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評論員
中國康定·國際情歌節已經辦了整整六屆,留給了人們太多精彩的回憶。然而,本屆情歌節一改往日“舊常態”:沒有開幕閉幕式,沒有領導講話,沒有邀請嘉賓,沒有請明星大腕,更沒有追求大舞美、大制作和大場面的奢華。以群眾、游客和企業“主打”的17個大小不等的活動一經巧妙“串聯”,不僅升華了“歌醉康定 情戀七夕”這一主題,而且收到了“簡約而不簡單、精簡而又不失精彩”的良好效果。
曾幾何時,不少地方一提起舉辦重大節慶活動,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得徹夜難眠。為了與其它地方攀比,顯示本地的強勁實力,打腫臉充胖子,絞盡腦汁傾其所力、耗盡所能。特別是為了在開閉幕式這個重頭戲上賺足眼球,而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豪華舞美設計、斥巨資請明星大腕助興。看似表面上的風風光光與熱熱鬧鬧,往往搞得勞民傷財、民怨四起。其實,節儉辦節不僅體現的是一種風尚和情懷,而且展示的是一種境界和智慧。
摒棄浮華,簡約辦節,讓情歌節回歸民間,讓群眾、游客和企業“唱主角”,這既是一種創新與探索,更是一種挑戰和考驗。如何做到“身瘦而形美”?活動之初,有人曾發出了這樣的質疑:節儉辦節當真能見到成效、實現初衷嗎?其實,節儉絕對不是降低標準、減少內容、將就湊合、應付交差,而是讓政府的每一筆投入都物有所值;舉辦情歌節絕對不是政府大包大攬,而是要注重創新和創意,注重活動的“小型化、特色化、市場化、大眾化、分散化”,注重活動的參與性、地域性、人文性、開放性和娛樂性,充分整合政府、企業、媒體、社會和民間資源,不僅有效將活動與市場巧妙對接,而且直接面向市民和游客,以“歌”傳“情”,以“情”聚“人”,以“人”促“旅”,讓文化的靈魂作用盡情釋放,讓旅游的“井噴”效應充分展現,唱響了本土“最炫民俗風”,進而使得本屆情歌節成為了名符其實的“文化節”、“市民節”、“聯歡節”和“旅游節”。
市民是最大的智慧源,游客是最好的促銷場,成效是最好的檢驗尺。如今,“簡約而不簡單、精簡而又不失精彩”的第六屆情歌節雖已圓滿落幕,但活動中所彰顯出的“民生、民間、民俗”的辦節理念和“群眾、游客、市場”三為一體的辦節實踐卻讓人回味無窮、感慨良多:簡樸辦節新風撲面,精簡辦節照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