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1月06日
編者按:
2020年州”兩會“召開在即,為反映廣大百姓心聲和社情民意,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立足本職、履職盡責,為我州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等建言獻策。為展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風采,本報推進《喜迎州”兩會“——代表委員風采》欄目。
◎州人大辦
人物名片
陳永強,藏族,中共黨員,現任康定市孔玉鄉色龍村支部書記,2016年當選州十二屆人大代表。
2015年以前,康定市孔玉鄉色龍村以種植玉米、土豆、黃豆等傳統農作物為主,自產自食。為改變單一落后的產業形式,全力打造規模化特色產業,2015年,陳永強和村“兩委”一班人,結合實際,抓住特色產業資源,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優惠政策、技術幫扶、資金扶持,成立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帶領村民積極投身經濟建設。截至2018年,全村種植規模達120畝,其中羊肚菌100畝、重樓20畝。村民們通過在合作社務工,享受土地流轉資金、分紅等方式實現穩定增收,平均每人每年增收約3000元。
如何帶動村民穩定增收致富?就在村“兩委”正為如何調整產業發愁時,甘孜州響應中央號召,啟動實施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想到色龍村地處大渡河沿岸,位于S211沿線,身處康定、緊鄰丹巴,村內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氣候舒適,藏文化濃郁,建筑特色鮮明,加之,甘孜州正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色龍旅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因此,以陳永強為核心的村“兩委”抓住機遇,主動爭取,色龍村成了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點。
項目爭取下來了,如何設計、如何打造、如何發展?一大堆問題接踵而來。為解決困惑,陳永強率村“兩委”學習其他地區先進經驗,向專業人士請教,常與上級溝通交流。最終,初步確定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理念,項目也正式步入施工期。
在建設初期,因請來的設計師接手項目眾多,精力不足,整體規劃漸漸偏離了原來的打造理念,也不符合村內實際,項目不得不暫停施工。陳永強開始尋找新的設計者,經他人推薦,他請來甘孜本土設計師,并與其徹夜長談,明確定位,重新制定了規劃,將建筑風格融入自然,把文化注入一景一物。工程建設漸漸步入正軌,發展方向逐漸清晰,鄉村新貌逐漸成形,在他的鼓動和號召下,原先搬離該村的5戶村民也回村修建房屋,3名大學生主動返鄉投身旅游發展。
通過民宿改造,色龍村開展了獨棟酒店、游客集散中心、民俗館、步游道、柏油路、隧道亮化等一大批工程建設,村容村貌發生了巨變,成為讓人羨慕的鄉村振興示范點。
未來如何經營成為新難題,面對各類技術人才缺乏的實際,色龍村“兩委”組織村民參加鄉村振興培訓,希望未來由本村村民完成管理經營,實現既留得住鄉愁,又看得見收益。
2019年5月1日,色龍世外桃源景點正式營業,目前正處于試營期。“五一”期間,共接待游客約1200余人次,留宿旅客110余人次,收入38029元,其中餐飲27829元,民居接待10200元,掙得旅游收入第一桶金,更加堅定了村民們靠產業致富的信心。
作為州人大代表,陳永強注重收集群眾訴求,積極建言,提出意見建議,并以示范帶動全村村民投身經濟建設,在全村、全鄉乃至全市起到先鋒模范作用。在全市脫貧攻堅工作中,他以身作則,先后為孔玉鄉貧困戶高啟珍、陳松柏捐資6000元,用于補貼產業發展;為孔玉鄉寸達村貧困戶黃擁捐資1萬元,用于補貼家用;為三合鄉二郎村捐資10萬元,解決約400人安全飲水困難;為捧塔鄉三家寨捐資20萬元,用于村硬化路建設。
在陳永強的帶領下,色龍村改變了貧窮落后的面貌,基礎設施、產業、村風民俗等發生了巨大變化,先后被評為州級“先進黨組織”“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省級“民族團結示范村”、市級“文明村”,州級“文明村鎮”、省級“四好村”。他本人也在2008年、2011年、2012年分別被評為康定縣優秀村主任,2014年被評為康定“11·22”地震全州抗震救災先進個人,2015年被評為“省勞模”,2016年被評為“四川省十大興村帶頭人”和“甘孜州優秀村委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