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12月29日
得榮縣基層黨建工作紀實
◎周權 尹蘭
得榮縣委宣傳部
新思想領航新時代,新目標開啟新征程。
雖是數九寒天,內心卻似火燃情。2021年12月20日一大早,得榮縣茨巫鄉黨委書記澤仁尼瑪就來到該鄉吉都村開展工作,走地頭、看土壤,進農家、聽建議,腳不沾地,半天時間就是一個“忙”字。“縣里黨代會、人代會和政協會閉幕了,鄉村振興又有了新任務,明年產業發展得早謀劃早行動,不忙不行啊。”澤仁尼瑪累并快樂著。
像澤仁尼瑪這樣忙碌的還有更多的得榮黨員干部。在廣袤的得榮大地,“澤仁尼瑪”們有思想、有溫度、有力量的行動詮釋著黨員干部這一身份。
黨旗高揚,萬眾一心。五年來,得榮縣委緊扣發展大局抓黨建,全力保障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強化政治引領、提升組織力,強化能力本領、提升服務力,強化作用發揮、提升戰斗力。一項項“黨”字號工作,一個個“黨”字號工程,在底蘊深厚的熱土上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
生機勃發的基層黨組織、務實篤行的干部隊伍、群英薈萃的人才隊伍,為得榮注入清風正氣和不竭動力,匯聚起實干建設陽光得榮的磅礴力量。
補“鈣”鑄魂樹正氣
舟循川則游速,人順路則不迷。
引經據典、侃侃而談,既有閃爍政治智慧的理論”金句“,又有接地氣的“鄉土俚語”;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論指導,又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式方法,“書記講堂”贏得雷鳴掌聲。
這掌聲是對精彩授課的充分肯定,也是對理論宣講的真情回應。得榮縣委書記黃進告訴筆者,為了上好每一堂課,他首先要先學、深學,學通、學透,真正做到學有所或、學有所得。
高舉旗幟牢記指針,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得榮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四學”模式全覆蓋——
領導干部帶頭領學,縣委以“領導領學+讀書會”方式,打造“書記講堂”,縣委書記帶頭講專題黨課,黨組(黨支部)書記結合實際到基層上黨課,縣委常委會及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5次黨史學習教育、收集心得體會70余篇,各基層黨組織開展學習研討160余場次;專題輔導深入講學,邀請國家、省黨史專家,縣退休老干部作黨史專題講座;云端課堂隨時可學,將黨史學習教育搬上“云端”,依托“學習強國”“三微一端”等線上“主戰場”,規定每人每天在線學習半小時以上,引導黨員干部在8小時之外實行“指尖”學習,讓黨員群眾學習“屏對屏”,實現黨史學習不脫節不斷線;志愿服務入戶幫學,組織青年志愿者深入鄉(鎮),面向高齡、無職、行動不便等特殊黨員群體,采取“念學”“講學”等幫學辦法“幫學”150余人次。
“飲水思源”不忘本,“勞模天團”樹標桿。在得榮宣講隊伍中,有一個“勞模天團”,共有四名成員,他們分別是瓦卡鎮的國家級勞模扎給羅布、州級勞模扎西澤仁、八代鄧珠和古學鄉的州級勞模洛絨彭措。他們帶頭做好人好事、開展感黨恩教育、宣講黨的方針政策、宣揚文明新風,傳為一段佳話。
身邊榜樣,可學可比;身邊故事,可知可感。得榮挖掘本土紅色資源,推樹身邊模范人物,通過“壩壩宣講會”“鄉村農牧民夜校”“群眾廳堂會”等形式,與村民代表面對面、互動式交流,說“百姓話”、講身邊事,讓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優良傳統走深、走心、走實。
堅定政治信仰,筑牢良好政治生態之“魂”;站穩人民立場,根植良好政治生態之“本”;加強政治生活,夯實良好政治生態之“基”;發展政治文化,培育良好政治生態之“土”,堅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頭腦,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開展思想“掃描”、政治“體檢”和黨性錘煉,強化對黨忠誠政治教育,筑牢黨員干部的政治靈魂,該縣67個黨組織、3370余名黨員“壯骨補鈣”、立心鑄魂,夯基筑臺、立柱架梁。
滌蕩歪風邪氣,涵養清風正氣。得榮落實全面管黨、從嚴治黨,踐行“兩個維護”,堅定“四個自信”,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全面落實監督責任,深化黨風廉政宣傳教育,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持續彰顯巡察利劍作用。截至目前,受理問題線索53件,處置率100%,立案31件,黨紀政務處分61人,組織處理22人,移送審查起訴1件1人,收繳資金146.9萬元。同時,時刻緊繃辦案“安全弦”,實現依規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零事故”。
心中有燈,腳下有路。全縣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政治生態發生可喜變化,風清氣正、崇廉尚實、干事創業、遵紀守法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自覺追求。
千錘百煉添銳氣
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奮進新時代、砥礪新征程,絕非一帆風順、一馬平川,迫切需要把干部隊伍建設得更有干勁、更有力量、更有闖勁、更有銳氣。
走路風風火火,做事雷厲風行,23歲的白松鎮副鎮長次仁拉措給人的印象是“有精氣神”。次仁拉措屬于“五方面人員”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對象,是2021年換屆中提拔起來的得榮縣最年輕干部。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對次仁拉措的使用絕不是為了追求‘標新立異’,是嚴格按照‘五方面人員’的選拔任用程序進行的。”得榮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邱冬介紹,次仁拉措雖然年輕,但在脫貧攻堅中表現突出,在提拔遴選考試中也是成績優異。
明確用人導向,拓寬用人“渠道”,注重激勵培養,錘煉打造“鐵軍”——
認真踐行新時代好干部標準,鮮明“四個一線”用人導向,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穩步推進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
深入實施“兩新”組織黨建攻堅行動、干部人才治理能力提升計劃、“雙培雙帶”先鋒工程,扎實推進村(社區)“兩委”換屆,積極推行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努力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對隊伍建設注重從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等方面對年輕干部進行持續關注培養,建立后備干部庫,現有123名優秀干部充實在后備干部庫。在對年輕干部的培養,不急功近利,而是突出“重點滴灌”,強化日常跟蹤了解,引導年輕干部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著力從教育培訓、實踐鍛煉、考核管理入手,切實加大年輕干部的培養力度,促進一大批年輕干部靜心干事創業,逐漸成長成熟。
加強人才工作,引人才,增添活力,引進醫療教育等人才14名,31名定向培養人員到縣頂崗實習;推進縣委黨校分類升級建設,完善得榮縣人才信息庫。選派7名人才赴浙江省桐廬縣鍛煉,開展人才專題培訓1次;用人才,促進發展,依托幫扶專家團隊,建成中藥材種植基地和川貝母種植教學科研基地;留人才,優化環境,制發《得榮縣人才十四五規劃》,落實人才發展專項資金100萬元,推進領導“一對N”聯系人才,完成20套人才公寓裝修入住。
年輕干部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年老干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53歲的得榮縣檢察院政治部主任即將退休,本可“松懈”一下,可他在“最后一班崗”上兢兢業業,工作比年輕人還“拼命”。他說:“我是一個有著二十多年黨齡的黨員干部,應該給年輕人作出榜樣,不然就老得不值價了。”
梯度培養干部,優化干部結構。得榮鄉科級干部交流149人,轉隸34人,選拔“五方面人員”10人,村(社區)實行“一肩挑”101個,整體結構大幅優化。新設黨組織1個,黨組10個,發展黨員158名,雙向培養黨員等251名。全覆蓋培訓村(社區)常職干部,組織108名群眾赴浙江省桐廬縣交流交往。
對優秀干部正向激勵,對“摔跤”干部決不放棄。“受到處分那段時間我覺得抬不起頭,覺得生活沒有希望。是組織沒有拋棄我沒有放棄我,讓我重新又站了起來。”楊力(化名)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徹底告別昨天,重整行裝再出發。
明確對象,實現回訪全覆蓋;注重方法,關懷干部全方位。強化運用,激勵干事提質效。得榮用心用情做實回訪教育,提振受處分干部精氣,做好審查調查“后半篇文章”。在回訪教育中做到既打“板子”又開“方子”,把回訪教育做到點子上、做進心坎里,幫助他們卸下思想“包袱”,吸取教訓,振作精神,找回自信,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生機盎然、活力迸發。“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人沒了,“人未老、心已衰”的狀態消除了,積極向上的精神、斗志昂揚的狀態成為得榮黨員干部的“寫真照”,一支想為、愿為、能為、善為的干部活躍在金沙江畔,以只爭朝夕、不負韶華、不負時代的精神面貌投身得榮建設大潮。
干事創業增豪氣
光陰故事傳唱千年,茶馬古道再次起航。發展全域旅游,瓦卡靚裝迎客。
“瓦卡”在藏語中是“渡口”的意思。得榮縣瓦卡鎮曾是滇藏茶馬古道的第一座渡口,有著悠久的歷史。這里氣候溫和、物產富饒的優勢,可瓦卡鎮所在村——瓦卡村卻是出了名的“弱村”。
瓦卡村村支部副書記尺仁鄧珠介紹,瓦卡村是一個移民村,185戶村民來自9個鄉,思想不統一、基礎設施薄弱,讓瓦卡村面貌落后、經濟不興。
知恥而后勇,瓦卡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釀酒葡萄種植,全村實現年收入300萬元。如今,瓦卡鎮打造“情舞花海風情小鎮”,并準備申創國家4A級景區,作為核心區的瓦卡村將迎來更加絢麗的明天。
瓦卡村的改變證明了,發展在于實干,價值在于奮斗。以實干促發展、以實績論英雄,著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念好“準”字訣,廣泛征集群眾最盼問題。4大類梳理匯總列出“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83項,截止目前共化解矛盾糾紛15件,接待群眾來訪共24批次35人次,完成網絡投訴21件、省長信箱2件、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7件,已完成六大類民生項目實事150余件,打通社情民意“直通車”,實現了從“送餐”到“點餐”的轉變。
念好“實”字訣,努力攻克群眾最難問題。聚焦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難”事,推進醫保電子憑證領取工作,實行轉診備案、新生兒參保網上辦;深入結對鄉鎮開展聯系群眾“大走訪”活動,走訪5000余人次,發放生活、醫療、建房、撫恤補助71.75萬元,發放169人次救助金26.4萬元;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200余家用工單位提供就業崗位5300余個,達成初步就業意向人員100余人。
念好“精”字訣,落實落靠群眾最愁問題。實現行政審批“零障礙”,減免應交材料900余項,近1300項“承諾事項”轉為“即辦事項”;增”強功能、窗口前移,為4500余人次解決生活不便、行動不便、操作不便等問題;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建立10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和近100個村(社區)便民服務室,辦結各類事項80300余件,整合旅游、交通、醫療、金融等公共服務功能,辦理行政許可事項4657件。
念好“專”字訣,著力解決群眾最急問題。建立起“1+4”覆蓋全縣的群防群治屏障,堅決把疫情防控和保障人民健康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主戰場”,積極推廣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截至目前,第一二三針劑合計接種共42265劑次;全力開展全縣白內障等眼科疾病篩查,完成“柔性醫療服務”9212人,實施手術復明312人次……
以實在促實干,以實干出實績,以實績獲實效。“謝謝醫生!免費醫好了我的眼睛,你們就是‘活菩薩’。”這是得榮縣白內障患者多吉向醫務人員的“致謝詞”,短短一句,卻是對得榮醫療衛生服務群眾增厚福祉的肯定。
干事創業需要主動作為,也需要制度促進。在得榮,有一種特殊的清單,那就是正負面清單。正負面清單把黨員干部的成績和失誤記錄在案,作為晉升晉級的主要依據。正負面清單就是一面鏡子,對照這面鏡子,既能看到工作成功之處,汲取經驗,加以發揚;更能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進而加以改正。
“負面清單是一名黨員干部不可逾越的政治紅線和道德底線,隨著職務的提升,肩上的責任也越重,越是要堅持‘常在河邊走,堅決不濕鞋’,自覺接受群眾的廣泛監督。”得榮縣政法委干部彭錯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牢記正負面清單內容,更要按清單內容自我約束,強化規矩意識,守住紀律底線,做一名合格的黨員和基層黨務工作者。”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行合一,得榮廣大干部自覺加滿油、把穩舵、鼓足勁,盡心謀事、盡力干事、盡責成事,催生了以黨建促發展、惠民生的最大效應。
東風起時蕩春潮,黨旗輝映譜華章。得榮縣委將帶領全縣各族人民以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務實的作風,在開拓中前進,在創新中發展,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