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3月24日
成都高新區援藏干部組織文創產品參加成都農博會。
成都高新區援建的德格縣牦牛奶加工廠。
成都高新區援藏干部下鄉進村慰問貧困戶。
◎本網記者 馬建華 文/圖
2月18日,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批準31個縣(市)退出貧困縣的通知,德格縣赫然在列。
德格縣是西進西藏、北入青海的重要交通樞紐,國道317線、省道217線貫穿全境,因地處偏遠,基礎設施嚴重滯后,是典型的深度貧困地區,全縣171個行政村就有102個是貧困村。
對口幫扶藏區深度貧困縣是省委、省政府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8年來,成都高新區在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著力發揮成都“一干多支”中的“主干”作用,始終踐行“創字當頭、惟高惟新,以質為炬、爭先率先”的成都高新精神,累計投入援建資金5億余元,選派各條戰線援藏干部4批共686人,傾情傾力幫扶德格縣脫貧摘帽。
“走出去”
文創產業發展實現多向突破
德格脫貧難,難在產業發展,難在群眾穩定增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發展生產扶貧作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苯涍^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成都高新區把助推當地特色文化產業“走出雪域”作為產業幫扶的重要一步。
通過新零售業態輸出藏區文化產品,是成都高新區在文化精準扶貧上的首次成功嘗試。在援藏工作隊的努力下,德格縣印經院與成都高新區的準獨角獸新經濟企業成功“牽手”。以800年歷史《千手觀音》為代表的“刻板印刷的活化石”——德格印經院木刻印板版畫電商平臺,面向國內外進行展示性銷售。
在印經院第一次“觸電”之后,打開了德格縣文創產業開發的思路。在成都高新區援藏隊員的幫助下,德格縣“大國非遺工匠”、唐卡藝術大師五金多吉及他的嘎孜畫派唐卡藝術品首次亮相成都農博會。五金多吉還帶領他的弟子們與互聯網企業就開發新型唐卡文創產品開展合作,開創德格文化扶貧新模式。成都高新區援藏工作隊聯合德格印經院和四川美術學院設計開發“德格志物”系列文創產品,首次參加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便斬獲銀獎,正積極籌備投入量產。成都高新區幫扶成立了藏藝通工藝品有限公司,主營藏族手工藝文創產品和發展當地旅游產業經濟,“藏藝通”寓意為藏族手工藝通向全球。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形成手工藝產業鏈,8年來,有100多款工藝品進入國內和國際市場,在德格縣麥宿地區培養當地手工藝人1000多名,100余戶貧困家庭受益于這個項目,每年為當地貧困家庭增加收入近800萬元。
目前,成都高新區援藏隊正在積極籌辦“德格文化專題巡展”,不斷推進非遺保護和文化扶貧產業發展。同時,在成都高新區的幫扶下,高原特色農牧業、南派藏醫藥等扶貧產業與文化扶貧產業齊頭并進,成為德格縣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產業支撐。
“保平安”
全力以赴打贏善地疫情防控戰
善地戰“疫”,高新援藏人努力踐行“爭先率先”的成都高新精神,疫情發生以后,成都高新區醫療援藏隊隊員賡即主動申請提前返回德格,投入當地疫情防控工作。
掛職于德格縣疾控中心的援藏隊員張穎聰創新建立疫情防控信息共享機制,確保疫情防控信息傳遞有效、及時。援藏醫生丁云清在防控卡點對過往車輛及人員進行逐一排查并登記,24小時不眠不休,在低溫環境下,紅外線體溫計被凍到不能正常工作,丁云清只能靠自己的體溫將其捂熱,繼續對過往人員進行體溫檢測。醫療援藏隊員劉靈琳主動請纓馳援疫情防控形勢最嚴峻的道孚縣。在援助道孚期間,劉靈琳除了為留觀人員提供貼心服務以外,還要坐診其他疾病患者。每天高負荷的工作之余,劉靈琳最開心的是和女兒的視頻聊天時間,女兒每天都會通過視頻聊天關心***身體,匯報自己的學習情況?!盀榱舜蜈A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真心希望疫情早日過去,我們都能自由地呼吸。”劉靈琳在日記中寫道,驅除病魔是每個白衣天使的天職。
在成都高新區援藏醫療人才和當地醫護人員、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德格縣一直沒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報告。提升當地醫護人員素質,推進德格縣公共衛生事業發展,堅決防止當地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成都高新區醫療援藏人員努力攻克的課題。成都高新區投入數千萬元援建資金幫助德格縣改善醫療設施,創新打造基于移動互聯技術的多基層衛生院聯動醫療教學模式,突破德格縣各醫療衛生機構的地域限制,實現診療共享、教學共享的互聯網基層醫療“泛”全科覆蓋。通過網絡直播,成都高新區援藏醫療隊伍成功開展“醫院感染的判定診斷”和“急腹癥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等主題聯動直播課程。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聯動直播培訓覆蓋德格縣大部分縣、鄉級衛生醫療機構。學員們不僅可以通過直播聆聽專業醫生的課題講解培訓,同時培訓課件與影像資料均存儲在網絡服務器上,通過直播回放,便于受援單位進行復習,通過上述教學模式以及執業助理醫師題庫的講解,德格縣部分學員執業助理醫師模擬考試準確率已從原來的10%提高到60%以上。
“育良才”
互聯網+技術融入援藏干部管理
“爬上雀兒山,鞭子打著天”,這句諺語道出了德格縣地勢之險。對于援藏干部而言,第一道難關就是克服惡劣自然條件下的高原反應。
“德格縣域面積為1.2萬平方公里,與成都市的面積接近,最遠的鄉鎮距離縣城280公里。成都高新區和簡陽市選派的75名援藏干部人才,克服高寒缺氧帶來的身體不適,克服各種家庭困難,遠離家人甘于奉獻,帶著項目資金和專業優勢,到德格縣村村寨寨,傾情傾力助推德格縣脫貧攻堅,不僅改善了基礎設施,還為德格縣培養和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钡赂窨h委組織部負責人說。
能不能利用互聯網科技和物聯網思維,打破物理距離帶來的弊端,形成干部信息互聯互通?經過探索實踐,成都高新區依托科技產業優勢,創新建設了援藏干部信息化管理平臺。
援藏干部信息化管理平臺涵蓋了黨建理論學習、干部管理、干部紀律、黨建云圖、干部工作展播等12個板塊,系統記錄援藏干部思想動態和成長軌跡。平臺上開設的“援藏干部風采”專欄,對援藏干部的工作進行實況展播,定期結合工作實效、簡報等要素定期對援藏干部工作進行總結,對名列前茅的援藏干部在平臺“優秀黨員”專欄進行滾動展播。援藏干部信息化管理平臺還創新建設了援藏干部綜合能力動態“雷達圖”,“雷達圖”從五個方面持續量化打分,用數字為援藏干部綜合能力提質賦能,實現干部可視化管理。同時,“雷達圖”每個月根據干部分值變化,給出援藏干部成長報告,有針對性地為援藏干部提供“定制化”成長方案。援藏工作隊還可以實時跟蹤援藏干部信息化管理平臺上“援藏干部展播”板塊干部信息數據的變化,利用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波動曲線圖分析干部思想變化情況,并根據分析結果開展有針對性的黨員談心談話、崗位培訓、特殊技能強化培訓等活動,解決援藏干部的實際困難。
平臺的效果好不好?這個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援藏干部們在文創產業推進、民生事業發展、德格縣脫貧摘帽等工作中取得的成績,都是成都高新區和簡陽市的援藏干部們在平臺的促進下不斷干事創業、不斷提升自我的有力證明。
凡事過去,皆為序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2020年,成都高新區將傾情傾智,助力德格縣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