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3月31日
圖為我州公安干警獻鮮花祭英烈。
◎本網記者 李婭妮 文/圖
隨著清明節日益臨近,在疫情防控和森林草原防滅火的關鍵時期,如何祭掃追思成了甘孜群眾普遍關注的焦點。
“倡導文明祭祀、環保祭祀、安全祭祀”“嚴格落實森林草原防滅火‘六個一律不準’規定”“自覺摒棄祭祀用火舊俗”“嚴格執行屬地疫情防控要求”“鼓勵網上祭掃弘揚祭祀新風”……
連日來,我州民政、林草、退役軍人事務等部門相繼發出倡議:讓我們做文明祭掃的踐行者、做綠色清明的傳播者、做中華優秀文化的弘揚者,筑牢安全防線,守護綠色家園,共同鑄起防控疫情及森林草原火災的堅實長城。
響應倡議就地遙寄哀思
又是一年清明時,按照傳統慣例,在成都外企上班的李露莎會在放假前夕回到老家康定,以便清明節當天和家人一同前往位于市區公主橋附近的泥巴山祭祀先人,而今年,她取消了該計劃。
“當前疫情形勢不容樂觀,家庭成員聚集掃墓祭祖總歸不太明智,因此我今年干脆建議各地親人都暫不必回老家,祭掃在心不一定在形嘛!”3月31日,李露莎對記者說,每年清明是一大家子難得齊聚一堂、懷念先祖、共敘親情的日子,今年雖然無法成行,但考慮到國內新增本土感染者數量仍處于高位,家人們都十分理解,還表示應理性表達哀思。
就在3月21日、25日,州民政局先后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清明節期間群眾祭掃服務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甘孜州2022年清明節期間群眾安全祭掃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各地在統籌疫情防控和森林草原防滅火前提下,有序做好清明節祭掃服務管理各項工作。同時,要求各地向社會公布祭掃服務有關安排,避免簡單化、一刀切。
“要抓好省、州關于殯葬工作、疫情防控、森林草原防滅火等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具體到各殯儀館和鄉村墳墓集中埋葬點,務必要強化實名登記、亮碼掃碼、體溫檢測、口罩佩戴、通風消毒、保持1米活動距離等防控措施,增配力量加大巡護,降低祭掃人流密度。”州民政局社會事務科相關人員介紹,為切實做好全州清明節期間群眾祭掃安全管理和服務保障工作,實現文明祭掃、平安清明目標,各縣(市)和各有關部門將積極聯動配合,開展“地毯式”“拉網式”安全隱患排查,進一步健全鄉村墳墓管控及墓地墓園內可燃物清理清除的力度,尤其是加大野外祭祀用火巡查,確保高位推動燒紙、燒香、點蠟、野外用火、燃放煙花爆竹、野外焚燒尸體“六個一律不準”規定落到實處。
響應倡議遙寄思,別樣清明一樣情。記者采訪時發現,今年清明節選擇不返鄉的人員不在少數,問及主要原因,多是擔心疫情蔓延、來回時間匆忙、現場祭掃暫停等。不少受訪者表示,不扎堆不聚集、錯峰錯時祭掃、健康平安過節既是為社會作貢獻,也是對逝去親人最好的告慰。
老家在雅江縣八角樓鄉的仁青卓瑪,今年首次決定清明節不回家祭祀先人。談起防疫情防火災下的清明,她表示很能理解。“這兩年除了打亂人們正常生活節奏的疫情,還有連續兩年‘3·30’森林火災的慘痛教訓,因此大家也漸漸養成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
“最近我一直在關注網上祭祀,打算節日當天通過‘云祭祀’,為已逝親人點燭獻花,帶去深深的悼念。”仁青卓瑪拿清明節舉例說,以前回老家不僅要前往現場祭掃,而且敬香、點煙、燒紙錢都是少不了的既定操作,然而這些年,墳頭墓地再也不見此類祭奠方式,紙錢換成了鮮花、果品、綠植。
“花式”便民滿足祭掃需求
“測溫、掃碼、戴口罩,禁放禁燒、文明祭祀、平安清明!”3月30日上午,在位于丹巴縣巴旺鄉德洛村的鄉級防疫防火執勤卡點處,大喇叭循環播放著防疫防火要求,一根花桿阻斷在前,身穿紅馬甲的值守人員,為進山人員核碼、測溫、登記、警示、收火源。
“今年外地回來祭掃的人少了,但本地前來祭掃的人依舊,仍需要站好‘安全崗’、做好‘守護人’、當好‘服務者’!”卡點值守人員告訴記者,今年,鄉黨委、政府嚴格按照州、縣“三防一保”工作的部署要求,在節前積極開展防火巡護、火源管控、應急準備、宣傳教育等各項專題工作。目前,我們一方面利用卡點大喇叭、LED電子大屏、鄉村公開欄、微信工作群等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向轄區內各行政村、機關單位、施工企業推發文明祭祀倡議書,還通過曝光典型案例、觀看警示短片、組織公開承諾等方式,倡議農牧民群眾采取“鮮花換紙錢”“絲帶寄哀思”“植樹祭先祖”等“花式”形式文明追思;另一方面,全鄉上下還全面梳理健全墳墓管控臺賬、簽訂墳墓管控責任書,要求護林護草員、卡防點人員等要全員上崗,在重點區域、重要點位帶裝巡護,加大巡查頻率,并對分散的墓地及集中埋葬點,安排專人負責清明節期間祭掃活動安全管理,加大對墓地墳頭周圍枯枝、落葉、雜草及其他可燃物的清理清除,嚴防因祭祀引發森林草原火災事故。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加強現場祭掃管理,丹巴縣為了最大程度滿足群眾祭掃需求,還創意開通“線上祭掃”服務。日前,由該縣縣委宣傳部主辦,縣林草局、縣融媒體中心聯合推出了主題為“綠植清明 文明祭祀”云端領取“紀念柏”樹苗活動。
“手機用戶只需下載‘云上丹巴’APP填寫相關信息,即可領取兩棵松柏苗,用于清明節期間祭祀栽種。截至目前,用戶已領取了1000余棵樹苗,并紛紛在后臺留言,稱贊此次活動生態環保、安全有趣還特接地氣。”該縣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楊洪川表示,看到主辦方倡導文明祭祀新風尚的初衷被群眾廣泛肯定,想必大家用實際行動賦能綠色發展理念的“金點子”會層出不窮。
家庭追思、云端祭祖、鮮花祭掃、植樹紀念、頌文寄語……清明,除了追憶先人,又怎可少了對革命英烈的哀思敬仰與緬懷之舉。3月30日,州退役軍人事務局發出倡議,鼓勵全州干部群眾在清明期間通過中華英烈網和四川英烈堂,踴躍參與網上祭掃,慎終追遠緬懷英烈。
“各縣(市)群眾可通過手機微信關注中華英烈網和四川英烈堂公眾號,選擇想要祭掃的烈士姓名進行搜索,隨即可點擊烈士姓名,選擇鞠躬、獻花、敬酒、上香、敬獻花圈、發布留言等方式進行祭掃。此外,頁面還能瀏覽英烈事跡,激發大家對革命先烈的尊崇追憶之心。”州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說,州、縣(市)外烈士家屬如需到縣(市)進園祭掃的,在遵守當地疫情防控相關規定和控制祭掃人數的前提下,可提前與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