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9月11日
志愿者與“青春兒童樂園”里的孩子們在做游戲。
圖為志愿者在做飯。
圖為志愿者在洗菜。
圖為志愿者在發放物資。
◎本網記者 周燕 文/圖
他們是甘孜州一名普通的市民,他們也是抗震救災的一名志愿者,“9·5”瀘定縣6.8級地震發生后,他們無私而又周到的服務,感動了所有受災群眾,他們用行動解讀著“志愿者”的含義。
“我們是志愿者,聽到這個消息都很難過,帶點東西來看望你們,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共渡難關。希望你們好好休息,注意身體。”這是9月8日,在州公安局特警隊員秦曉強的家中,志愿者代表一起看望其家屬上演的溫情一幕。志愿者們幫忙打掃衛生,送上溫暖的人文關懷,耐心細致地做好情緒安撫工作。
在磨西鎮中心的貢嘎廣場臨時安置點,志愿者李昶正在排隊為受災群眾領取飯菜,她告訴記者,自己負責5頂帳篷43名受災群眾的一日三餐、物資發放和疫情防控相關工作。“我是磨西鎮人,在成都上大學,還沒開學就地震了,5號當天我就來安置點當志愿者,想為家鄉出一份力。”李昶告訴記者。
在得妥鎮北頭村的路旁,來自瀘定縣冷磧鎮桐子林村的李星芳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忙著切菜煮飯。她告訴記者,地震發生后,我主動報名加入志愿者團隊。“我們這個點上除了政府發放的物資,還有很多附近村民和好心人送來的菜肉和水果,大家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出一份力。”正在忙著切菜的志愿者洪衛群說。就在記者采訪時,在北頭村開飯館的易姝宏一家送來了鹵菜、排骨和新鮮蔬菜,記賬員茍有成忙著清點數量并記錄在冊。“地震后,爸媽把年邁的奶奶送到瀘定縣城孃孃家,我也向單位請了假,今天我們一起趕回來在這里幫忙”。
在“青青兒童樂園”,50余名少年兒童在幼師專業志愿者的陪護下,開展手工繪畫、趣味游戲等活動。孩子們圍坐一圈拿著水彩筆專注地畫畫,畫紙上寫得最多的詞語是“感謝”和“加油”。
一頂頂救災帳篷、一袋袋大米面粉、一箱箱礦泉水,在十萬火急的抗震救災過程中,這些物資正是由許多志愿者肩頂背扛卸下車,再裝上車,火速送往急需的地方。腳劃破了,來不及清理包扎;飯變冷了,來不及扒拉兩口。有的志愿者兩天一夜沒有休息,搬運物資后,直接倒在路邊就睡著了……
回憶那些日夜,志愿者們說,一想到每搬一瓶礦泉水就可能救助一名受困群眾,大家就都有無窮的力量。
地震發生后,我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萬名志愿者第一時間深入一線,投入救災,開展搭建帳篷、應急備勤、秩序維護、人員信息登記、物品發放等工作。同時,首個“青青兒童樂園”在磨西鎮中心的貢嘎廣場臨時安置點落地,為災區兒童持續開展學習輔導、健康衛生、游戲活動、心靈陪伴、防災減災等五大領域的志愿服務。
還有許多黨員干部、醫護人員、愛心人士、團員青年活躍在抗震救災各條戰線,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愿者。目前,我州已組建志愿服務隊伍798支,抽派精干力量8733人第一時間深入一線,參與疏通道路、疫情防控、心理疏導等工作。
大災有大愛,成千上萬的志愿者們,用真誠、愛心、善良,用勇敢、堅韌、執著,書寫著志愿者撼人的精神氣魄,感動著大地,溫暖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