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6月05日
◎本網評論員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發展產業是實現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實踐證明,沒有產業帶動,就難以徹底脫貧;缺乏產業支撐,更難以持續脫貧。
近年來,全州上下堅持優先發展旅游業,有序發展生態能源和礦業,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特色中藏藥業和特色文化產業的“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產業發展思路,開啟“旅游+”“農業+”“電商+”“就業+”“生態+”等增收致富模式,扭住“六大抓手”,突出“六大重點”,全力培育脫貧增收產業,大力推進產業富民,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打牢了堅實基礎。
產業富民是實現穩定脫貧和鄉村振興的“助推器”,貴在久久為功。早在2015年12月23日召開的州委十屆八次全會上,州委就明確提出了“一個目標、兩個關鍵、三件大事、六大戰略”的總體工作格局,把實施“六大戰略”作為造福甘孜人民的最大事業。“一個目標”就是實現全面小康,而在“六大戰略”中,一項重要戰略就是產業富民。要實現全面小康目標,脫貧攻堅是關鍵。我州地廣人稀、地區間資源稟賦千差萬別,屬于“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產業單一、發展滯后。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更是鄉村振興銜接之年。全州上下要以決戰脫貧攻堅、接續鄉村振興為抓手,大力實施產業富民戰略。應充分考慮自身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人力資源等,有針對性地引入相應的龍頭企業參與到產業扶貧中來,使資源和產業形成較高程度的匹配。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游則游、宜牧則牧,讓產業既適應地方發展的需要,又適應脫貧攻堅的現實,更適應鄉村振興的接續。要找準特色產業與脫貧增收的結合點,將產業發展與穩定脫貧、防止返貧銜接起來,建立貧困戶與產業發展主體間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人口分享產業發展紅利。
要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產業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和必由之路,通過產業扶持才能夠有效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要促進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按照“一優先二有序三加快”產業發展思路,引導各地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強化區域間產業協同合作,優先發展旅游業,在保護生態環境前提下有序發展生態能源業和優勢礦業,加快發展生態農牧業、特色中藏藥業和特色文化產業,強化支柱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增強自我發展能力。要促進“6+1”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加快形成以清潔能源、礦產建材、食品飲料、中藏醫藥、農畜加工、文化工藝“六大特色優勢產業”和以數據信息新興產業為主體的“6+1”現代產業體系。要推動產業綠色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要圍繞優勢互補,努力把我州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與內地的市場優勢、技術優勢、資金優勢、管理優勢、人才優勢等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產業特色鮮明、生態環境良好、群眾共同致富的產業發展之路,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對路的政策、更加有力的舉措,持續做好產業富民這篇大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接續鄉村振興的路上,讓我們以更大的決心,更強有力的舉措,把產業富民推向新高度,促進農牧民增收農村發展,讓貧困群眾獲得持續的發展機會,過上更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