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8年11月14日
我省以環保督察及問題整改為契機,一邊鐵腕治污,一邊綠色興農
●已劃定禁養區15799個,面積達100716平方公里
●規模養殖場(小區)畜禽養殖糞污處理利用設置配套比例已達79.4%
●化肥農藥使用量已連續3年負增長,秸稈綜合利用率已達86.9%
●已培育出四川泡菜、天府龍芽、大涼山、廣元七絕等一大批知名區域公用品牌,有效期內“三品一標”農產品達5466個
■ 李淼
紅心獼猴桃、愛媛柑橘……這個“雙11”,成都市蒲江縣中國特產·蒲江館運營中心銷售額有望達8000萬元。該縣長秋鄉高韓村果農徐勇的16畝柑橘早早被預訂,將穩賺20多萬元。
蒲江農產品變“網紅”的背后,是該縣在治污基礎上整縣推進耕地保護與土壤質量提升的種種努力。近年來,我省以環保督察及問題整改為契機,出臺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實施方案,一邊鐵腕治污,一邊綠色興農,把投入品減下去、把廢棄物用起來、把耕地管細致、把綠色理念樹起來,不斷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持續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鐵拳治污
筑牢廣袤農田的綠色本底
畜禽糞污,是農業治污的“硬骨頭”。
資陽市雁江區保和鎮盤龍村養殖戶劉世忠的養殖場曾位于沱江流域100米內禁養區范圍。如今,他不僅搬到了符合條件的天鵝村,原養殖場也已被去功能化。“全區關閉搬遷畜禽養殖場和專業養殖戶220戶,無一戶在禁養區復養。”雁江區農業局負責人近日透露。
我省動真碰硬整改,不僅通過專項督查督促各地抓緊整改銷號;調整完善縣域禁養區劃定方案,形成禁養區分布圖;今年9月還專項約談推進滯后的兩市縣政府主要負責人,打出一套畜禽糞污治理組合拳。截至目前,全省已劃定禁養區15799個,面積達100716平方公里,禁養區內2428家養殖場已全部完成關閉搬遷,沱江流域1928家養殖場中1927家已完成關閉和整改。
關閉搬遷只是第一步。我省還加快調整完善畜禽養殖規劃布局,倒逼創新,建立“果(菜、茶)沼畜”等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種養循環新機制。西南第一奶業大縣眉山市洪雅縣建起400多公里的管網系統,讓養殖場連上農家田,每年近200萬噸的臭牛糞變成發展綠色農業的“香餑餑”。目前,我省已在27個縣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試點,在24個縣開展PPP模式推進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試點示范,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8.8%。不久前,南充市還成功創建西部唯一的國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市推進市。通過示范帶動,全省規模養殖場(小區)畜禽養殖糞污處理利用設置配套比例已達79.4%。
這只是觀察我省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一扇窗口。購機具有補貼,還田示范、腐熟劑使用有補貼,生產有機肥、能源化利用還有補貼……今年,南充閬中市拿出千萬元資金,一口氣出臺秸稈綜合利用8項補貼政策,政策力度居全省前列。這個秋天,秸稈堆肥在該市西山鄉全面推廣,全鄉未見一把明火,還給小春作物攢下了有機肥。今年,我省在11個縣(市、區)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打造示范區10萬畝,核心區化肥用量同比減少15%以上;在60個縣(市、區)開展稻麥果菜茶全程綠色防控示范和政府購買植保服務,在20個縣(市、區)糧食生產功能區或果菜茶主產區整建制推進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試點,全面打響四川農田生態攻堅戰,推動“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如期實現。目前,全省化肥農藥使用量已連續3年負增長,秸稈綜合利用率已達86.9%。點綠成金
讓生態成四川農產品大賣點
不久前,在國家獼猴桃科技創新聯盟年會暨全國優質獼猴桃品鑒會上,“四川造”紅心獼猴桃斬獲紅心組4個金獎中的3個;在長沙舉辦的中國農交會上,“川字號”農產品再次實力“圈粉”,12個產品獲金獎,四川展團達成意向貿易額2.46億元。
川貨走俏,靠的正是綠色生態這一大賣點。我省緊緊抓住環保督察這一契機,推動農業綠色化、清潔化生產,培育壯大綠色產業體系,并實施綠色品牌戰略,推動綠色興農,讓綠色成為四川農業金字招牌的底色,推動農業轉型謀變、高質量發展。
我省堅持生態優先,立足水土資源匹配性,構建“五大農產品主產區”為主體的農業發展格局。“如川東北重點發展生態、綠色、有機、富硒等特色農產品和精深加工業,川西北重點發展高原生態特色農牧業。”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介紹,今年,我省還敲定打造川茶、川果、川豬等川版“10+3”農業產業體系,各項實施方案正加緊完善。
目前,我省涼山州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已累計完成69%的劃定任務,今年共建設“基礎牢固、綠色生態、循環利用、產村融合、產品安全”的高標準農田綠色示范區50多萬畝。11月13日在眉山市召開的第十屆中國泡菜食品國際博覽會吸引全球關注。就在不久前,“四川泡菜”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通過驗收,成為我省首個地域保護覆蓋全省的產品。這背后,是我省大力推進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建設,積極創建國省級農產品地標示范區的努力。目前,我省建成全國最大的冬春露地喜涼蔬菜、最大的晚熟芒果、晚熟荔枝、晚熟柑橘等基地,雅安市名山區等地成為全國茶葉、獼猴桃、檸檬、石榴、蠶桑生產第一縣。
生態不僅增加優質供給,更給品牌鑲上金邊。10月30日,省農業農村廳再次公開推介10個農產品優秀區域公用品牌和50個優質品牌農產品,發出“吃品牌”的強烈信號。綠色是這些品牌入選的基本門檻。目前,我省已培育出四川泡菜、天府龍芽、大涼山、廣元七絕等一大批知名區域公用品牌,有效期內“三品一標”農產品也達到5466個,數量居全國第二、西部第一。坐汽車、乘飛機、搭上中歐班列,“川字號”農產品還不斷走出四川,端上全球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