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8年11月30日
——一論學習貫徹全省教育大會精神
□川報評論員
沒有哪一項事業像教育這樣影響甚至決定著接班人問題,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長治久安,影響甚至決定著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學習貫徹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位置,突出其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奮力譜寫新時代四川教育發展新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始終把教育擺在全省工作大局的重要位置來抓,教育事業發展實現全方位、系統性、多層次的整體提升,但我省優勢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區,民族地區、邊遠山區和貧困地區教育發展相對滯后,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作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構建具有四川特色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等戰略謀劃和部署。實現這些目標任務,對教育和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對全省教育事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下好教育“先手棋”,關鍵在行動。落實優先發展教育的責任,要在組織領導、發展規劃、資源保障上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地位,做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投入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配置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學校特別是高校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引擎,也是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和孵化器,理應作出更大貢獻。
下好教育“先手棋”,重點在持續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改革,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發展素質教育,加快構建科學規范的教育評價機制體制。要立足“應教盡教”,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解決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問題,促進職業教育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集中精力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發展民族地區教育,著力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短板,加快構建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的體制機制。要圍繞實施“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謀劃,調整優化高校、職業院校學科結構、專業設置,規劃建設一批高校產業學院、研發平臺、產學研園區;圍繞構建“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落實“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大力實施“留學四川”計劃,提升我省教育對外開放影響力,創新發展“校友經濟”,形成新的發展模式;圍繞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在本地轉化應用,加大特殊緊缺人才引進力度,共同為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做好新時代四川教育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擔當作為,堅持不懈把教育改革發展推向前進,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