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11月01日
◎縣(市)融媒體聯合采訪組
在道孚縣麻孜鄉溝爾普村,只見寬敞整潔的道路、秀美如畫的環境、完善的公共設施,一棟棟錯落有致、風格獨特的藏民居構成了一幅美麗鄉村、幸福家園的新圖景。
溝爾普村距道孚縣城0.5公里,離鄉政府駐地9公里,全村由溝爾普組和卡吾組兩個自然組組成,全村有69戶、328人。自實施新農村建設項目以來,通過政府投入、郫縣援建、群眾參與,溝爾普先后實施了村道硬化建設、人畜飲水工程、房屋格調統一、廁所革命、人居環境提升、景觀節點打造等項目,進一步健全了文化、醫療、教育、電力通信等公共服務設施。
在溝爾普村,新農村建設帶來的變化隨處可見:硬化路通到各家各戶,讓村民出行更加便利;水沖式廁所解決了村民入廁環境臟、臭、不衛生等問題;設立定點垃圾處理點,做到了生活垃圾定點堆放、定點清理;道路和房前屋后干凈整潔,主干道安裝了路燈,當地村民的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以前我們村的路全是泥巴和沙石,每逢雨季出門兩腳滿是泥;因沒有垃圾站,我們的房前屋后垃圾成堆,人居環境特別差。”村民根呷指著自家的兩層小樓向記者介紹說,以前自家的房屋又小又簡陋,如今全家住進了兩層藏式“別墅”。不僅如此,家中的擺設也大變樣,洗衣機、電視機等家電一應俱全,這日子過得比蜜甜。
新農村建設是個機遇,更是個載體,旨在讓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隨著新農村建設深入推進,溝爾普的區位優勢和得天獨厚旅游資源逐漸顯現。村民們看見了致富的商機,根呷和部分村民也有了把自家房屋改造成民居做旅游接待的打算。
近幾年,溝爾普村緊緊圍繞道孚縣委縣政府以及麻孜鄉黨委政府確定的發展思路,按照“業興、家富、人和、村美”建設目標,科學規劃、整村統籌,實現了由傳統農耕到發展現代農業,再到農商文旅融合發展,實現了由落后村寨到幸福美麗藏家新村的華麗蛻變。
“以前我家種洋芋,辛苦一年,3畝地也就收入2000多元,現在我們將土地租給農莊,一年就是1800元,不用在地里勞作就達到以前收入。而且,我們還可以到農莊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掙得一筆收入,還能照顧到家中的老人和小孩。”村民李蓉高興地說。
“我們采取‘土地租用+返聘務工+提成分紅’模式,最大限度增加農戶收益。” 溝爾普村駐村干部尼瑪布尺說。近年來,溝爾普村立足村情,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按照“組織建在產業上、黨員聚在產業中、農民富在產業里的”發展思路,不斷加大農業技術、項目資金扶持力度,通過“六村合一”互助脫貧農民合作社+招商引資方式,走出了一條通過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以及拓展村民就業的增收之路,示范帶動周邊產業項目集聚發展,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全體村民增收致富。
“曾經的溝爾普村是一個相對貧窮村,如今的溝爾普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村容村貌更加整潔、鄉村特色更加鮮明、公共服務更加配套,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麻孜鄉黨委書記白馬益西表示,下一步,他們將以黨建引領為抓手,實現農旅融合發展,把溝爾普村建成“業興、家富、人和、村美”的新農村,讓當地村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