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05月23日
尼汝藏寨夜景。
◎本網記者 蘭色拉姆 文/圖
●干凈整潔的村道、創意十足的墻繪、錯落有致的房屋……五月中旬,走進九龍縣,呷爾河奔流,國道248綿延伸展,察爾村尼汝藏寨臨河而居、傍路而生,以獨有的尼汝文化為媒,勾勒著國道邊上美麗鄉村新畫卷。
從桃花村到文化村,美麗再升級
尼汝藏寨位于九龍縣城東南方向,由曾經的察爾村察爾組演變而來,當寫有“尼汝鋪子”的建筑映入眼簾,便正式進入了藏寨境內。
“我們村本來就漂亮,是公認的桃花村,現在就更不用說了!”作為土生土長的察爾人,聊起家鄉的變化,村民羅讓澤仁很是自豪。據他介紹,每年三月至四月,桃花次第盛開讓家鄉別樣美麗,近年來,隨著尼汝藏寨的誕生,家鄉變得更美麗了。
羅讓澤仁口中的“更美麗”,記者在墻繪作品《尼汝迎親圖》中就有所感受。遠觀,一整棟的藏房在多種顏色的裝點之下格外耀眼;近看,服飾、形態、物件等將尼汝婚俗禮儀逐一呈現。
《尼汝迎親圖》是呷爾鎮將傳統文化融入察爾村鄉村振興一大縮影。繼續緩步在尼汝藏寨,當地民俗文化的影子隨處可見。背水桶、青石墻、駿馬圖、牦牛畫、柴垛堆等,一個個特色裝飾滿載著當地的歷史文化。與此同時,青椒、茄子、核桃等雕塑搭配活潑靈動,讓寨子兼具韻味同時多了幾分趣意。
尼汝藏寨如今的美麗離不開前期的“功夫到位”。自察爾村尼汝藏寨鄉村振興提升改造項目實施以來,為使村落在風貌改造、人居環境等方面彰顯本土文化內涵,呷爾鎮特別注重對本土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和運用。
呷爾鎮人民政府副鎮長意西多吉告訴記者,為全方位打造尼汝藏寨,專業團隊曾進行田野調查,采取互動聊天、圍爐夜話等形式了解本土文化,經反復整理提煉后讓其在風貌提升和設施改造中進行物化呈現,加之污水溝、彩燈等施設的配備,寨子“顏值”和“氣質”均有了新提升。
除開美麗典雅,尼汝藏寨還是散步觀景的好去處。觀景臺、休憩臺、文化廣場、步行棧道等一應俱全,新鮮空氣和特色夜景備受青睞,很多人都喜歡到藏寨游玩。
“周邊村子的村民,住在縣城的市民,來九龍旅游的游客都要來村里散步,人多了村里鬧熱了,大家也更加重視環境衛生和個人素質了。”羅讓澤仁告訴記者,尼汝藏寨建成后,村子更加美麗,村民對自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為進一步豐富尼汝藏寨的內涵,村里建起了專門收納尼汝農具的博物館。此外,展示當地非遺文化和特產的村史館也正在修建中。
從老房子到新民宿,致富再拓展
到尼汝藏寨還有另一條路。沿著國道248往西昌方向行進,一座水泥橋橫跨呷爾河,橋的一側“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浮雕特色十足,另一側便是尼汝藏寨。
從這條路進入尼汝藏寨,一棟棟風格別致的藏式房屋盡顯美麗鄉村的魅力。察爾村村支部書記吳扎西表示,結合村情實際,尼汝藏寨搶抓機遇,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依托湖畔旅游、牧人家園等亮點,力爭用精品民宿拓寬百姓致富渠道。
過去,建民宿對察爾人來說猶如天方夜譚。村里道路坑坑洼洼,瓦板房、土墻房老舊破損,根本不具備建民宿的條件,好在尼汝藏寨鄉村振興項目的推進改變了這一窘境。
如今,罕額吉日率先填補了察爾村無民宿的空白,村集體精品民宿正在熱火朝天修建,很多村民更是打算經營私人民宿……一個個喜訊飛速傳遞,一張張笑臉燦爛明媚,察爾人的幸福生活在蔓延。
罕額吉日民宿文化風味兒十足,它用原木色調勾勒出清爽干凈的輪廓,再融入藏式元素圖案、物件點綴等,民族風情暈染開來。此外,該民宿的臘肉燉雞、血腸、坨坨肉、涼拌蕨臺等美食也頗具特色。
作為村里首家民宿,罕額吉日還吸納當地人就業,據負責人李小聰介紹,罕額吉日服務員招聘基本面向察爾村,基本工資加上各項福利,人均月工資可達到3000余元。下一步,民宿還將探索就業新路子,力爭讓更多的察爾在家門口就業。
尼汝藏寨“誕生”后,察爾村的城區觀光游快速發展,無論平日或節假日,都有一定客流量,加之伍須海風景區即將開園,屆時客流量還將增加。為讓客人們盡情體驗尼汝藏寨的獨有風情,察爾村提早部署,開始修建村集體民宿。
“村集體民宿將在今年建成,明年運營,后期將有商鋪和私人民宿與之配套。”吳扎西告訴記者,村集體民宿將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并助力村集體經濟實現每年增收2萬元以上。
村子變化看得見,致富增收有保障,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日子,察爾人充滿了信心。記者在隨機采訪時,“要更上進”、“爭取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自家也要建民宿”等回答是村民們不約而同的心聲。
為及時呼應村民心聲,讓尼汝藏寨繼續在時代浪潮中奮進,呷爾鎮也有著新的打算——緊緊圍繞農文旅結合發展思路,通過打造村集體經濟民宿,引領示范帶動群眾發展民宿,形成察爾村民宿集群,并引進專業團隊進行經營,引來游客。此外,通過經濟作物種植,進一步發展察爾村農業產業,豐富尼汝藏寨旅游內容,做到以農促旅,以文促旅。
陽光灑下,尼汝藏寨穿上金色的“外衣”,村民三五成群,愜意悠閑。村口處,國道248線和呷爾河見證著尼汝藏寨美麗、進步,車來車往與河水奔流中,尼汝藏寨村民們正不斷收獲著鄉村振興的喜和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