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05月09日
圖為理塘縣牦牛現代農業園區外景。
◎葉強平 文/圖
2023年立夏已至,地處川西高原理塘縣海拔4000多米的高寒牧區,雪山下的草原還是一片枯黃。
冬春季是理塘牦牛掉膘、死亡的高發時期,但在理塘縣牦牛現代農業園區,藏原牦牛生態養殖園2000多頭牦牛個個膘肥體壯,還不時到牛舍外運動場舒展筋骨。
早上8點過,6號畜舍里,在園區務工的牧民洛澤仁開著里面裝著上好大豆、玉米和飼草料的自動撒料車,開始為圈舍的牦牛補飼,用他的話說:“園區的牦牛生活條件好哦,不但有現代化的圈舍,而且每天消毒,還吃得好,不像我們以前養牦牛,最擔心雪災和缺飼料。”
四周密布的實時監控、溫濕度傳感器和恒溫水槽正各司其職。“理塘縣海拔高、氣溫低,恒溫水槽在這里能最大程度發揮作用。”園區負責人周斌說,他們只收購牧民散養的2至3歲的純草飼牦牛來加以深度飼養。這種混合飼養模式,既能保持草飼肉類的“狂野”氣質,又能增加谷飼肉類獨具的口感層次,這也是該園區牦牛肉質上乘的秘密訣竅。
理塘縣是四川省十個牧業縣之一,是甘孜州特色牦牛產業集群(南路高效養殖和肉、絨加工示范區)重點縣,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在園區的牦牛生態補飼基地,公司與集體合作社運營管理的優質牧草基地簽訂飼草保底收購協議及有機肥料還田消納協議,實現種養循環,牧草基地種植面積8000畝,畝產鮮草7000斤,可達普通草場的40倍。園區通過短期育肥,比傳統的養殖周期縮短了兩年,出欄體重增加了50多公斤,實現四季可出欄。
在園區,每頭牦牛在入場時都會帶一個智能終端,作為牦牛唯一的身份信息,記錄牦牛的年齡、體重以及后續的疫病防控、屠宰等信息,實現從源頭開始的全程追溯,信息化管理。“我們一年可以養育兩季,一季5500頭左右,一年可以出欄2季,達到11000頭,實現鮮牦牛肉的全年供應。”周斌介紹,園區推行“種草、養畜、屠宰、加工、銷售”全產業鏈閉環生產,實現了牦牛產業園區高質高效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科技示范、以點帶面”的作用。僅2022年,牦牛養殖的純利潤就高達1000余萬元。
園區所在的禾尼鄉禾然尼巴村,村合作社的160頭牦牛就寄養在牦牛園區,每年給予500元/頭的固定分紅。全村285戶牧民群眾從園區中年均可獲得24.8萬元分紅。集體牧場將牦牛交給園區育肥3到6個月,每頭牦牛將獲利2000元至3000元,除去飼料和人工的成本,每頭牦牛凈利潤的15%將反哺給出欄的牧戶。建立“園區+企業+合作社+集體牧場+種養殖大戶”的模式,牧戶通過“牦牛托管”的方式,提高牦牛出欄率,解決牦牛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惡性循環現象。
園區內農頭企業在全縣范圍內與養殖戶簽訂收購訂單協議,進行訂單生產、托養、寄養等養殖模式。理塘縣高城鵬飛牦牛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與理塘縣安洼村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專業合作社簽訂牦牛租賃合同,帶動園區外3000農戶發展牦牛養殖,實現戶均增收1.5萬元。
目前,園區內有牦牛養殖龍頭企業4個、集體牧場9個、標準化養殖場(小區)1個。園區有天然草場18萬畝,人工種草1萬畝,存欄6.15萬頭牦牛,已發展適度規模養殖戶632戶,養殖規模戶出欄1.8萬頭。
園區以“牦牛”為主導產業,“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開發為目標,輻射帶動全縣其余19個鄉鎮,發展規模養殖場15個,存欄1萬頭。2022年,園區主導產業產值預計達5.4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