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 2018年01月19日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8日訊(記者 李丹 李慧穎 攝影報道)1月18日下午,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召開2018年首場新聞發布會,就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人社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2018年全省人社工作主要任務作通報。
在回答記者提問環節,四川省就業局副局長高峻介紹,2018年,在繼續對全省88個貧困縣安排3億元就業創業補助資金的基礎上,四川對45個深度貧困縣每個縣再增加100萬元就業創業補助資金,專項用于深度貧困縣的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工作。
據悉,四川省根據貧困人口規模、貧困程度、脫貧難度等因素,統籌評估貧困發生率超過20%、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等,確定了藏區彝區45個貧困縣(甘孜州18個縣、阿壩州13個縣、涼山州11個縣、樂山市3個縣)作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重點對象。目前,深度貧困地區45個深度貧困縣共有2126個深度貧困村、73.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需要脫貧,其中16—60歲貧困勞動力有37.7萬人。
高峻介紹,四川省人社廳在深度貧困地區大力實施就業扶貧工作"九條措施",將貧困勞動力參照就業困難人員享受就業扶持政策。在深度貧困地區每個貧困村建立了貧困勞動力基礎信息、就業培訓、轉移就業、自主創業、公益性崗位安置"五個名單"并實行動態管理。大力開展"扶貧專班""送培訓下鄉"等就業技能培訓行動,為深度貧困地區有培訓需求的貧困勞動力每年提供至少一次免費培訓。大力發展羌繡、彝繡、唐卡等居家靈活就業,鼓勵和引導當地企業、園區、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吸納就業,支持勞動密集型企業在貧困村建設就業扶貧車間,有效促進深度貧困地區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依托省內"35+45"對口幫扶機制,頻繁開展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持續組織成都、德陽、綿陽等市與甘孜、阿壩、涼山開展就業結對幫扶。在深度貧困地區每個貧困村開發公益性崗位5個以上,用于托底安置特困勞動力。
據悉,下一步,四川省人社廳將重點聚焦聚力深度貧困地區2018年計劃摘帽的12個縣、計劃退出的124個貧困村、27.3萬人口脫貧,大力推進深度貧困縣貧困勞動力精準識別、就業培訓、轉移輸出、公益性崗位安置等就業扶貧工作,全面完成深度貧困縣貧困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3萬人,貧困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3.5萬人以上工作任務,確保2018年計劃脫貧的有培訓意愿的貧困勞動力都能參加一次職業培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
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具體而言,四川將從兩個方面發力。一是大力實施45個深度貧困縣"三個一"工程。即每個縣選派一名掛職副局長。從三州以外的市、縣人社部門,選派45名優秀年輕干部到45個深度貧困縣掛職擔任縣人社局副局長,專門負責就業扶貧、人才扶貧和社保扶貧工作;每個縣選送一家培訓機構對口支持。從全省技工院校、培訓機構、就業訓練中心遴選45個單位,采取"一幫一"的方式,對口支持45個深度貧困縣開展技能培訓和訓后就業工作;每個縣新增100萬元就業扶貧專項資金。2018年,在繼續對全省88個貧困縣安排3億元就業創業補助資金的基礎上,對45個深度貧困縣每個縣再增加100萬元就業創業補助資金,專項用于深度貧困縣的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工作。
二是研究制定深度貧困地區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全覆蓋行動方案。結合深度貧困地區面上就業技能培訓工作實際,制定出臺深度貧困地區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全覆蓋行動方案。重點針對彝區藏區貧困勞動力外出意愿強但缺乏就業技能的實際,采取語言培訓、適應性培訓、"送培訓下鄉"和舉辦跨市(州)"扶貧專班"等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分類實施就業技能培訓。該項工作計劃2018年1—6月在涼山州昭覺、布拖兩縣開展試點,于2018年7月在全省深度貧困地區全域推廣。通過開展專項行動,確保深度貧困地區貧困勞動力應訓盡訓、不漏一戶、不掉一人,真正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