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8年07月31日
解讀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第六場新聞發布會舉行
本網訊(李欣憶)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大力實施全面開放合作戰略,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怎么理解“四向拓展、全域開放”?將為我省帶來怎樣的變化?7月30日,由省委外宣辦、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解讀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第六場新聞發布會在成都舉行,聚焦深入推進全面開放合作。
發布會上,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黃河介紹了我省開放合作的現狀、實施全面開放合作戰略的主要內容等情況,并與省商務廳副廳長楊春軒、省投資促進局副局長方青、省外僑辦副主任張業初、成都海關副關長陳明一起,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外宣辦(省政府新聞辦)副主任代光舉主持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介紹,當前,四川正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一輪西部開發開放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把西部內陸地區推向了開放前沿。這些年來,四川對外開放有長足發展,也還存在不少問題和短板。突出表現在開放型經濟發展不充分、開放發展通道平臺不足、開放意識和能力有待提升等。 正是基于對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堅持問題導向,著眼破解難題、補齊短板,省委全會作出推動“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戰略部署。
推動“四向拓展、全域開放”,形成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既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內陸和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打造立體全面開放格局”要求的重大舉措,也是對接先進生產力、不斷拓展發展新空間的現實需要。通過東聯西延、南北突進,把“四向拓展”這篇文章做好了,我省立體全面開放這盤棋就走活了,就能在融入國家開放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拓展更大空間。
立體全面開放格局怎么構建?發布會解讀,將從深入推進全面開放合作、強力推動開放大通道建設、著力打造高水平開放平臺、大力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四個方面著手。
深入推進全面開放合作。突出南向、提升東向、深化西向、擴大北向,既考慮全面又突出重點,四個方向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各有側重,特別是把南向和東向擺在了現階段的突出位置。
強力推動開放大通道建設。重點推進成都經自貢至宜賓和成都經南充至達州(萬州)兩條350公里時速的高速鐵路建設,協同推進萬州港建設。加快天府國際機場建設,推進天府國際機場和雙流國際機場“兩場一體”運營,增加成都至歐美、南亞、東南亞航線。
著力打造高水平開放平臺。高質量建設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積極爭取建設內陸自由貿易港。務實建設國別合作園區,突出特色打造中法生態園,推動中德、中韓、新川等園區實質性建設,規劃建設東盟產業園。
大力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加快貿易強省建設,推動更大規模川貨出川。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示范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大力推動四川制造、產品、技術、標準、品牌鏈條式“走出去”,支持冶金、建材等產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鼓勵油氣、電站、路橋、通訊等領域開展對外工程承包,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建設境外產業園區。
發布會透露,下一步,為實施全面開放合作戰略,我省還將制定關于暢通南向通道深化南向開放合作的實施意見、打造中西部投資首選地實施意見。為推動自貿試驗區發展,將制定推進自貿試驗區引領性工程建設的指導意見,出臺四川自貿試驗區條例。為提升全省開放意識,我省還將出臺對外開放工作激勵辦法,把開放發展工作納入干部績效評價。
本場新聞發布會吸引來自中央媒體、省市主要媒體及重點新聞網站等數十家媒體的記者到會采訪報道。中國新聞社、四川日報及旗下川報觀察客戶端、四川電視臺等媒體就各界普遍關心的重點話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