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18年09月29日
□川報記者 林凌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回眸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組織工作,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奏響了一曲高舉旗幟、砥礪前行的奮斗樂章,展現出一幅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錦繡畫卷。
緊跟新時代治蜀興川事業步伐,全省組織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始終圍繞中心大局、始終聚焦主責主業、始終強化擔當作為,推動組織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展現新氣象新作為,為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經濟強省,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學懂弄通做實 筑牢思想理論武裝
思想指引方向,思想引領前進。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組織系統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牽頭制定《關于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的決定》《關于旗幟鮮明講政治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的意見》等系列制度文件,深入開展周永康案、南充拉票賄選案等重大案件剖析反思,持續引導黨員干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堅決維護”。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全面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認真落實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和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等基本制度。深入開展庸懶散浮拖專項整治,常態化開展“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活動,推動形成風清氣正、崇廉尚實、干事創業、遵紀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態。
主題教育入腦入心。廣泛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聚焦“四風”問題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廣大黨員干部經受了一次思想“大洗禮”、黨性“大鍛煉”;認真組織“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以蘭輝、菊美多吉、畢世祥、羅州仁青等先進典型為榜樣,引導黨員干部見賢思齊,做忠誠干凈擔當的好干部;持續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分領域出臺“1 + 8”工作方案,開展“遵黨章、學黨章、講黨章”活動,深化思想理論、法紀、警示、先進典型“四項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學思踐悟中筑牢思想根基;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進行深入學習討論,切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學習培訓抓嚴抓實。扎實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培訓,抓好黨章和黨規黨紀專題培訓,連續6年舉辦市廳級主要領導干部讀書班,對4.2萬名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進行全覆蓋培訓;扎實抓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講,全省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組建宣講團、群眾宣講小分隊,藏區彝區組建“雙語”宣講團,通過“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向黨員干部推送學習內容,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絡,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扎實抓好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全會精神學習培訓,先后舉辦市廳級領導干部專題培訓班和天府大講堂“1+7”系列專題講座,帶動各地各部門組織開展了主體鮮明、形式多樣的全會精神系列學習培訓,切實把黨員干部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上來。
選干部配班子 鍛造高素質專業化骨干隊伍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組織系統認真貫徹新時期好干部標準,堅持重品行、重實干、重公認導向,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全面激發干部隊伍生機活力。
扎密選拔任用制度籠子。出臺規范選人用人工作意見和動議、民主推薦、考察、討論決定、任職管理“1+5”配套制度,制定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實行領導班子功能結構模型管理、定期綜合分析研判、差異化考核評價,出臺防止干部“帶病提拔”辦法,制定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1+5”實施細則,制定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監督工作“兩個規程”,從制度上防范解決“履行干部選拔任用規定不夠嚴格”等問題。加強領導班子統籌調配,制定加強黨政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專業化意見、突出政治標準加強干部考察辦法,全覆蓋開展領導班子綜合分析研判,動態掌握班子運行、整體結構、進退留轉及干部儲備等情況,分地區分領域統籌對標選配干部。
強化優秀干部遞進培養。實施優秀干部人才遞進培養計劃,省市縣三級聯動5年遞進培養6.8萬余名優秀干部人才,重用提拔1.7萬余人;實施“五個一批”年輕干部人才培養鍛煉工程,分批選派5000余名干部人才援藏援彝、選派200余名金融科技干部到市縣掛職、選派103名干部到中央國家機關和沿海發達地區掛職鍛煉,持續面向國(境)內外知名高校選調2114名急需緊缺專業優秀大學畢業生來川工作;啟動實施“新時代治蜀興川執政骨干遞進培養計劃”,省市縣三級聯動用5年時間培訓“一把手”1萬人次、專業化領導干部1萬名、優秀年輕干部2萬名,建設起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執政骨干隊伍。
嚴格監督管理形成常態。每年定期開展全覆蓋談心談話,嚴格實行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有關事項報告、“一報告兩評議”及市縣黨委書記履行干部選任工作職責離任檢查等制度,中央組織部《關于組織人事部門對領導干部進行提醒、函詢和誡勉的實施細則》下發以來,全省共提醒47783人次、函詢7141人次、誡勉2505人次,著力推動監督常態長效、形成整體效應。扎實開展拉票賄選、跑官要官、違規任用干部、說情打招呼、“三超兩亂”“5+X”專項整治,堅決清理廢止不符合中央精神的“土政策”,清理違規兼職干部761人次、“裸官”137人,完成20287名超職數配備干部整改消化任務,推動全省政治生態發生可喜變化。
關心關愛激發內生動力。每年評選表彰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個人,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出臺充分調動干部積極性激勵改革創新干事創業的意見,明確規定容錯免責的七類情形和認定程序,配套建立誣告陷害查處、澄清保護機制。大力提拔使用優秀干部,中央省委表彰的20名優秀縣委書記全部得到提拔重用,省委表彰的100名優秀鄉鎮黨委書記中符合條件的全部提拔重用。扎實開展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試點,公務員職業發展空間有效拓展,干部積極性進一步激發,展現出立足崗位敬業奉獻、奮發有為的良好精神狀態。
育人才聚賢能 匯天下英才助川發展
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組織系統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緊緊圍繞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服務創新驅動聚才育才,改革體制機制用才勵才,推動人才事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以制度紅利釋放人才紅利。出臺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意見,提出擴大用人單位人事自主權10條政策、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16條政策,配套制定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辦法、服務高層次人才12條措施等60余個改革文件,著力構建更具競爭力的人才政策體系。完善軍民人才深度融合發展機制,與12家軍工集團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創建首個國家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建立16家軍民兩用技術轉移及產業孵化中心,著力打通“軍轉民”“民參軍”雙向流動渠道。2017年底,全省人才資源總量達715.54萬人,比2012年增長30.7%,以人才發展推動四川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以人才開放促進全域開放。加強省校省院省企戰略合作,與清華大學等18所國內外知名高校,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石油集團、國家電網公司等30多戶知名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協調推進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四川研究院、浙江大學四川工業技術研究院,建成川港科技創新人才基地;開辟海外人才來川綠色通道,建成全國第四個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大規模開展招才引智,連續多年赴歐美發達國家開展專項招才,持續舉辦知名高校活動周、港澳地區四川活動周等。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海科會”吸引2000余名海外高端人才和1000多個海外高新科技項目簽約四川,依托省“千人計劃”累計支持引進1008名海內外高端人才和92個高層次團隊來川創新創業,引進一個人才、聚集一個團隊、興起一個企業的人才效應逐步顯現。
以人才支撐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實施創新型企業家培養計劃,每年選送1000余名經營型、科技型、成長型企業家赴國內外知名高校、發達地區進行系統學習;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扶持計劃,建成202個大學生創業園和7個省級大學科技園,推動109所高校建成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2017年大學生創業人數比2012年增長200%,省內高校畢業生留川就業率連續5年超過60%;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推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一體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5年來全省新增高技能人才64萬人。
以人才扶貧助力精準脫貧。制定引導教育衛生人才服務基層8條政策、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18條政策等,大規模引導人才向基層流動。著力打好深度貧困縣人才振興“組合拳”,制發10個重點領域和24個重點人才工程實施方案;以千名干部人才援藏援彝行動、專家下基層行動等為依托,每年統籌選派3000余名干部人才到三州掛職幫扶、4000余名緊缺專業人才到基層援助服務;牽頭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深度貧困縣脫貧幫扶工作的意見》,推動省內經濟較發達的7個市和35個縣(市、區)結對幫扶藏區彝區45個深度貧困縣,持續開展全域結對幫扶,最大限度動員各方精銳力量來啃最硬的骨頭;全面實施人才定向培養、在職培訓、人才招引、人才援助、人才穩定“五大工程”,到2020年底,將為深度貧困縣定向培養1.05萬人、重點培訓17.59萬人、招錄招聘4.9萬人,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斗的“永久牌”本土人才隊伍,以人才振興推動穩定脫貧和發展振興。
抓基層打基礎 全面提升基層黨建水平
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葉茂。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組織系統堅持重心下移,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著力強化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分類施策推進各領域基層黨建工作。對農村基層、城市基層、產業園區、社會組織、機關單位、高等學校、國有企業等7大領域基層黨建逐一開展調查研究,逐一出臺政策文件,逐一召開會議部署。在農村基層,制定出臺鄉、村黨組織工作運行規則,實施薄弱村空殼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攻堅行動,開展“村霸”問題專項治理,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全面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在城市基層,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有機聯接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促進黨建工作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創新發展;在國有企業,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持續推動39項黨建工作重點任務落實;在產業園區,通過抓園區黨建促園區發展“1+3”組合拳,推動134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全部建立黨工委、黨群工作部和黨群服務中心;在社會組織,探索構建在社會組織章程和等級評估中強化黨建工作要求的制度體系,從源頭介入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在高等學校,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抓好院系基層黨組織建設,實施優秀中青年教師黨員發展計劃,推行在學生社區、公寓、社團中建立黨組織;在機關單位,持續整治“燈下黑”問題,開展“五好黨支部”創建活動,推動機關黨建走在前、作表率。同時,扎實抓好公立醫院、中小學、民辦學校和黨建帶群建工作,推動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強起來。
持續用力加強帶頭人隊伍和黨員隊伍建設。實施“千名好書記”培養引領計劃和“萬名人才回引工程”,回引18574名外出務工經商能人進入村黨組織班子,換屆后村黨組織書記平均年齡下降3.8歲,大專以上學歷的提高18.5%。實施3年10萬名村級后備干部培育工程,為每個村培養儲備2名以上后備干部,全省確定村級后備干部12.6萬名。推廣鄉鎮青年人才黨支部工作法,依托3680個青年人才黨支部直接發展黨員1.4萬名。動員組織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積極投入抗擊重大自然災害,“4·20”蘆山強烈地震、“6·24”茂縣特大山體滑坡、“8·8”九寨溝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鮮紅的黨旗在搶險救災第一線高高飄揚。
堅持不懈抓實抓好黨支部建設。持續開展“三分類三升級”活動,每年整頓一批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抓好鄉村班子運行分析研判,全面掌握換屆后4281個鄉鎮和4.58萬個村“兩委”班子運行情況、干部履職情況。健全落實“三會一課”等制度,全面推行主題黨日活動,廣泛開展共產黨員示范行動,出臺鄉村黨組織運行規則,編制中小學校、非公企業、社會組織3類黨建工作手冊。推進基層黨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廣泛開展“城鄉黨建結對共建”行動,全省所有建制村都有1個城市基層黨組織結對聯系。全省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率分別達63.6%、68.6%。
全力以赴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制定組織工作服務推動脫貧攻堅“八條意見”,市縣鄉三級層層組建黨政主要領導“雙組長”負責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堅決保持貧困縣黨政正職穩定,出臺激勵貧困縣黨政正職干事創業的若干措施、關心激勵脫貧攻堅一線干部系列政策,每年對貧困縣領導班子開展綜合分析研判、對黨政正職開展全覆蓋談心談話。推動優秀人才向脫貧攻堅一線聚集,從省直機關選派88名優秀干部掛任貧困縣扶貧專職副書記、422名年輕后備干部掛任深度貧困縣重點鄉鎮扶貧專職副書記,全省選派5700多名干部組成涼山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隊,向1150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9755個非建檔立卡貧困村分別選派“五個一”“三個一”幫扶力量,在行政村全覆蓋開辦農民夜校4.58萬個,廣泛開展“艱苦創業”“脫貧爭先”“感恩奮進”三項教育,各級組織部門開展“三個走遍”專項督導,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保證。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推動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永遠在路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省組織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盡責、接續奮斗,不斷提升四川組織工作質量和水平,努力為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