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6月23日
瀘定縣實施“紅色鑄縣”工程、奮力打造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孜瀘定段樣板典范之四
化林“古道紅村”規劃意向圖。
嵐安紅軍烈士紀念碑。
◎本網記者 謝臣仁/文 瀘定縣委宣傳部/圖
●圖景如畫、激情高昂。我州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建設推進會吹響沖鋒號、擂起奮進鼓●
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孜段核心展示區的瀘定,科學制定規劃,布局形成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孜瀘定段“一園一帶三區”的總體空間結構,即: 一園——飛奪瀘定橋核心展示園;一帶——中央紅軍涉藏地區最紅記憶展示帶 ;三區——北部“瀘橋記憶”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中部“化林歲月”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南部“磨西故事”文旅融合發展區。
如今,紅軍飛奪瀘定橋核心展示園已嶄露新顏,“三區”規劃建設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古道紅村”化林、紅色古寨嵐安正在鄉村建設中煥發生機與活力,一個個紅色鄉村像一顆顆璀璨明珠,串聯起紅軍長征在瀘定的最紅記憶展示帶。
茶馬古道千年遺韻悠然、長征遺跡印刻不朽傳奇、綠色產業彰顯生態魅力。6月的瀘定縣興隆鎮化林村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要把化林村打造成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的特色村寨。”州委書記沈陽在調研中鄭重叮囑。
建設“古道紅村”,再現“化林歲月”。瀘定縣迅疾行動,充分挖掘化林村資源稟賦,結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甘孜瀘定段建設,編制《瀘定化林坪“古道紅村”景區旅游總體規劃》及修建性詳規,提出以化林“古道紅村”旅游區為核心, 整合牛背山景區、杵坭櫻桃谷景區以及飛越嶺、娘娘山、二郎山、興隆老街、冷磧老街、鹽水溪老街等文化旅游資源,打造以高原生態觀光、紅色拓展運動為主要功能的長征主題特色村鎮,梳理儲備36個重點項目,多方籌資啟動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力爭明年5月開門接客。
青山埋忠骨,翠柏伴英靈。紅軍長征在瀘定嵐安發生大小七次浴血奮戰,數百紅軍將士英勇犧牲在這里,紅軍用生命和鮮血締造了嵐安紅色蘇維埃政府,在這片熱土上播下了革命種子,留下了眾多標語、口號、施政綱領和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1985年,嵐安鄉被批準為甘孜州革命老區。
作為北部“瀘橋記憶”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嵐安在紅色鄉村建設中蓄勢待發。“嵐安有豐厚的紅色資源,一定要加強嵐安革命遺址的保護利用,傳承紅色文化,賡續紅色基因,在鄉村振興中走好新的長征路。”嵐安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杜麗華信心滿懷。她介紹,嵐安將通過“紅+古+綠”融合,充分發掘紅軍長征文化、茶馬古道文化、貴瓊文化、藏羌文化等歷史文化以及生態綠色文化,做實教培研學、做活休閑旅游、做強民族民俗、做優精特農業四大產業,讓紅色嵐安在新時代書寫新傳奇。
夏日熏風,道路蜿蜒,果香飄盈,各具特色的農家樂掩映綠樹叢林,不時有游客前來品嘗生態農家飯、參與特色采摘體驗、樂享鄉村田園旅游。瀘定縣冷磧鎮杵坭村板板橋農家樂的經營者鄧安美樂得合不攏嘴:“一年能賺40萬元,只要勤快,日子就能越過越好。”
杵坭的底色是紅色。紅軍飛奪瀘定橋先頭部隊行至杵坭時,當地群眾主動提供幫助,為飛奪瀘定橋贏得寶貴時間。
昔日歷史光榮,今日賡續傳承。作為中組部“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杵坭村遵循“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要求,盤活紅色資源、建強紅色陣地、夯實紅色堡壘、傳承紅色基因、發展“紅色”產業,不斷擦亮“紅色名片”,在鄉村振興中創造新業績。
紅色熱土上,一個個美麗村莊璀璨奪目。瀘定鄉野,處處洋溢著熾熱的紅色情懷。紅色鄉村建設賦能鄉村振興,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紅色美麗、宜居幸福鄉村圖景正在瀘定絢麗舒展。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