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9月02日
◎劉細云
《一生自在》是季羨林的散文集,輯錄了他關于個人修養、道德與品質、人生意義和價值體現等方面深刻見解的作品,全書共有五章,分別為“書卷伴青燈,足以慰平生”“從容坦蕩,心裝萬物”“一念放下,萬般自在”“見識天地,遇見自己”“與其完滿,不如自在”。季老望九之年告訴人們: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活得坦蕩、清醒,并以切身體會告訴世人以坦蕩心胸行走人間的自在智慧,字里行間可見季老的用心良苦。讀著讀著,就像與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面對面坐在一起,聽他娓娓道來,一種別樣的感覺油然而生,原來生活可以如此的自在。
書中,季老以獨特的視角,自如的說辭,與我們就自在的話題,展開了層層探討。他說,活得自在一點,是許多人的生活目標。那自在從哪里來?他說:“人類要生存下去,文化就必須傳承下去,因而書也就必須讀下去。特別是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中,我們必須及時得到信息,所以非讀書不可。”他還說:“如果讀書也算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愛好就是讀書”書中列舉了他讀過并影響他的名著,如《史記》《世說新語》《紅樓夢》,還有李白、杜甫的詩和蘇軾的詞,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書本里,凝集著數千年的人類智慧,不僅了解到各種信息,還蘊含著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鑒于此,他主張每一個人都應該抱著“開卷有益”的旨趣。先生的說辭深入人心,給人共鳴,有道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籍是人類保存智慧的手段,我們都要力求在讀書的悠然中去獲得長久的自在。
關于做人和處世,季老認為,“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系;第二,人與人的關系;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系。這三個關系,如果能處理的好,生活就能愉快,反之,生活就有煩惱。”深入淺出,淺顯易懂,他用自己的經歷向我們闡述了做人和處世的原則,詮釋了處世智慧的人間自在。
關于如何排解壓力,季老認為,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關于時間、事業、婚姻、孩子等等都可以成為人為的壓力的來源。而面對壓力,只要心裝萬物,泰然處之,一念放下,才得萬般自在,表現出其心胸豁達的心境自在。
關于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季老說:“不管還要經過多少艱難曲折,不管還要經歷多少時間,人類總會越變越好的,但是,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經過無數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如果說人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這里。”語言真摯淳樸,平易天然,既樸雅嚴謹,又緩慢舒散,表現了悟人生的生命自在,給人啟迪,催人奮進。
有道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如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日月。”季老一生順應本心,不為外物所擾,坦蕩清醒,把自在和堅持分享給每一位同路人。捧著他的散文集,靜心閱讀,遠離浮躁,猶如進入一個清新淡雅的世界。愿能從中吸取營養,適得從容自在,如果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就拓展生命的寬度,活成人生最美的狀態。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