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06月05日
九龍縣文明新風潤民心
志愿者到村組開展移風易俗志愿宣講活動。
村民簽訂深化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承諾書。
◎孫小麗 文/圖
曾經,高價彩禮、盲目攀比、大擺宴席等不良現象屢見不鮮,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望禮興嘆”,在部分地區,高價彩禮更是頻出不窮。
針對這些亂象,為切實減輕老百姓在婚喪習俗中的人情、宴席、彩禮等支出負擔,近年來,九龍縣出臺政策、逗硬獎懲,大力開展深化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工作,“做”出實招, “移”見成效 ,“樹”出新風。
不要彩禮要幸福 “零彩禮”在彝鄉落地生根
說到婚喪嫁娶的移風易俗,九龍縣三埡鎮龍塘子村的尼卜克古有著說不完的話。“我們彝族有訂娃娃親的習俗,但我家的四個小孩都沒有訂娃娃親,我希望他們能按照自己的心意選擇。我家大女兒是自由戀愛結的婚,我們未索取一分錢彩禮,現在他們的小家庭過得幸福和樂,我們也很放心。”尼卜克古的大女婿尼木約呷表示,當初和妻子結婚時,老丈人的一句“不要彩禮要幸福”自己一直銘記于心,“這些年,我們家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希望大家都能不要彩禮要幸福。”
2016年,尼卜克古的父親去世,如果是以前,估計得大操大辦,宰殺十幾頭牛,自己幾年收入都會投入進去,甚至可能會導致返貧。但尼卜克古嚴格按照村規民約,簡單辦理了老父親的喪事,只宰殺了2頭牛。他淡然地說:“按照龍塘子村村規民約,老人去世宰牛不超過3頭。共產黨的政策好,我們要始終跟著黨走,改變落后的風俗習慣,拒絕鋪張浪費,所以結合自身實際只宰殺2頭牛。”慢慢地,周圍的老百姓也自覺按照村規民約,摒棄陳規陋習,踐行文明新風。
據悉,九龍縣是一個以藏、漢、彝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縣,現有6個彝族鄉(鎮),彝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而距離縣城約120公里的三埡鎮,是九龍縣較大的彝族居住區,又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史洛拉達”(彝語意為出金子的地方)。全鎮戶籍人口1767戶6451人,常住人口1447戶4631人,彝族約占全鎮人口的98%。重彩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困擾當地老百姓已久。自2016年以來,三埡鎮在全鎮倡導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新風尚,各村也隨之制定村規民約,“老人去世宰牛不超過3頭;做道場,聘請‘畢摩’費用不超過2000元;婚嫁禮金必須控制在9萬元以內”等內容被白紙黑字寫進村規民約。彼時,文明新風這顆種子已悄然在彝鄉落地生根。
黨員干部走在前 引領移風易俗風尚
“黨員是一面旗幟,要走在前面,才能凝聚力量;黨員是一盞明燈,要走在前面,才能指引方向。不想走在前面、害怕走在前面、事事落在后面的黨員不是一名合格的黨員。帶頭移風易俗,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是我作為一名基層黨員,一名扎根基層、服務三農的駐村干部應盡的義務與職責。”在駐村日志上,九龍縣小金鄉洋橋村第一書記魏俊濤寫下了這樣的承諾。
村看村、戶看戶,老百姓看黨員干部。做好移風易俗工作,黨員干部以身作則、率先落實,老百姓才會心服口服、熱情響應。近日,九龍縣小金鄉洋橋村第一書記魏俊濤小而精、新而美、浪漫而溫馨的婚禮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今年,九龍縣深化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工作一系列文件正式出臺,在以往要求的基礎上“動真格、嚴要求”,要求“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宴席儉辦、余事不辦”,其中明確婚事桌數不超過50桌,每桌標準不超過 600元 (含煙酒水),總費用不超過3萬元。嚴禁同一事項分批辦、多地辦宴席,隨禮量力而行,不超過300元……知道新規以后,雙方父母一時犯起了難,魏俊濤主動和雙方父母談心做思想工作,表示作為一名黨員必須帶頭抵制大操大辦,落實婚喪嫁娶新風,嚴格執行黨員操辦婚喪事宜規定。最后,一場樸素不失新穎、簡單不失隆重、節儉不失浪漫的婚禮贏得了大家的稱贊。
一大早就從村上趕到婚禮現場的洋橋村村民俄木爾批表示,縣上出臺深化移風易俗的政策后,魏書記第一時間組織我們村組干部、農牧民群眾召開宣講會,耐心講解政策、解答疑問,并現場帶頭簽訂深化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承諾書。對于有抵觸情緒的老百姓,他總是笑呵呵地一次又一次來到田間地頭、走家串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做思想工作。最終,洋橋村全村247戶897人全部簽訂了承諾書。
然而過去的洋橋村則是另一個模樣,結婚大操大辦、互相攀比,通過“全覆蓋宣講政策+黨員主動帶頭+簽訂文明新風承諾書”,一舉清除了這一陳規陋習。黨員干部帶頭,群眾齊上陣,變化看得見、聽得著。如今的洋橋村高價彩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人情攀比等不良之風不再,大家都倡導適當的彩禮、溫馨簡單的婚禮、樸實的人情往來,減輕了勞累,節省了開支,杜絕了攀比,鄉風民風為之一新。在九龍老百姓通往美好生活的大門路上,像這樣扎根基層,把身段放下、把思想提高,做好帶頭人的黨員干部還有很多。
打出移風易俗“組合拳” 讓文明蔚然成風
為扎實推進深化移風易俗工作,樹立文明新風,引導建立健康節約的生活方式,今年年初,九龍縣通過深入一線調研、召開座談會、全覆蓋問卷調查、廣泛征求社會各界人士意見,多方了解,并結合實際情況,出臺制定《九龍縣深化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總體方案》《九龍縣深化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工作實施細則》《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退休干部及其他財政供養(補貼)人員帶頭深化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八個嚴禁”紀律規定》等一系列文件。
同時,面向社會公布縣級舉報平臺,鼓勵廣大群眾通過手機二維碼“碼上舉報”或撥打舉報電話等方式,第一時間舉報全縣黨員、干部、公職人員、退休干部及其他財政供養(補貼)人員違反深化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相關政策規定的問題線索,凡是舉報內容被查實的,將根據相關規定給予一定物質獎勵。
“通過建立健全監督、舉報、處理、獎勵等各項工作機制,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形成各級、各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力推動深化移風易俗縱深發展。自開展深化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以來,我們共接受群眾咨詢30余次,目前未收到及發現違反細則的消息,全縣彩禮過高、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濫辦酒席、厚葬薄養、人情攀比、文明弱化等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工作力度,以‘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成常態’為目標,多措并舉推動形成‘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宴席儉辦、余事不辦’的文明新風尚,引導建立健康節約的生活方式,將移風易俗之風真正吹入群眾心里,以文明鄉風促進鄉村振興,讓文明蔚然成風。”九龍縣深化移風移俗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