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6月29日
鄉村酒店。
最美藏家庭院。
紅軍文化展覽室。
◎本網記者 周燕 文/圖
夏日高原,天高云淡,日暖風輕。
走進爐霍縣雅德鄉交納村,只見藍天白云下,溪流潺潺、草木蔥蔥、格桑花開、鳥語花香,道路兩邊點綴著樹木、碑石,寬闊的柏油路村道、錯落有致的藏式民居、見證崢嶸歲月的紅軍文化展覽室等映入眼簾,鄉村美產業旺的生動圖景如畫般浮現在眼前。
毗鄰國道317線,背靠國家3A級旅游風景區交納溝景區的交納村,曾是藏漢商貿、文化交流的必經之道。主要景點有紅軍樹、紅軍井、紅軍文化廣場、紅軍總醫院遺址、朱德總司令居住點和水磨房等。
近年來,交納村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結合鄉村資源特色,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在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依托美麗鄉村建設,探索“農旅融合”產業發展模式,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促進農旅深度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各個規劃項目“落地”,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奏響鄉村振興農旅融合的新樂章。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村先后被評選為州級‘最美村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范村’。”交納村黨支部書記仁青信心滿懷地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交納村結合《爐霍縣鄉村振興實施方案》,有序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刷新村容村貌“顏值”,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交納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引領作用,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以“安全出行、安全飲水、安全用電、聯絡便利”為目標,啟動一系列民生工程建設,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和條件。
“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的村變了樣,讓我們過上好日子!”以前一遇到下雨天,我們村道路就會泥濘不堪,現在再也不用擔心了。”77歲的老人九呷感激地說:“村里不僅修建了村道、新建了黨群服務中心,還新建了紅軍文化廣場,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2018年,交納村按照農旅結合、產業脫貧的路子,打造“最美藏家庭院”,建設融藏家民俗體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森林探險活動為一體的旅游新村,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九呷告訴記者,通過庭院改造,村民們積極開展種樹、種花、種菜,家家有特色,戶戶有看點,村民庭院也煥然一新。很多村民還在房前屋后搭起了大棚,種植蔬菜瓜果。
據了解,交納村分步打造鄉村旅游,整合資金527萬元完成總體規劃設計和一、二期建設(庭院改造),完成村文化宣傳、旅游標識等設施完善。同時,四川省總工會對交納村幫扶項目共安排了3大類11項資金234萬,2019年又接續安排資金312萬,發展黑青稞、高原小番茄、高原菌類種植以及奶牛養殖等產業項目,幫助村民解決菜品單一和就地創收困難等問題。
“村上還建成了4棟輕鋼別墅,讓鄉村酒店與民居接待有效結合。”仁青介紹說,目前,交納村已完成游客接待中心、旅游環保公廁等項目建設。選派村民參加民宿接待人才培訓,成功打造“民居接待示范戶”10戶,并與酒店初步形成鄉村旅游托管模式。
隨著村子變美,越來越多來自浙江、成都、重慶等地的游客前來打卡。
走進村民澤仁易呷家中,一棟兩層的藏式民居在陽光下富麗堂皇,極目遠眺,美景盡收眼底。“現在不僅居住環境好,而且還有好收入!”澤仁易呷熱情地為記者倒上酥油茶,端上牛肉干、水果。“家中8口人,有的上班,有的經商,有的上學,都在各忙各的,現在村子越來越美,游客越來越多,家里的房子裝修好了在搞民居接待,今后的日子將更好。”
“我家從2020年開始接待游客,大部分都是攝影愛好者。”澤仁易呷說,目前自己不僅有社保,還和老伴經營民宿,女兒在村里當社保信息采集員、女婿是護林員,兩人都有固定的收入。閑暇時期,女兒去縣城賓館打工,女婿包工地做生意,全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在農旅融合的新發展道路上,一個集紅軍文化、民俗文化和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看得見美景、尋得到鄉愁”的交納村逐步迎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