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10月28日
本網訊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堅持黨建引領。近年來,甘孜縣通過育強隊伍、發展產業、民生改善,在鄉村振興中扎實做好黨建工作,奏響鄉村振興“進行曲”。
聚焦人才,拓寬鄉村振興“人才路”。推動鄉村振興,關鍵靠人,以村(社區)“兩委”換屆為契機,大力選拔對黨忠誠、致富能力強、善做基層工作的優秀人才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目前,全縣198名“一肩挑”中,“90后書記”15名,高中及中專學歷130人,大專學歷2人,大學學歷2人,致富帶頭人85人,鄉村振興“排頭兵”實力更強。以駐村幫扶為抓手,抓實精準選派,切實推動“擔好責”。選派169名能力強、素質好人員下沉村(社區)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協助所聯村(社區)抓好鄉村振興工作。同時加強教育培訓,適時組織村(社區)干部、駐村第一書記開展全覆蓋輪訓、外出考察學習,把年輕干部放在“吃勁崗位”磨煉,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
豐富產業,發展鄉村振興“致富路”。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圍繞縣委“五個再塑甘孜”發展思路,充分運用“黨建+”發展模式,立足實際發展產業,以集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的獨具特色的“五興紅”文化來馬丹霞小鎮、生康鄉田園綜合體項目、虎象山星空帳篷項目為重點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以十八軍進藏旅游綜合服務體項目、格薩爾王城美食街為重點的旅游產業為例,甘孜縣堅持豐富產業發展,創新發展模式,切實把發展藍圖轉變成“實景圖”,深入推動全域旅游優先發展,農民增收致富。
改善民生,鋪筑鄉村振興“幸福路”。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保證,甘孜縣立足實際,圍繞“城市再塑甘孜”發展思路,突出“紅色、綠色”兩大底色,縣委加強統籌發展,規劃建設“甘孜縣最美會師步道”、羅布林廣場等,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既提升了城市面貌,也給群眾茶余飯后生活提供更多活動場地。提升農牧區住房保障水平也是民生改善的一項重要任務。甘孜縣推行政府、專家、群眾“共同締造”的藏房建設理念,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結合當地氣候、習俗等因素,在全縣推廣新型鐵制房建設工作,建出功能現代、風貌鄉土、成本經濟、結構安全又綠色環保的宜居性藏房,切實改善群眾住房條件,進一步提升群眾幸福感。
古睿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