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3年01月11日
省政府印發《“9·5”瀘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
到2025年底,基本完成災后恢復重建任務,災區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恢復,達到或超過震前水平,自我發展能力明顯增強。近日,省政府印發《“9·5”瀘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正式提出“9·5”瀘定地震災區恢復重建“路線圖”。
根據《規劃》,重建范圍為地震烈度7度及以上區域(城鄉住房維修加固和恢復重建覆蓋到地震烈度6度區),主要包括甘孜州瀘定縣、康定市、九龍縣和雅安市石棉縣、漢源縣、滎經縣、天全縣的27個鄉鎮(街道),面積10280平方公里,涉及人口26.7萬人。
重建布局上,《規劃》將重建地區國土空間劃分為生態功能區、農業適宜區、建設適宜區三大類。其中,生態功能區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最大限度減少開發活動對自然生態的影響;農業適宜區要充分發揮地理氣候優勢,積極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建設適宜區要適度控制鎮區建設規模,引導人口適度聚居和特色產業集聚發展。
《規劃》明確了五大重建重點任務,分別是住房重建和城鄉建設、景區恢復和產業發展、公共服務重建、基礎設施重建、地質災害防治和國土空間生態修復。
住房重建和城鄉建設方面,立足受損房屋評估鑒定結果和抗震設防要求,分類采取維修加固、原址重建、異地重建、購房安置等方式,推廣“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模式,統籌推進城鄉住房和市政基礎設施恢復重建,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景區恢復和產業發展方面,以海螺溝和王崗坪景區恢復提升為重點,高質量打造大貢嘎世界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全面恢復和提升受損農業生產設施,發展壯大特色優勢農業,并按照各地資源稟賦加快恢復工業和商貿流通業。
公共服務重建方面,優先恢復重建受損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整合資源、優化布局,完善城鄉一體、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治理能力。
基礎設施重建方面,突出交通設施功能恢復提升,加快形成多層級多通道生命線交通網絡,推進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恢復重建,構建適用、安全、穩定的基礎設施體系。
地質災害防治和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方面,統籌推進地質災害防治和生態保護修復,提高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最大程度減輕隱患風險,保護災區群眾和游客生命財產安全。
重建項目估算投資確定資金總需求206.65億元。其中,政府投資103.58億元,社會投資103.07億元。在具體使用環節,《規劃》提出,將實行全過程跟蹤審計和動態管理,確保重建資金按照規定專款專用。
據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