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記者 馬建華/文 王明陽/圖
1月13日晚,《因你而美》首屆“十 大感動甘孜最美好人”頒獎晚會在康 定劇場謝幕。由我州自主編創的頒獎 盛典晚會贏得了州委、州政府主要領 導和參加州“兩會”的代表委員、全州 電視觀眾的肯定。十大“感動甘孜”人 物傳遞著甘孜正能量,引領著文明新 風尚,整臺晚會也集中展示了我州文 化藝術工作者的集體智慧。
壹
受命 讓感動照亮甘孜
2015年11月初,根據州委常委、宣傳部長相洛的安排,州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擁措、副部長王光達召集甘孜日報社、州廣播電視臺、州歌舞團的負責人安排策劃晚會相關事宜。相洛要求晚會要做到莊重、大氣、感人,要在州“兩會”期間,與觀眾見面。晚會領導小組制定了縝密的時間表和任務分解表,要求按期完成各項任務。主創人員就晚會定位、架構等進行充分討論,認為,本臺晚會以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旨,以視頻短片展示“最美甘孜好人”感人事跡和情景劇、歌舞串聯為主要表現形式,為觀眾呈現出“最美甘孜好人”的感人故事。同時,由現場采訪、宣讀頒獎詞、嘉賓頒獎等環節串聯始終,使整臺晚會莊重、大氣、感人。接受任務后,距離州領導要求演出的時間僅兩個月。晚會創作組立即高效運轉。州歌舞團編導孟武擔任過建州60周年慶祝活動的總編導,有豐富的編導經驗,他建議以情景劇的方式來展現理塘縣電力工人王安全的事跡,被組委會采納。孟武三次前往理塘縣,編排出情景劇《一個人的電站》,理塘縣仙鶴藝術團演員參演,情景劇16分鐘,并到成都進行節目后期制作。孟武根據晚會節目定位,刪減展現理塘縣地域元素的歌舞,主要展現王安全情系藏區群眾、舍小家顧大家的奉獻精神,情景劇只保留了8分多鐘。1月10日,擁措和王光達組織主創人員最后審定節目,敲定演出場地為康定劇場,要求立即著手搭建舞臺。“由于演出時間定在州人代會開幕,要將會場改為舞臺,工作量非常大,按常規需要10多天的時間,我們請舞臺設計人員勘察現場地形后,拿出設計方案,采用異型舞臺和軟景裝飾,將舞臺布置得莊重、簡潔大氣,因為要多次使用定點燈光、追光,沒有更多時間演練,這就需要考驗燈光師和舞美人員的專業技巧,我們把舞臺搭建完畢距離演出不到兩個小時,不可能彩排所有節目,挑選了幾個難度較大的節目進行彩排”。孟武告訴記者,晚會能否演出成功,取決于主創團隊的創作,領導們對此頗為擔憂,考慮是否請外援,當宣傳部領導審查完整臺晚會節目后,認為依靠自身力量完全能夠舉辦這臺晚會。為確保晚會質量,擁措和王光達前后5次召集主創人員召開推進會,就舞臺設計、視頻短片結構、串詞內容、燈光運用、“十大人物”出場等每一個細節進行反復推敲,做到一絲不茍。
貳
創作 觸動靈魂的真善美
頒獎詞是晚會的一個重要環節。尹向東、馬建華兩位作家反復研讀“最美甘孜好人”的事跡材料,觀看視頻短片,提煉再提煉,頒獎詞撰寫完成后,字斟句酌進行推敲,是否用最精煉、具有詩意和哲理的語言,打動觀眾,展現先進人物的道德精神高度?兩位作家感到滿意后,提交給組委會并得到肯定。頒獎詞對提升人物形象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州廣播電視臺的古志萍具有主持大型活動的豐富經驗,接受任務后,她根據晚會風格迅速寫出整臺晚會的串詞并提交組委會討論,反復修改。作為主創團隊的核心人物,古志萍按照組委會通過的策劃方案逐一落實。她聯系央視主持人前來助陣,但因故未能成行,她便擔綱晚會主持人。聯系好的歌手,已經彩排了一個月,卻臨時變卦取消演出。古志萍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她邀請在北京發展的甘孜籍藏族女歌手澤讓娜姆前來助陣,澤讓娜姆帶著她的“雪山朗瑪”組合回到家鄉義演,在頒獎晚會上獻唱了原創歌曲《人民不會忘記》。要在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視頻短片的拍攝制作,難度不言而喻。古志萍帶著她的團隊到“甘孜好人”所在地進行拍攝。“視頻短片關系到整臺晚會的成敗。我們在拍攝和后期編輯制作中,用心用情捕捉每一個能夠打動觀眾的細節,比如受訪者淚水漣漣的特寫鏡頭,比如展現先進人物鮮明個性的場景以及現場同期聲的運用等等。編完短片后,我反復看了很多次,每次都忍不住熱淚盈眶”。為了向觀眾奉獻一臺震撼心靈、具有較強視覺沖擊力的晚會,古志萍和她的團隊夜以繼日地連續工作。音樂錄制、舞蹈和歌曲選擇,她反復斟酌。古志萍向記者講述了她和已故的雅江縣編外養路工尼瑪老人的故事。在2012年的一次采訪中,她認識了尼瑪老人,從此,她用鏡頭記錄了尼瑪老人感人至深的故事。她以尼瑪老人為主人公創作的紀錄片《愛的守望》獲2013年全國藏語電視優秀欄目一等獎、“金鵬展翅。2014第六屆中國民族語言、民族題材電視節目”優秀節目一等獎,《愛的守望》獲得了2014年全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筑中國夢”優秀獎,她在獲獎視頻中說:“《愛的守望》里的主人公尼瑪老人,在15公里的路上,用漫長的30年時間告訴我們,什么是真情,什么是守望。其實在咱們甘孜藏區,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和這樣的故事,無時無刻不在感動著我們,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著愛和溫暖。”雖然古志萍因工作原因沒有到頒獎晚會現場,但是尼瑪老人的故事和古志萍對于職業的執著守護,讓現場觀眾深深動容。去年7月,尼瑪老人因病去世,但尼瑪老人對因交通事故去世的妻子的深情守望和不計報酬義務養護公路30年的精神讓古志萍感動感懷。“十大先進人物,其實就是十條新聞線索,我們采訪典型人物,了解典型事件,營造社會良好氛圍,讓主人公的生活、事跡觸動人性本能的柔情、溫暖,找到靈魂最初的真善美”。古志萍說,我們這個社會需要傳遞正能量的精神食糧。
叁
感動 正能量浸潤甘孜
1月13日晚,康定劇場座無虛席。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讓觀眾流下了感動的淚水。觀眾收獲的不僅是感動,更是鼓舞,愛崗敬業、愛心與孝心的傳遞,激發了觀眾對人性真善美的再認識,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如州委常委、宣傳部長相洛所言:“先進人物的奉獻精神和動人事跡,傳遞著甘孜正能量,引領著文明新風尚,是當下我們在推進脫貧奔康宏偉事業中的一道靚麗風景和旗幟標桿,他們是甘孜人民的驕傲,是全州人民學習的榜樣。希望先進人物珍視榮譽、捍衛形象,繼續發揮先進榜樣和示范引領作用,在實現人生價值上不忘初心,在弘揚核心價值上示范大眾”。
用不屈的脊梁挺起偏僻的小山村,用心扛起鄉親們的期盼,貼工、貼錢,修橋、補路幫助困難群眾,照顧癱瘓孤寡老人的周易洪;在海拔4889米的生命禁區奉獻拼搏的雀兒山五道班;18年來舍棄家人團聚,一個人守住一個電站的王安全;把所有老人都當作自己父母,義務照顧老人19年的小熱登……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從大渡河畔的山村講到遼闊的理塘草原,從鮮水河畔的鄉村醫院講到雀兒山巔的公路道班,處處涌動著正能量,處處彰顯著甘孜精神。他們的事跡讓現場觀眾為之動容,場內一次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很多現場觀眾被十大感動甘孜最美好人的感人事跡感動得流下淚水。黃女士告訴記者,對她觸動最深的是譚曉琴,她說:“我自己也是名醫生,看到譚曉琴自己忍受著病魔還堅持為斯木鄉醫療事業默默奉獻,內心充滿感觸,一定會向她學習,把愛傳遞下去。”
觀眾多吉則表示,看了整個頒獎晚會受益很大,十個獲獎者都很了不起,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奉獻,會向他們學習,把那些已經離開了我們的好人的精神傳遞下去,把他們的故事講給沒來看晚會的身邊朋友聽,他們的故事值得我們甘孜人永遠學習。
“盡管晚會因為設備原因,留下了些許遺憾,但為我們舉辦晚會積累了經驗。我們一定要細心再細心,力求做到完美”。孟武告訴記者,州委、州政府加大了對文化設施的投入力度,但編導水平和對各類晚會的整體把握還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