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1年10月28日
在農村與校園撒下環保的“種子”
進農村
組建巡回宣講團,年底前兵分五路,講好環保故事;11月初至12月底,全省21個市州以省上宣講團為模板,組織開展不低于5次的宣講活動
充分運用各種載體,在鄉村重點開展多項活動,包括主題宣傳進鄉村、開展形式多樣的“壩壩會”宣傳活動、強化鄉村電視網絡宣傳、開展新媒體宣傳活動、開展專業人員專項教育等
進校園
我省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通過創作宣傳產品、評選生態環保小標兵、開發校本課程、開展教師賽課活動等“十大活動”,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廣大青少年中生根發芽,并從學校擴展到家庭、輻射到社會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殷鵬
錯落有致的粉墻黛瓦,鮮花綠樹掩映的美麗村莊……10月19日,成都市郫都區戰旗村迎來了一場意義重大的活動——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廣播電視局共同主辦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農村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發揮農民主體作用
真正養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日子越過越紅火。”戰旗村黨總支書記高德敏說,這幾年他們把化肥廠等低端產業搬出去,充分利用良好生態環境,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村民的收入實現大幅增長。
戰旗村的蛻變,是我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縮影。
近年來,我省系統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然而,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是,我省農村面源污染形勢依然嚴峻。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農村生態環境直接影響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要破除這個難題,除了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之外,更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讓廣大農民真正養成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
向廣大農村普及生態文明知識,迫在眉睫。省生態環境廳日前已組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巡回宣講團,由川籍知名主播、專家和學者組成,集“流量”“藝術”和“學術”于一身。今年底前,宣講團將兵分五路,趕赴成都平原、川東北、川東、川南和攀西五個片區,深入5個鄉鎮宣傳,講好環保故事。5個鄉鎮分別是眉山市丹棱縣齊樂鎮、廣元市蒼溪縣黃貓埡鎮、廣安市武勝縣萬隆鎮石欄村、內江市資中縣銀山鎮、甘孜州鄉城縣青德鎮仲德村。
“我們不僅準備了PPT課件,還準備了很多環保短視頻和文藝節目,希望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傳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巡回宣講團成員、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播音主持專委會副主任海光表示。
“這個巡回宣講團將為全省范圍內的宣講起到示范作用。”省生態環境宣教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11月初至12月底,全省21個市州將根據宣講計劃,以省上宣講團為模板,組織開展不低于5次的宣講活動。
我省還將立足當前農村實際,采取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充分運用各種載體,重點開展多項活動。
主題宣傳進鄉村。各級各部門將利用豐收節、“三下鄉”、“廣電惠民服務月”、鄉村趕場等節點,向群眾發放環保宣傳畫、掛圖、掛歷、手冊等宣傳品。
開展形式多樣的“壩壩會”宣傳活動。各級各部門將充分利用村委會、文化廣場等場所,開展環保宣講、綠色環保電影播放、生態環保專題文藝演出等活動。
強化鄉村電視網絡宣傳。各級廣播電視部門將充分利用“一鎮(社)一屏”廣播電視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廣播“村村響”、電視“戶戶通”等,加強環保主題影視文化作品播放,宣傳生態環保知識、講好四川環保故事。
開展新媒體宣傳活動。生態環境部門將制作具有鄉土特色、農民喜聞樂見的微視頻、綠色小喇叭音頻,在廣大鄉村宣傳推廣。
開展專業人員專項教育。各級各部門將充分利用現有農民夜校、文化室、農家書屋等教育基地,豐富充實環保主題教材、宣傳資料,加大對農技員、農場主、產業大戶、農村新經濟組織負責人、村干部等特定人員的培訓,讓他們成為鄉間流動宣傳員。
校內開展“十大活動”
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樹立環保大局觀
省生態環境廳、省教育廳今年6月聯合下發《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校園行動計劃》,在成都市中小學校開展試點,并成功舉辦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知識競賽、自然研學夏令營等活動。來自成都市100多所學校的數千名學生,通過初賽和決賽兩輪激烈角逐,產生了小學組、中學組共計40名獲獎學生。獲獎學生的“獎勵”是為期5天的自然研學夏令營,小學組以“打開生物多樣性之門”為主題,走進大自然,學習生物多樣性知識,感受人與環境、人與生物的關系;中學組以“四川水電助力碳達峰”為主題,了解四川碳達峰背景,學習水電等清潔能源開發和生態修復的知識,努力探索四川碳中和的新路徑。
“聽一千遍不如看一遍,說一千次不如做一次。”來自成都外國語學校的劉鎧旗同學說,這次夏令營活動讓他收獲了全新的生態文明知識。“比如,我和同學們在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學習如何觀鳥,了解鳥類多樣性,還走進河流與濕地,探索河湖為何有生命。”
成都觀鳥會理事長、小學組研學夏令營營長沈尤表示,小朋友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實地調查、親身體驗,“希望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進一步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10月11日,成都市26所中小學校骨干教師前往江蘇省和浙江省,參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校園骨干教師專題培訓班。
“培訓雖然只有短短6天,但收獲頗豐。”成都市樹德中學教師田勇君說,在溱湖濕地和西溪濕地,游魚清晰可見,水草搖曳多姿;在安吉余村,昔日因礦山開采滿目瘡痍的村莊,如今已變成郁郁蔥蔥的美麗山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安吉余村得到了很好的印證。田勇君感慨地說,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充分挖掘生態教育方面的知識點和聯系點,充分利用每一堂課,滲透生態環境知識,讓他印象深刻。南京漢江路小學和浙江競舟小學,也都開發了生態環境教育的系列校本課程,“這對我們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石室聯合中學的教師楊關銀建議,要從生態文明建設價值和意義的高度,編寫適合四川中小學的生態環保教育教材,“讓這本教材成為全省學生了解四川生態、保護四川生態的理論來源和行動指南,引導學生樹立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局觀、長遠觀和整體觀。”
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通過創作普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宣傳產品、評選生態環保小標兵、開發校本課程、開展教師賽課活動等“十大活動”,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廣大青少年中生根發芽,并從學校擴展到家庭、輻射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