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10月24日
綜合施策 精準發力
本網訊 我州人社系統上下合力,綜合施策,攻堅克難,狠抓就業扶貧工作,2016年以來,共促進30628戶有勞動力的貧困戶71961名貧困勞動力(占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總戶數的73.25%)實現就業增收,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抓實基礎促就業。州、縣(市)、鄉三級聯動進行“掛圖作戰”,確保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省政府促進就業創業相關政策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州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和《甘孜州就業培訓“扶貧專班”實施辦法》《甘孜州送培訓下鄉實施辦法》等系列促進政策,夯實政策保障;積極銜接匯報,州政府與廣東省人社廳簽訂了勞務協作框架協議;州人社局與成都市、德陽市人社局簽訂了勞務協作框架協議,與成都市就業局、云南省迪慶州人社局簽訂了勞務協作三方協議,18個縣(市)與省內18所“一幫一”技工院校、培訓機構簽訂了幫扶協議,并充分發揮好省人社廳下派掛職干部的作用。通過集中培訓、到廣東輪訓等方式,對全州就業工作人員進行了全覆蓋業務培訓;建立貧困勞動力信息數據庫,形成“一庫一冊六名單”,精準掌握51775戶貧困戶、220289貧困人口信息數據,實施精準幫扶。
抓牢技能培訓促就業。注重示范帶動,先后舉辦旅游服務結合種養殖、摩托車維修和經合組織帶頭人等示范培訓班7期;以“培訓+輸出”的方式,利用對口支援資源,共計舉辦跨市(州)扶貧專班、州內扶貧專班30期,培訓貧困勞動力1202人,并全員推薦就業;加強載體建設,整合州內外培訓資源,借力廣東省、成都市等對口幫扶,在康定、甘孜、色達、得榮等縣(市)建立公共實訓基地。充分挖掘傳統技藝,發揮民族手工藝導師、土專家等行家能手的傳幫帶作用,大力開展實用技能技術培訓,努力實現貧困戶“一戶有一名技術能手”;開展“技能+語言”等拓展培訓,共培訓貧困勞動力23969人。
抓好勞務輸出促就業。以“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專項活動為載體,舉辦“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62場次,提供崗位64010個,促進5082名貧困勞動力與企業達成用工意向;充分利用甘孜公共招聘網、手機APP、官方微信等網絡媒介發布崗位信息4658個;開展為農村勞動力送政策、送信息、送崗位服務889場次,提供崗位25039個。加強勞務開發,組建勞務派遣公司12個、人力資源服務(勞務中介)公司4個、務工隊6個,有組織地帶動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對穩定就業半年以上和一年以上的,分別一次性給予3000元和6000元的穩崗固崗補貼,著力促進務工人員穩定就業。
就近吸納促就業。政策激勵促吸納,抓好培訓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交通補貼、就業扶貧基地(車間)獎補等政策落實落地,激發社會力量參與就業扶貧工作;抓實載體促吸納,通過培訓和政策補貼相結合的方式,培訓經合組織帶頭人60人,認定州級就業扶貧基地(車間)15個、縣(市)級就業扶貧基地(車間)23個,爭取對口支援和地方配套資金310萬元,專項用于就業扶貧基地(車間)獎補;創業帶動促吸納,對有創業意愿和能力的貧困群眾,加強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服務,共發放貸款及獎補資金897萬元,促進127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創業;對接企業促吸納,通過參工參建、調劑崗位等方式,就地就近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10000余人次。
依托崗位開發促就業。整合林業、交通、水務、農牧和水電企業等單位崗位資源,拓寬崗位開發渠道,大力開發巡河員、養路員等十大類公益崗位,共促進22911戶貧困家庭通過崗位安置實現就業。健全公益崗位開發和退出評估機制,嚴格審核把關,加強安置人員業務指導、崗前培訓、工作考核,充分發揮公益崗位“救急救難”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雙效益”。
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