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8月21日
力邱河林業局實施天保工程紀實
荷花海美景。記者 王明陽 攝
護林員護林。
展示種植的藏金蓮。
1998年9月1日,對于甘孜州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那一天,“全州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會”召開。
歷史的追光燈打在甘孜州力邱河林業局“身上”。當日,甘孜天然林采伐機具封存儀式在力邱河林業局辦公區舉行,該局所轄的4個林場的100多名伐木工人從林區撤回,對伐木工具進行清理登記、封存,時任四川省副省長敬正書到場宣布:“甘孜州天然林采伐從此成為歷史。”
同日,我州所有伐木工人都下了山,1100余臺(套、條)采伐設備被封存,響徹了數十年的斧鋸聲,就在那一刻從甘孜州的土地上消失了。伐木使命結束了,40年采伐天然林的歷史劃上了句號。
20年過去,“營造一個山川秀美的甘孜州”的愿望變成現實。作為“起點”的力邱河林業局注定在這時代大戲中成為主角,書寫輝煌。
在我州實施天然林保護20周年的日子,筆者走進力邱河林業局,與力邱河林業人重溫歷史、見證成果、展望未來。
◎謝臣仁 文/圖
『封鋸』之后『急轉身』 傾心育出千重綠
回首二十年前事,恍如昨日在眼前。8月17日,73歲的居里慨嘆時光如箭。
“你看,這個就是我。”指著照片上的自己,居里仿佛又置身于1998年9月1日,那天,53歲的力邱河林業局工會主席居里親歷“封鋸儀式”。“當時我們‘封了’斧頭121把、油鋸45臺,說實在的,當時大家都有些舍不得。但當時森林被我們砍得千瘡百孔,再不停伐,我們就是千古罪人了。聽著敬正書副省長要求‘營造一個山川秀美的甘孜州’,我知道,我們要大轉身了。” 居里回憶起特別的歷史時刻,往事歷歷在目。
好一個“大轉身”,形象貼切,毅然決然。這一轉身是個“急轉身”,轉得迅疾、轉得漂亮。
放下斧頭油鋸,拿起鐵鍬鋤頭,伐木工變為植樹人、護林人。力邱河林業人二十年來義無反顧地擔負起守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的任務,緊緊圍繞“生態立州”戰略目標,嚴格按照“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要求,大力實施“停、造、轉、保”系列措施,實現了森林面積、蓄積、覆蓋率三增長。截止現在,施業區內森林面積達130.23萬畝、森林蓄積達543.1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53.6 %,累計完成公益林建設人工造林8.5萬畝、封山育林28.3萬苗、國有林撫育11.3萬畝,落實森林管護責任面積144.58萬畝。
枯燥的數字后面是生動的實踐、冰冷的數字后面是滾燙的激情。
8月18日,在力邱河林業局慈吉西林場鐵索溝木弄國有林區,護林隊職工趙華彬和同事們正在對樹木進行病蟲害監測分析。
51歲的趙華彬是甘孜州十大最美護林員,他管護森林面積達29284畝。造林護林20年,這里的溝溝壑壑他不知走了多少遍。7300多個日子里,一個人走在這里,杳無人煙,孤獨么?寂寞么?趙華彬回答:“這里的每一棵樹都像我的娃娃一樣,我天天與他們有說不完的話。當看著自己種下的樹在一天天長大,就像看著自己的兒女長大成人,心里別提有多高興。”正是像趙華彬這樣的112名護林員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堅持巡護,才讓力邱河林業局實現了144.58萬畝管護林連續31年未發生火災、連續32年未發生重傷以上的安全事故的記錄。
綠波起伏,“濤聲”清鳴,力邱河林業局六巴林場九庫溝林區抒發綠色情韻。看著眼前美景,力邱河林業局營造管護五隊隊長唐勇平十分自豪。“1998年的時候,這里大樹幾乎砍光了,很多地方變成了‘禿子山’,經過20年的人工育林,‘禿子山’長出了‘長頭發’。想想20年的辛苦,看看眼前的森林,覺得很值得。”
退休了18年的居里從視頻和照片上看到林區新顏,連說:“我們這個大轉身轉對了,轉出了一片綠色的世界。”
“眾人植就千山綠,不負廿年一片心。”57歲的力邱河林業局書記、局長朱國明用一句詩道出了20年的甘甜與辛苦、付出與獲得。
依托生態闖新路 多元發展出效應
湖泊碧綠如鏡,延伸出如弦溪流,潺湲有聲,再襯衣瀑布飛珠濺玉,荷花海森林公園的美麗景色征服了眾游客。8月18日,地處康定市普沙絨鄉庫西絨村的四川荷花海國家森林公園里,34名來自上海、重慶的游客在驚嘆聲中把這片美景定格在照片中。
“來吧,朋友,在這里你不僅可以觀賞湖光山色,看到雄偉壯麗的雪峰,體驗穿越原始森林的古樸與靜溢,領略到高原牧歌的韻味,享受‘四時景不同,十里不同天’的季相景觀,而且還可以觀賞到錦雞在草叢覓食,牛羚在巖間奔跑。”來自西安的游客陳娟看著美景,“寫”著抒情詩。
作為四川省28戶重點森工企業之一,力邱河林業局施業區范圍包括慈吉西林場、沙德林場、六巴林場、宜代林場4個林場和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最讓朱國明欣慰的是12年前申報成功的荷花海國家森林公園。
“立足天保求生存,依托生態謀發展”,力邱河林業局在2006年成功將施業區內的苦西絨溝國有林區申報為“四川荷花海國家森林公園”,這是全國森工企業所申報的首個國家級森林公園。
好酒還怕巷子深、好景還怕藏“深閨”。“想當年,我們每個人只要出差到外地,都要帶上宣傳冊、光碟,到處去介紹我們的荷花海國家森林公園。”朱國明說,在力邱河林業局人人都是推廣者、個個都是宣傳員。
功夫不負有心人,建園至今,經過全局職工不懈努力,四川荷花海國家森林公園獲得“四川十大最具潛力花卉觀賞地” “四川100個最佳攝影景點之一” “網絡推薦四川省最具潛力森林康養目的地” “四川省首批國家級森林氧吧、四川省十佳國家級森林氧吧和群眾喜愛的四川省十佳國家級森林氧吧”“中國最美森林”稱號,成為貢嘎西坡景區主要核心景區,成為甘孜旅游開發的重要景點。
現在,國家對荷花湖國家森林公園每年投入禁止開發區補助資金330萬元,公園每年接待游客3萬多人,營銷收入達150萬元,生態“變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論”在這里得到了最“直觀”體現。
立足林業優勢,建設苗圃花圃。8月17日,在力邱河林業局植物園,筆者看到6個陽光大棚掩映在花團錦簇中蔚為壯觀,大棚后面是一排排迎風搖曳的樹苗。正在帶著隊員為藏金蓮除草的力邱河林業局苗圃花圃隊隊長曾向東告訴筆者,近兩年,力邱河林業局呷巴中心苗圃(植物園)為我州 “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濕地)”工程提供苗木、花卉100萬株(盆),銷售總額超300萬元。
“多腿走路”,多元發展讓力邱河林業局闖出了新路、闖出了前景。
著眼民生忙扶貧 綠富同興譜和諧
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將發展成果與群眾共享。作為地處康定市折西地區的甘孜州力邱河林業局沒有忘記林區群眾對林業生態發展的支持。
履行社會責任,實施精準扶貧,回報林區群眾。讓建檔立卡貧困戶有限參與造林護林,拓寬增收途徑。近兩年來,吸納村民參加植樹造林和森林撫育128人次,村民實現收入43.4萬元;把4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臨聘生態護林員隊伍,每人每年參與護林工作7個月收入5600元。
村民仁清朗甲說:“以前這里是荒山野嶺,當初種樹,只是為了讓山上綠起來、水清起來,做夢都沒想到國家和林業局會給這么多錢!”
把林業生態快速發展、老百姓脫貧致富和企業壯大增效三者結合起來,努力實現“發揮優勢、共享共贏”。荷花海游客接待年營收150萬,其中林區群眾民居接待、租賃馬匹就占了100萬,三分之二營收讓利于民,力邱河林業局始終心系民生、著眼惠民。
普沙絨鄉長草坪村村民白瑪是生態產業的受惠者,每年收入達3萬元,他說:“康定市和力邱河林業局聯合對荷花海搞旅游開發,我們依托旅游搞民居接待、為游客提供馬匹,路修通了、收入高了、房子漂亮了、日子過好了,心里很高興。”
投之桃李報以瓊瑤,交流多了,思想溝通了,隔閡少了,相處更和諧了。林區群眾成為林業局“編外職工”,積極投身到林區管護、森林防火等工作中,在林區群眾的協助下,預防亂砍濫伐15起、消除火災隱患26處。
“林業產業在直接帶動老百姓致富上有獨特的優勢和很大潛力,幫助林區群眾致富增收,林業企業責無旁貸,力邱河林業局將為群眾的福祉以及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朱國明表示,助民增收、助貧解困,力邱河林業人初心不改。
十年樹木,廿年成林。20年前,靠山吃山砍樹,山禿了,人窮了;20年來,靠山吃山養樹,山綠了,人富了。
20年天保,力邱河林業局天保工程出實效,生態建設結碩果。生態文明建設永遠在路上,面向未來,力邱河林業局將繼續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大美甘孜再添一片新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