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1月14日
甘孜州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
州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舉行向憲法宣誓儀式。
甘孜州、阿壩州全國、省、州人大代表在康定、瀘定、丹巴等地開展專題調研。
甘孜州十二屆人大第五期州人大代表專題培訓班在延安開班。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地方人大常委會設立40周年。在中共甘孜州委的堅強領導下,州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依法履職,圓滿完成了州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年來,州人大常委會共召開常委會會議7次,主任會議15次,審議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2部,聽取審議“一府兩院”專項工作報告18項,對6部法律法規貫徹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組織視察調研20次,作出決議6項,依法任免“一府一委兩院”國家機關工作人員62人、接受辭職4人。
旗幟鮮明講政治
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作為常委會集體學習的“第一議題”,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專題學習會3次。常委會牢牢把握人大工作的政治屬性,切實做到講政治、守規矩,確保中央和省州委決策部署在人大的全面貫徹落實。一年來,向州委專題匯報常委會黨組工作開展情況,請示報告常委會依法履職情況和其他重要事項12次。堅持黨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有機統一,嚴明政治規矩,嚴肅任免紀律,圓滿完成全州機構改革人事任免事項,任免涉改單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34人,組織憲法宣誓27人,要求被任命人員“尚法守制、依法而為、正道而行”,不辱使命,不負重托。
開創人大工作新局面
常委會領導常態化赴聯系縣、鄉鎮、村、寺廟開展工作。機關全年共派出28名同志赴基層一線開展維穩工作,抽派1名常委會副主任全力參加亞青寺宣講整治工作。突出甘孜藏區全部脫貧摘帽這一頭等大事,8名常委會領導積極投身雅礱江上游24個深度貧困鄉鎮脫貧攻堅大會戰,完成雅礱江上游深度貧困地區產業發展調研課題。全州15000余名各級人大代表積極投身脫貧攻堅第一線,匯聚起強大合力。
依法治州按下“快進鍵”
完成年度立法。全年共安排立法審議項目2件。加強生態文明領域立法,多方征求意見,反復論證,完成《甘孜藏族自治州實施<四川省河道采砂管理條例>的補充規定(草案)》3次審議,提請州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為保護民間傳統建筑,留存歷史印記,服務全域旅游與鄉村振興戰略,完成《甘孜藏族自治州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條例(草案)》2次審議,為制定《四川省傳統村落保護條例》提供了甘孜經驗。完成《甘孜藏族自治州防震減災條例》報批工作,于2019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堅持開門立法。通過報刊網絡、座談交流、實地調研等方式,廣泛征求各縣(市)人大常委會、州級相關部門、人大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召開9次立法調研座談會、16次立法專題研究會,推動立法工作由“部門唱主角”向“人大強主導”轉變。充分發揮立法咨詢專家作用,召開2次專家論證會,對法規內容進行針對性、指向性論證,突出“有效管用的幾條”,實現“量身定制”。增聘7名經驗豐富、不同領域的立法咨詢庫專家。民族立法工作在全國人大系統作經驗交流。《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團結進步條例》立法案例研究報告獲省立法研究會立法案例研究報告二等獎。
讓法治守護綠水青山。立足人大職能,守護生態底色。專題聽取審議州中級人民法院關于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報告,要求審判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大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力度,推動形成生態環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聚焦影響制約全州生態建設突出問題,深入開展《四川省天然林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執法檢查,推動法律法規全面有效執行,依法推進水土保持和天然林保護。依法聽取審議2018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報告,提出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推進森林生態系統、草地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態修復問題,嚴守生態環境質量底線,全力創建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的意見建議。配合省人大常委會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執法檢查。
共擎公共利益保護傘。聽取審議州人民檢察院關于公益訴訟工作情況報告,要求檢察機關圍繞“公益”這個核心,強力發揮公益訴訟“正能量”,讓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成為司法新常態。
讓法治精神浸潤人心。對“七五”普法決議執行情況進行檢查,推動深化完善普法工作機制,提升法治宣傳針對性和實效性,著力營造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認真履行監督職能
“全口徑”盯緊“錢袋子”。密切關注全州經濟運行情況,加快人大預算聯網監督平臺建設,州、縣(市)人大已基本建成“一張網”監督系統,人大預算監督“單位全覆蓋、資金全口徑、過程全跟蹤、監督全覆蓋”邁出新步伐。常委會首次聽取和審議全州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要求進一步摸清企業國有資產家底,切實規范管理,全面提升效益。
“亮劍”審計,守護公共資金。注重發揮審計監督守護公共資金的重要作用,專題聽取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報告,6個被審計單位“聽會”和“應詢”;以“發點球”形式,向18個縣(市)人大常委會提出審計查出問題監督整改工作建議18份,著力破除“屢審屢犯”怪圈。審查批準州本級財政決算和預算調整方案。聽取審議州人民政府關于2019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執行情況、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報告,促進國民經濟有序、健康發展和財政預算依法、規范運行。
回應“身邊事” 辦好“暖心事”。牢固樹立“民生問題必須一諾千金”的工作理念,著力推動解決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身邊事”,辦好“暖心事”,將州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代表反映和群眾呼聲較高的高寒地區居民供暖、老舊小區管理、加裝電梯等納入重點辦理事項。高度重視,及時轉送信訪訴求,全年受理群眾來信來訪46件次,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助力脫貧攻堅
突出甘孜藏區全部脫貧摘帽這一頭等大事,8名常委會領導積極投身雅礱江上游24個深度貧困鄉鎮脫貧攻堅大會戰,完成雅礱江上游深度貧困地區產業發展調研課題,確保如期完成年度目標。聽取審議全州脫貧攻堅情況報告,提出推進產業發展、補齊基礎建設短板、鞏固脫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等方面審議意見,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配合省人大常委會赴12個縣開展《四川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執法檢查,依法督促完成脫貧目標任務。機關深入開展結對幫扶和“七聯”活動,幫扶物資資金累計170余萬元。抽派8名機關干部實地開展脫貧攻堅檢查督導工作。自2015年起先后選派9名機關干部在高海拔牧區接續擔任第一書記,1名同志因公殉職。
推動重大戰略
常委會緊扣創建國家生態建設示范區,審議通過《甘孜藏族自治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州規劃(2018-2030年)》,夯實創建基礎。認真貫徹甘孜新區建設部署,審議《瀘定縣燕子溝鎮(甘孜新區)總體規劃(2019—2035年)》。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對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三大流域鄉村振興進行專題調研。以法治思維引領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創建活動,加強依法促創工作,完成《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的工作實踐與思考》專題調研,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積極助力交通先行戰略,加快建設藏區群眾脫貧路、致富路、奔康路。
讓人大代表“好聲音”收到“好回音”
對州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代表提出的157件建議意見進行梳理,把代表建議所提問題解決率作為目標,推行州人大常委會和州人民政府聯動督辦、相關部門具體承辦的運行機制。州人民政府積極回應代表關切,首次實行代表建議由政府“一把手”交辦制度,建立辦理工作長效機制。常委會繼續實行重點建議督辦制度,“加快農村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年內實現國省干道以及旅游景區4G通訊信號全覆蓋”等8件建議由常委會領導領銜督辦,群眾的一些“操心事”“鬧心事”得到有效解決。
讓代表聲音“中聽中用”。堅持會前“做功課”,提前告知組成人員常委會議題和重大活動安排,確保發言有依據、有見地,既中聽又中用,有效防止了“按鍵委員”。舉辦2期人大代表履職專題培訓班,150名州、縣、鄉人大代表參加學習培訓,鄉鎮人大主席和代表比例大幅增加;組織15名駐州省人大代表參加履職能力提升培訓,代表履職意識和履職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深化代表活動。全年組織50余名全國、省、州人大代表專題調研大渡河流域鄉村振興工作,促進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建設、全域旅游有機融合發展。邀請各級代表120余人次參加鄉村振興、全域旅游、脫貧攻堅、環保督查、立法論證、審判公開、檢務公開等視察調研活動。根據會議內容,邀請省、州人大代表80余人次列席常委會會議,廣泛聽取代表意見建議。
強化自身建設
激活鄉鎮人大,推進基層民主。切實加強對縣(市)人大工作的指導和聯系,不斷提升全州人大工作整體水平。將2019年確定為我州“鄉鎮人大工作規范年”,全年共派出3輪工作組赴各縣(市)開展督導,基本實現組織機構、人員編制、干部配備、辦公場所、經費保障、履職活動“六規范”。加強代表聯系基層群眾的陣地建設,全州共建成“人大代表之家”355個。
建設“智慧人大”“活力人大”。以建設“四講四有”機關為載體,以“創模范機關·塑過硬隊伍”機關黨建品牌為引領,圍繞“建設隊伍、發揮先鋒、服務中心”目標,深入開展主題黨日、黨員義工日、紅色主題教育等活動,做到對黨絕對忠誠。加強智慧人大建設,提升人大機關辦公自動化水平。加強人大新聞宣傳工作,辦好甘孜人大微信公眾號,編印《人大工作動態》,加強州縣人大信息共享和新聞宣傳工作。打造“指尖上的監督”,完善省、州、縣三級人大代表網絡管理平臺,成為聯系代表、反映民情、匯集民意的“綠色通道”。積極創新活動平臺,人代會期間開設“代表通道”“局長通道”,展現代表風采;閉會期間開展人大代表“好建議”評選活動,州內有關媒體開設代表履職宣傳專欄,調動履職熱情,讓代表為民代言更有“廣度”,為民行權更有“力度”,為民解憂更有“溫度”。
(圖文均由州人大常委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