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7年11月17日
脫貧致富開懷笑。 本網資料庫 圖
本網訊(邱志娟 記者 宋志勇)近日,記者從州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按照州委州政府安排部署,我州著重織密脫貧攻堅、社會保障、易地搬遷、健康扶貧、文化惠民“五網”,確保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群眾溫暖過冬。
織牢脫貧攻堅“奔康網”,著力在咬定目標摘窮帽上下功夫。去年我州實現了280個村退出、8212戶33985人脫貧,脫貧攻堅首戰告捷;預計2017年完成瀘定縣“摘帽”,336個貧困村退出、11787戶48524名貧困人口脫貧。著力在培育產業轉窮路上下功夫,打造3個100公里脫貧奔康產業帶,建成特色農業產業基地69.7萬畝、特色林果業基地95.6萬畝、特色養殖小區23個,新增藥材種植面積1.5萬畝。打造26個特色旅游鄉鎮、91個旅游扶貧新村,培育366個村集體經濟。建設95個“風情小鎮”、183個“美麗村寨”,實現村村有脫貧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著力在改善民生換舊顏上下功夫,聚焦摘帽縣“1低3有”、貧困戶“1超6有”、貧困村“1低5有”標準,加快進度補齊短板。截止10月底,貧困戶“六有”上,完成“不愁吃不愁穿”11683戶、義務教育有保障44336人、基本醫療有保障22.0289萬人;完成住房安全有保障11443戶;完成有安全飲用水11144戶;完成有生活用電11682戶;完成有廣播電視11532戶。貧困村“五有”上,完成有村集體經濟353個;完成有通村硬化路356個;完成有文化室340個;完成有衛生室336個;完成有通信網絡335個。瀘定縣摘帽“三有”上,完成有標準中心校11個、有達標衛生院和便民服務中心各12個。
織牢社會保障“兜底網”,著力繼續實施“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截止10月底,全州保障農村低保對象207854人,累計支出資金 35676.16萬元。著力精準識別“低保兜底”對象,進一步做好“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對象再次精準識別工作,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無勞動能力實行“一兜到底”;對符合低保條件尚未享受低保政策的貧困人口納入低保范圍,做到“應納盡納”;對有部分勞動能力的低保貧困人口給予生產和就業等扶持,杜絕“一兜了之”,做到“應扶盡扶”。通過縣鄉村三級聯動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低保對象為26678戶、92121人,其中:低保政策兜底一批16616戶、58846人,一般低保對象10062戶、33275人。著力全面實現低保線和扶貧線“兩線合一”。按照省上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低限,結合全州實際,農村低保保障標準由3020元/年提高到3300元/年,達到按年度動態調整后的國家扶貧標準,實現“兩線合一”。
織牢住房保障“安居網”,注重鎖定對象。從“搬遷誰、誰搬遷、怎樣搬、搬哪里、如何富”入手,強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今年全州核定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232戶、12654人,涉及17個縣(市)。注重綜合施策,緊緊圍繞建設進度、資金撥付、產業發展“三大核心”,面積不能超、自籌不能多、拆舊不能拖“三條紅線”,壓實州、縣、鄉、村、戶縱向五級及牽頭部門和職能部門橫向“五縱兩橫”責任主體。同時,依據時間節點和建設任務,倒排工期、順列任務,錯開農忙期、非建設期、用工高峰期,制定時間表,穩步推進項目建設。注重全面推進,堅持“三結合五靠近”思路,運用一次會議、一幅作戰圖、一幅流程圖,一份時間表、一份督查表,一張任務清單、一張問題清單“五個一”工作法推進項目建設。截止10月27日,建成住房3232戶、12654人,并全部實現搬遷入住和溫暖過冬,完成年度目標任務100%。
織牢健康扶貧“醫療網”,制定健康扶貧政策措施。我州相繼出臺《健康扶貧專項方案》《甘孜州醫療衛生計生脫貧攻堅細化實施方案(2016-2020)》《甘孜州特殊人群先診療后結算實施方案》等專項方案,從政策層面切實保障建檔立卡貧困人群的醫療救助工作,并分解細化年度目標任務和管理指標。實施貧困人群醫療救助。今年以來,全州基層醫療機構累計門診診治貧困患者5.98萬人次,免收一般診療費39.348萬元;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藥愛心扶貧基金、縣域內住院政策范圍內費用全報銷、衛生扶貧基金救助等途徑報銷(救助)3374.38萬元,貧困患者個人支付208.78萬元,個人支付占比僅為5.8%;實行生育分娩“零支付”。全州貧困孕產婦住院分娩347人,住院分娩總費用104.87萬元,通過健康扶貧政策報銷救助,全面實現貧困孕產婦縣域內住院分娩“零支付”。
織牢文化扶貧“惠民網”,著力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截止目前,已建成366個貧困村文化活動室、已完成10814戶電視戶戶通安裝、268個廣播村村響、366個農村書屋補充更新工作。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結合省上春夏兩季藏區“三下鄉”暨“法律七進”活動,全州廣泛開展送文藝、送電影、送報刊圖書下鄉活動。并將依法治州、主動創穩、群眾宣講三者有機結合,專題開展法治宣講1500余場,覆蓋13.6萬群眾和僧尼。各縣(市)以“文化進萬家”“結對子、種文化”活動,采取“州縣鄉村聯動,干群同參與,鄉村全覆蓋”方式,組織各村開展交叉巡回演出1695場次,舉辦專場文藝匯演184余場,送圖書下鄉2000余冊,惠及群眾近48萬余人次;全州共放映農村公益電影31578場次,觀影群眾達393330人次。夯實文化富民的產業基礎,發揮民族文化資源優勢,并合理保護利用。以政府+市場+企業發展模式,成立甘孜州全境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與康巴商城、背篼網合作,搭建特色文化產品在線銷售平臺;以國家藝術基金資助打造《康定情歌》劇目在成都、廣東完成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