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05月16日
美麗的日歐村。
◎本網記者 馬建華 實習記者 賴強 文/圖
【編者按】
公路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國道317、318線先后貫通我州南北兩線,成為重要的交通大動脈,為我州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進入本世紀以來,國家對路網進行了調整,我州的國道已經大幅增加,基本上實現了縣縣通國道。如今在甘孜大地上,一條條國道猶如一條條潔白的哈達,將一座座城市、村莊串成耀眼的明珠,把各民族緊密團結在一起。從今日起,本報開設“沿著國道看甘孜——走基層、踐‘四力’”欄目,全面展示我州各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落實州委“堅持一條主線、打造兩區三地、培育四大動能、實施五大戰略”總體工作格局,尋訪那些發生在國道邊的變化,激勵全州各族干部群眾奮力建設團結富裕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甘孜。敬請讀者關注。
村莊因路而興,村民因路而富。初夏時節,康定市甲根壩鎮日歐村的俄色花開了,白楊樹枝繁葉茂,青稞地里冒出了片片新綠,村民們在道路兩旁種下杜鵑、變葉海棠等花卉,期待著繁花似錦的季節到來。
5月15日一大早,村民澤仁瓦吉將他飼養的100多頭藏香豬趕到山坡上。回家吃過早飯,便來到村集體文旅項目建設基地,看到項目已經進入掃尾階段,他很開心。
從羊腸小道,到碎石土路,再到通村水泥路,如今,家家戶戶早已通了連戶路,全村45戶就有40戶人家購買了小汽車,2022年,日歐村的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7萬元。從貧困村到小康村,澤仁瓦吉由貧困戶成為致富帶頭人,用他的話說,沒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村民們就不會有今天幸福的日子。
澤仁瓦吉:“好日子還在后頭”
澤仁瓦吉是村里交通巨變的見證者。20世紀70年代,康定新都橋到九龍縣的公路還沒有開建,父輩們要到新都橋只能騎馬走路,到一趟康定城也是一個奢侈的愿望。刀耕火種、靠天收成,只能解決溫飽。2014年,日歐村是全鄉的貧困村。澤仁瓦吉的愛人嚴重貧血,孩子要上學,他就是家里的頂梁柱,種青稞、近處打工、撿雜菌賣,想盡一切辦法,家里的年收入也就2000余元,僅夠家里的日常開支。
脫貧攻堅戰開始以后,澤仁瓦吉家被納入低保戶,眼看大兒子即將上高中,面臨大額開支,澤仁瓦吉卻束手無策。“吃低保,解決不了長遠的問題。2016年初,鎮和村上的干部給我支招,發展養殖業,還可以得到很多的政策支持。”澤仁瓦吉豁然開朗,家里缺少勞動力,自己又沒有多少文化,那就養豬吧。
說干就干,鎮和村干部以及駐村第一書記立即行動,幫助澤仁瓦吉爭取8.3萬元資金修建了300個平方米的標準化豬舍,澤仁瓦吉利用村民擁忠和澤仁巴姆的貼息貸款共計6萬元入股以及自己籌借的資金,當年就飼養了100多頭藏香豬。
“要提高市場競爭力,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澤仁瓦吉決定打響“跑山豬”這個品牌,每天清晨放豬上山,將豬的生長環境和成長過程拍成圖片發到朋友圈,沒想到竟“一炮而紅”。
2017年第一批豬出欄,除去所有成本,澤仁瓦吉獲得凈利潤10萬元。
初戰告捷,澤仁瓦吉喜上眉梢,鎮村干部和駐村第一書記幫助他打開穩定的市場渠道,如今,他飼養的豬,在州級單位的職工食堂大受歡迎,早上將達到出欄標準的豬運到康定城郊的電商站,當天就可以返回,豬還不愁銷路。在豬價看好的時候,平均每頭豬可以賣到8000元,去年豬價低迷的時候,也達到了平均每頭5000元。
“預計今年國慶前后,豬的存欄會達到200頭左右。”澤仁瓦吉感嘆地說,走過了7年的養殖之路,忘不了2017年他獲得獎補金10萬元;忘不了省州和康定市的畜牧專家及時給他傳授養殖技術;忘不了各級干部幫助他開拓穩定的市場。每年有10多萬元的純利潤進賬,大兒子今年也將大學畢業,小女兒在康定市回民小學讀書,好日子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如今,擁忠和澤仁巴姆的6萬元貼息貸款早已還清。按照入股協議,每年人均分紅4000元,擁忠家有4口人,每年可分得1.6萬元。“只要我的養豬場還要辦下去,他們每年都可以分到這么多錢。在我忙不過來的時候,我會請巴姆來幫我,一年可以掙3000元。”澤仁瓦吉說,自己收入穩定了,不能忘了幫助過他的鄉親。
記者看到澤仁瓦吉步履蹣跚,他解釋說,由于長期奔走勞累,造成膝關節損傷,走路都成問題,今年3月,他到州藏醫院就醫,在省骨科醫院專家的主持下,成功實施了膝關節置換手術。醫生告訴他,休養8個月即可康復。他住了17天醫院,花費2.4萬元,通過醫保報銷,自費2000多元。
談到享受到的國家惠民政策,澤仁瓦吉如數家珍:“大兒子在康定中學讀高中時就一直享受每年3000元的雨露計劃,一直享受到大學畢業。過去,我家雖然有住房,但十分簡陋,沒有地板,墻的四周用彩條布遮擋,也沒有錢裝天花板,2018年,我享受到了涉藏地區新居建設資金5萬元,我用這筆錢安裝了地板,把簡陋的住房裝飾一新,后來又享受到了三改一建資金5000元,改善了廚房、廁所和衛生間。每年國家發放的糧補草補林補又是幾千元。”
“我不需要東奔西走,在家門口養豬就有穩定的收入,家庭經濟條件好了,好日子還在后頭。”展望未來,澤仁瓦吉面露喜色。
留住鄉愁:美麗鄉村繪就幸福圖景
5月12日,在日歐村鄉村文旅融合重點項目建設現場,只見火花四濺,村民楊勇戴著護目鏡正在專心致志勞作。這里即將建成游客住宿中心,空地上堆滿了剛運進來的鋼材,經過工人們的焊接組裝,具有木雅建筑特色的住宿酒店將驚艷亮相。
再過十多天,游客住宿樓將拔地而起。“按照設計圖紙訂購材料,我們再按照設計圖紙施工,建設工期明顯短于傳統的建筑工期。”楊勇對日歐村鄉村文旅融合重點項目的建設速度贊賞有加。
在日歐村擔任了7年第一書記的康定市公安局干部劉濤一直在現場督查施工進度和質量。他告訴記者,日歐村鄉村振興示范村項目是康定市2023年鄉村文旅融合建設重點項目,總投資約500萬元,主要包括汽車營地打造、俄色花觀景臺和游客步游道建設、村文化體育設施升級、村容村貌提升等內容。項目落地后,將極大地提升日歐村游客吸引力,從而帶動本村民宿接待、農特產品銷售等,輻射周邊村落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該項目目前已完成總體工程量的95%,預計5月中下旬完工。
“為了徹底解決運營難題,日歐村已將該項目承包給了一家公司運營,項目竣工驗收后,承租公司將每年繳納租金24萬元,村集體經濟將有穩定收入。”劉濤說,事實上,項目剛開建,村民們便嘗到了甜頭,村委會安排全村45戶村民輪流務工,僅務工一項,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以楊勇為例,他家人口多、負擔重,每年他都要遠赴貴州、西藏打工,無法照顧家中三個學生和老人。今年3月至今,他一直在汽車營地建設工地上當焊工,工資每天260元,已收入15000多元,妻子也在鄉村振興建設項目工地上輪班做小工,工資每天150元,已收入3000多元。
“加快推進村級公路建設,改變了我們村的貧窮面貌。”該村村支書降澤深有體會,2011年建成通村水泥路,2018年入戶路全面完成,村里爭取上級支持,購買了兩臺收割機,加快了農業機械化進程,節約了人工成本。近年來,日歐村以牦牛養殖基地、康定瓦吉藏香豬養殖合作社、特色民居和寫生基地為重點,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2019年至今已實現藏香豬出欄300余頭,銷售收入50萬元;牦牛出欄20頭,銷售收入20萬元。目前,牦牛存欄126頭,藏香豬存欄130頭。村集體經濟收入從無到有逐步壯大,群眾戶年均增收近兩千元。
“以前,我們盲目砍樹,破壞了生態環境,我深刻認識到人居環境改善的重要性。十年前,我爭取到了2萬多棵苗木,帶領村民在荒坡上植樹,如今荒山披綠,成為一道風景。”降澤這樣描繪他們即將建成的“世外桃源”:青稞田園風光、高山林地、花海草甸、雪山河谷、群山環繞,奇峰突兀,攝影美術寫生基地既讓美術愛好者體會旅行的樂趣,又可描摹錦繡風光;木雅藝術村建筑與農耕田園融為一體,畫筆與鏡頭描繪山水風光,藝術與村莊碰撞結合,建成自然生態、經濟生產、人居環境、木雅文化傳承等多方面價值融合的自然村。
日歐村以寫生攝影、青稞田園、河灘濕地、人文村落、木雅建筑為主要景觀特色,是觀賞“蜀山之王”貢嘎山主峰及貢嘎群峰線路上的過境停留點。村落包括木雅過境軸線,美術攝影寫生基地,青稞田園風光,濱河休閑四個景片;是木雅文化體驗目的地。談到未來日歐村鄉村旅游的發展方向,劉濤成竹在胸。
擘畫未來:直抵心靈的詩和遠方
康定市甲根壩鎮立澤村獨具木雅特色的藏寨田園風光,吸引了不少游客。
村支書貢卻鄧珠家門口有兩棵樹齡超過200年的古樹,兩棵古樹相連,引來不少情侶們在樹下留影。這個村是前往泉華灘、貢嘎山觀光的必經之路,自駕游客被村里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所吸引,到村里尋找舒適的農家留宿。
看到鄉村旅游的發展前景,為了讓游客感受到木雅人原汁原味的風俗風情和自然美景,2021年,貢卻鄧珠投資80萬元,將自家老屋采用全木裝修,從四處淘來農耕用具和生活用品,將自己的民宿命名為夫妻樹藏家民宿。
很多游客來到這里,不僅是為了觀賞風景,還可以體驗木雅文化、采風寫生。
游客張女士說,她和朋友們已經在這里待了一個星期,現在村里的俄色花開了,跟當地的木雅藏房融合在一起,很有民族特色,和他們一起入住的還有寫生的學生,因為住在一起有一段時間了,大家相處都很開心。
“去年在疫情防控形勢比較嚴峻的情況下,我的民宿收入有30萬元。今年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游客量明顯增加,今年‘五一’小長假,我家的14個房間天天爆滿,收入3萬多元,我還準備再裝修4間客房,提高接待能力。相信今年的收入會大幅增加。”貢卻鄧珠說,在他的帶領下,村里已開了3家民宿。
“因甲根壩鎮以木雅村為中心,地勢平坦,四面環山,村民常比喻甲根壩全境像一朵盛開的蓮花。”甲根壩鎮黨委書記丁真說,蓮花象征著純潔、吉祥、美好、堅貞不渝,甲根壩鎮將秉持蓮花的高貴品質,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奮斗目標、以純潔濃厚的木雅文化底蘊為基礎、以圣潔的人文景觀為依托,構建“基地連戶、產業連片、責任連體”的發展格局,借助鄉村振興、現代青稞農業園區、貢嘎西坡旅游開發的東風,打造“政治穩定、生態宜居、人民幸福、文化繁榮、風清氣正”的新時代美麗新村。
結合“怎么說怎么看怎么辦”,丁真詳細介紹了甲根壩鎮的發展思路,充分挖掘木雅文化資源,以高原田園風光和木雅文化(風情、建筑)為主要特色,依托G248沿線和環貢嘎山旅游環線的區位優勢,大力發掘雅哈埡口、鈣化灘、俄色花、馬雞攝影基地、木雅花海等自然景觀資源和日頭古碉樓、木雅鍋莊、木雅建筑等特色文化資源,積極發展以體現木雅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游,將農業風光、木雅文化民風民俗等與旅游產業發展深度融合,著力推進旅游產業振興鄉村經濟。
借助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甲根壩鎮加強沿線風貌改造和功能配套,加快發展路沿民宿、餐飲、農特產品等行業,為當地農牧民帶來更多就業機會,真正實現旅游產業富民惠民。2021年,打造完成提吾村木雅建筑主題特色的“提吾青稞莊園”民宿群;2022年,對奪讓村46戶民宿進行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康定市委組織部投入100萬元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援建“木雅風情村”項目順利完成,日歐村與日頭村鄉村振興項目正在實施,以提吾村為中心的“青稞現代農業園區”正在如火如荼建設,5月下旬將舉辦“貢嘎海棠”節。
山花爛漫、青稞田園,木雅文化源遠流長;藏寨古樸、民風淳樸,這里就是你的詩和遠方。甲根壩人用智慧書寫著新時代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