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6月19日
直擊我州“六大戰略”“三創聯動”第三場新聞發布會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
◎本網記者 張嗥 文/圖
自我州實施“六大戰略”“三創聯動”和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在脫貧攻堅、依法治州、產業富民、交通先行、城鄉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全域旅游、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為宣傳好我州重大決策部署、重點工作成效,回應社會關切、發出甘孜強音,州委外宣辦、州政府新聞辦連續舉行3場新聞發布會。繼6月4日、6月11日的兩場新聞發布會后,6月17日,第三場新聞發布會如期舉行,本場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我州“三創聯動”和建設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區相關工作推進情況及工作成效。
創建全國民族 團結進步示范州
氛圍濃厚 典型明顯
自古以來,甘孜大地居住著藏、漢、彝等20多個民族,各民族和諧相處,互幫互助,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體格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在我州起步早、根基牢,建州69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生動的民族團結進步史,特別是近年來,全州上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進步重要論述和中央治藏方略、省委藏區工作思路,主動作為,深入開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創建活動,各項工作推進有力,成效顯著。
發布會上,州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創建辦專職副主任高榮布魯表示,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是在甘孜大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客觀要求,是新時代甘孜民族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夯實黨在藏區執政基礎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全州社會穩定、宗教和順,實現我州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我州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目前成效如何?”“下一步我州將如何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面對社會關切,高榮布魯表示,今年以來,我州針對干部、僧尼、農牧民、學生等不同群體對象,精心編發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讀本和各類宣傳教育冊子110萬余份,同時制作了民族團結進步專題宣傳片和圖文并茂的藏漢雙語宣傳畫冊,通過一系列的宣傳,當前,全州各族人民“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不斷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高榮布魯介紹說:全州18個縣(市)民族團結進步氛圍濃厚,典型示范引領明顯。截至目前,全州累計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8個、示范景區2個、示范單位1個、示范村寨(社區)3個、教育基地1個,21名同志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
創建國家生態 建設示范區
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有機統一
扎實推進我州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是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今年以來,我州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創建緊緊圍繞“美麗生態和諧小康甘孜”建設總體目標,圍繞“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和“國家生態屏障區”的發展定位,統籌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提出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有機統一的綠色發展模式。
發布會上,州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八青克珍莫表示,我州立足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的實際,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照州委安排,我州委托中國環科院和四川省環科院開展了《甘孜藏族自治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州規劃(2018—2030年)》編制工作。經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省級專家咨詢論證,共收集各方修改意見180余條,3月7日,國家生態環境部組織專家論證通過了《規劃(送審稿)》。4月22日,十二屆州人民政府第3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規劃》(審議稿)。4月25日,甘孜州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規劃》(審議稿)。5月29日,甘孜州十一屆州委常委會第52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了的《規劃》(審議稿)。《規劃》定位準確科學,突出了甘孜特色,明晰了目標任務,具有超前性、指導性、針對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能成為創建工作的科學指南和行動方向。
“在創建中,如何補短板,抓重點建體系。”發布會上,面對媒體提問,八青克珍莫表示,針對36項創建指標中,未達標和尚未掌握的15項指標,目前,我州已明確了州級牽頭領導、牽頭單位、責任人、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同時對創建指標進行逐項研究,細化實化工作方案,制定好時間表、路線圖,把創建任務落實到具體責任人,確保各項創建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在抓重點建體系中,我州按照“政府主導、生態環境部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協作”的創建工作機制,將加快出臺年度工作計劃,落實工作議事機制和調度制度,采取清單制+責任制+督查制+銷號制辦法,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
大渡河流域 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
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州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決定在大渡河流域先行先試,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區,為全州鄉村振興探索經驗、提供樣板。
截至目前,康定、瀘定、丹巴三縣(市)完成總投資4億余元,首批42個打造村已于今年“五一”精彩亮相。“五一”小長假期間,累計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668.6萬元,實現“開門紅”。
發布會上,州委農辦專職副主任陳紹清介紹說,我州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主要是突出了一個主題,三件大事。即“成都后花園、康養加休閑”的主題定位,和抓好特色產業培育、村容村貌治理、村風民俗建設三件大事。陳紹清表示,截至目前,示范區建設在康養休閑接待方面,已建成了藏家精品酒店1家,特色民宿123家。改造民宿32家,升級改造農家樂16家。改造民宿試點樣板房69戶,民居風貌改造1700戶。在農業產業上,大力推進脫貧攻堅百公里生態綠色農牧林產業帶建設,已建成羊肚菌基地1.39萬畝、蔬菜基地2.2萬畝和車厘子、雪桃、仙桃等特色水果基地4萬畝,生態畜禽產業基地2個。
發布會上,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面子”與“里子”讓大家印象深刻。陳紹清說:“村容村貌治理,是“康養+休閑”產業發展的‘面子’,就是突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提升農村居民生活環境質量的同時,為‘康養+休閑’消費者提供一個良好的自然環境。村風民俗建設,是‘康養+休閑’產業發展的‘里子’,是建設文明鄉風、推進基層治理,為‘康養+休閑’消費者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人文環境。”據了解,今年以來,我州持續實施“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和增綠添色、增濕添景工程,建設省級森林康養人家認定10家,創建森林自然教育基地1處,創建森林康養基地2處。完成20公里通道綠化,栽植各類樹木20余萬株。加強鄉村道路建設,在對原有道路加寬升級的同時,新建了水泥村道75公里,印花路、石板路、木棧道、步游道42公里。同時,我州還大力實施潤育工程,依托“道德講堂”“農牧民夜校”等開展先進典型事跡宣傳活動,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261場,完成65個文化活動室配套設施建設。
創建國家全域 旅游示范區
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是我州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的必由之路,是甘孜藏區實現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自我州啟動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以來,全州各縣(市)、州級各部門積極主導參與配合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全州旅游規劃逐步完善,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景區創建成效顯著,全域旅游形象顯著提升,旅游業呈現欣欣向榮景象。
發布會上,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劉洪表示,截止目前,全州已創建A級景區30個,其中5A景區1個、4A景區12個、3A景區16個、2A景區1個。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全州旅游經濟平均增長27.26%,旅游業增加值占GDP17%,工商注冊的涉旅企業達到30000多家,賓館達到5000多家。
“在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中存在哪些問題,我州又將采取怎樣的措施應對。”劉洪表示,從發展階段看,我州旅游業正處于加快發展的初級階段,基礎薄弱,短板明顯,投入不足。存在的突出問題集中表現為“三個低。”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滯后,公共服務保障能力低;旅游產品單一,產業融合度低;旅游人才匱乏,整體的旅游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低。同時還面臨生態文明建設與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矛盾突出、雅康高速建成通車后交通疏導壓力增大的挑戰。從創建標準看,對照《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管理辦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認定基本條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細則》等規定,以市(州)為創建單位的要有70%的縣達到驗收后才能給創建單位授牌,意味著我州難以同時通過70%的縣,要有較長時間或分階段進行。總體看,18個縣(市)平均不足一個旅游品牌,旅游品牌總量偏低。
針對存在的問題劉洪表示,我州將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把旅游作為重要內容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專項規劃,做到與旅游發展規劃相一致。同時加快推進海螺溝、稻城亞丁、木格措、瀘定橋等一批傳統景區提檔升級,加快理塘格聶神山、巴塘措普溝、丹巴中路、德格玉龍拉措等一批新景區開發建設步伐,加快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景區管理機制體制改革,實現景區及周邊區域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管理。劉洪說,下一步工作中,我州將以業態豐富、改革創新、環境支撐、品牌塑造推動全域旅游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