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7月11日
兩位古稀患者兩天下地,有望一周出院
醫生查看患者康復情況。
本網訊 “想不到手術第二天,阿媽就能下床走路了!”7月8日,身患骨性關節炎的古稀老人益西志瑪,在康定百草堂骨科醫院順利接受了關節鏡手術治療,徹底擺脫了多年的病痛折磨,成為我州首例因此手術獲益的患者。
今年74歲高齡的益西志瑪是康定市甲根壩鎮的一位農牧民,她因年輕時長期辛勤勞作、操持家務,年歲漸長后,經常被膝疼腿疼所困擾;60多歲時逐漸出現雙腿麻木、行走困難等情況,而后不得不終日依靠輪椅。
這些年,益西志瑪的兒女帶著老人嘗試過不少保守治療方案,但效果大都不太理想。經人介紹,其家人輾轉找到康定百草堂骨科醫院,聽聞該醫院可實施關節鏡微創手術,便決定一試。不曾想“鏡到病除”,術后第二天,益西志瑪竟已能下地扶拐行走。
出乎患者家屬意料之外的效果,卻在“操刀大夫”的預料之中。該醫院的手術團隊成員告訴記者,該院率先在全州開展關節鏡等微創領域的手術,對于一貫高寒缺氧、骨關節病頻發的高原干部群眾來說是一大福音。
“以低手術風險和小的創傷達到甚至優于傳統開放手術的效果,是這項技術的亮點。”院長陳萬宇介紹,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外科手術也逐漸向微創轉變,而關節鏡向來被視為醫生的“透視眼”和“延長手”,因有著微創的先天優勢,一般通過膝前雙側均不到1厘米孔道,在鏡像系統及灌洗系統的幫助下,利用專門的鏡下精密器械對膝關節進行全面探查及有效治療。
僅在首例關節鏡手術順利完成的翌日,7月9日下午,該院為另一名身患腰椎間盤突出癥合并椎管狹窄病癥的吳老太,成功實施了UBE(單邊雙通道脊柱內鏡技術)內鏡下腰椎融合手術。
談及UBE技術,手術團隊成員表示,這是適用于多種類型的頸椎、腰椎、胸椎等疾病的一項新興脊柱微創技術,“71歲的吳老太平時針灸都怕痛,此次兩個節段的腰椎手術,只需開3個1厘米的小切口即可完成;術后約一周,曾經引起老人疼痛的腰椎間盤突出及退變問題便能徹底解決。”
“人體就像一臺精密復雜的‘儀器’,脊柱作為‘交通干道’,其重要性可想而知。我院當下致力在UBE技術等新興的微創領域深耕精作,引進了高清關節鏡系統等現代化的診療儀器和設備,就是期望能更好地服務甘孜廣大患者,為更多高原患者解除病痛折磨、改善生活質量。”陳萬宇打比方道,相對于傳統手術而言,不論是UBE抑或是關節鏡技術,都具有視野清晰、出血少、感染風險低、術程短時、恢復較快、減少X線透視等多項優勢,通過微創治療“鏡到病除”,可獲得媲美傳統開放手術的治療效果。接下來,該院隨著微創理念和手術經驗的不斷積累,脊柱類微創診療技術UBE勢必逐漸將成為主流發展趨勢。
記者 李婭妮 文/圖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