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06月15日
記省住建廳派駐得榮縣古學鄉毛屋村駐村干部周昇
周昇代表毛屋村與四川省農科院、得榮高原樹椒公司達成科研合作協議,共同申報“樹椒科技小院”項目。
周昇與省農科院宋占峰教授實地調研毛屋村樹椒種植情況。
周昇查看羊肚菌品相。
◎澤仁鄧珠 文/圖
作為一名90后,周昇成功被美國錫拉丘茲大學建筑學專業錄取后,經過7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取得了建筑學碩士學位。2017年初,周昇回到成都,并通過考核成為了省住建廳的一分子,如愿實現了建設家鄉的夢想。
2018年,因省住建廳定點幫扶得榮縣扎格村規劃設計需要,周昇首次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2019年,周昇直接參與編寫了《四川省農房風貌導則》《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導則》《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操作指南》等課題項目,收獲了豐富的科研成果。通過多次參與脫貧攻堅工作,周昇深入了解了實施脫貧攻堅戰略的重大意義。在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得榮縣奔都鄉俄木學村第一書記安士龍同志光輝事跡的感召下,周昇主動接過了駐村幫扶的接力棒,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成為一名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定點幫扶工作中的駐村干部。
謀劃特色產業 奮進開拓有沖勁
到達得榮以后,周昇便迅速投入到駐村工作中,著手開展入戶走訪調研工作。經過近一周的時間,周昇對毛屋村39戶農牧民的家庭收入、生產、醫療保障等情況進行了詳細摸底調查,結合脫貧攻堅時期相關數據資料,形成了重點關心、幫扶人員清單,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現象發生。
為幫助毛屋村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根本轉變,周昇和同事有效利用現有資源,科學制定能落地落實的產業振興發展規劃。他充分發揮住建人肯學習、能吃苦的優良品德,主動深入地里田頭,走遍毛屋村的山山水水,與村民們交流了解毛屋村的產業基礎架構、特色農產品和種植周期等。為有效改變毛屋村產業結構單一,及較為原始的農耕生活狀態,提升毛屋村適應現代市場的能力,在村“兩委”和全體村民的信任與支持下,周昇和同事虛心請教、努力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當地種植且具備一定市場經濟價值的農業產業路徑。
周昇和同事在走訪中發現毛屋村旅游資源豐富,根據毛屋大峽谷位于香格里拉旅游大環線節點位置的顯著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向古學鄉黨委、政府建議,以“農旅結合”的方式打造“鄉村振興核心村”,實施毛屋大峽谷旅游接待點建設項目。周昇還結合住建領域職能與專業知識,從整體規劃、建筑風貌、報建程序等方面為毛屋大峽谷旅游接待點建設項目提供技術幫扶。此外,在周昇的積極籌劃下,毛屋大峽谷服務區成功舉辦古學鄉旅游開發試點現場會,并通過進一步協調,有效整合到青羊區對口幫扶援建資金100萬元,用于打造毛屋大峽谷旅游接待點。
為確保農業產業規劃能有效實施,周昇成功邀請到省農業科學研究院食用菌種植專家蔣元繼到毛屋村進行實地考察調研,達成羊肚菌試種協議。此外,依靠毛屋村是樹椒發源地的先天優勢,周昇還成功聯系到省科學技術協會,并獲得省級“科技小院”創建名額支持。借創建“樹椒科技小院”契機,成功達成省農科院、得榮樹椒產業龍頭企業合作協議,在毛屋村流轉土地建立“樹椒科技小院”,以科研與市場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得榮樹椒原始DNA溯源、扶壯提純、優質栽培技術集成研究及地方種植人才培養等系列工作。
最終,結合專家建議和不同作物種植生產周期等情況,周昇為毛屋村量身制定了以羊肚菌、得榮樹椒、得榮天然蜂蜜為農業產業主體,“一年三收”可循環式發展的農業產業規劃。
為保障農特產品銷售渠道暢通,給種植戶吃下“定心丸”,周昇和毛屋村第一書記王強勝積極協調對接相關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解決了毛屋村1500余斤天然蜂蜜的收購問題,幫助毛屋村整體增收15.8萬元;2022年3月,毛屋村羊肚菌迎來豐收,僅試種的一畝地就收獲高品質羊肚菌600余斤,銷售額達30500元,為村集體經濟帶來15000余元收入,有效激發了毛屋村村民共同富裕的內生動力。
勁吹文明新風 處處革新有擔當
“要把鄉村振興起來,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好。要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使鄉村的精神風貌、人居環境、生態環境、社會風氣都煥然一新,讓鄉親們過上令人羨慕的田園生活。”這是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向基層干部提出的殷切囑托。
為抓好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周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結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要求,于細微處著手,從群眾實際需求出發,把新思想、新政策、新風尚送到群眾身邊,推動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心田,讓精神文明成為鄉村振興的不竭內生動力。
在省住建廳和得榮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7月,周昇結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團結進家庭”實踐行動,在毛屋村大力實施“新五改三建”(“五改”即改廁、改水、改圈、改廚、改路,“三建”即建沼氣池,建農家房舍,建致富園)工程,促進毛屋村農村基礎設施提升、村容村貌干凈整潔、人居環境美麗宜居;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抓手,奮力創建干群和諧關系、鄰里友善關系、家庭和睦關系,積極培育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引領當地群眾和每個家庭培植良好家風。
回首兩年的幫扶工作,雖然剛開始面臨著語言不通、生活習慣差異、自然條件艱苦等現實困難,但周昇以咬定青山不放松、腳踏實地加油干的奮斗精神,傾情投入鄉村振興事業中,不僅獲得了村民的認可與支持,結交了很多當地朋友,也使自己的理論工作更貼近群眾實際需求,有效促進了個人、單位以及各族群眾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就終會有‘萬闕千山險,撥云見日升’的時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族團結之樹已悄然開花結果,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定當更加絢爛恢弘。”周昇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