休閑的幾個居民忙上前打招呼。
梁琴是成都市金牛區沙河源街道原政通路社區黨總支書記,今年6月原政通路社區和原泉水社區合并為新的洞子口社區,梁琴擔任臨時黨委書記。
“洞子口社區轄區內有沙河和楊泗堰兩條河流,我們社區河長一周至少巡河兩次。”梁琴負責的工作就是巡檢河道日常情況,督促落實治理管護責任,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河長制實施三年多來,梁琴最大的感受就是信息傳導的渠道更加暢通了,日常巡河中發現的重要問題,經過反饋最終都能得到及時解決。
“這些紙質的巡河記錄都成為歷史了,我們現在都是‘電子化巡河’。”梁琴指著桌子上4本巡河記錄本,點開了微信里的小程序“成都e河長”,里面顯示她已經通過這個平臺開展巡河276次。每一次巡河都有水質類、保潔類、設施類、違章類等幾大類問題的視頻、圖片和文字資料,相比以往拍照后打印照片再粘貼到記錄本上的方式,無疑大大增強了信息傳達的效率。
“我們在巡河中發現的各類問題,首先是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就可以通過‘成都e河長’這個平臺把信息傳到上一級單位,并由相關責任單位負責解決。”梁琴介紹,問題解決了才能銷號。
成都市金牛區農業和水務局局長、區河長辦主任黎乃順表示,以e河長平臺為依托,當地建立起了“有巡查、有維護、有監督、有考核”的閉環管理制度。
體制機制更健全 因地制宜,河湖長制不斷發展
9月3日中午,隆昌市古湖街道河(庫)長制辦公室副主任王大英吃完午飯回到辦公室,稍作休息,她就開始翻看古湖街道河湖長工作QQ群。群里,除了河長,還有來自農業、環衛、綜合執法等部門的工作人員。
“每天,各級河長都會把巡河發現的問題反饋到群里,我們辦公室就要對大家反映的問題及時登記,相關單位也會認領問題。”王大英表示。
古湖街道是隆昌市各鎮街水系最復雜的鎮街,河、庫、渠、濕地、塘壩都有。“古湖街道現有鎮村級河長92名,他們每人每周至少巡河兩次。街道還對轄區內的河道給予每公里500元/月的保潔資金補助。”王大英表示,除了隊伍的壯大,相對充足的資金也保證了古湖街道河湖長制工作的順利開展。
今年4月份行政區劃調整,原屬龍市鎮的鷂子巖提灌渠劃歸古湖街道。這條溝渠長度14.5公里,10年未用,破損嚴重,淤泥平渠。為了治理這條溝渠,古湖街道在今年春灌前投入資金12萬元,共排查維修破損渠道15處共500米,清除淤泥雜草8000余噸,確保了春灌用水通暢無阻。
在遂寧,今年市級財政安排水利發展資金938萬元,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涉及河湖管理;在南充,當地成立全國第一個記者河長協會,全方位、多角度服務河湖長制工作;在廣安,當地創新構建“N個項目支撐”河湖管護模式,開創了國內唯一區域性、跨流域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先河……
“三年多來,河湖長制工作在全省各地不斷落實和發展,體制機制在結合地方實際后也變得更加健全、更具活力,讓每條河流實現了‘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省河湖保護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