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5年07月31日
本網訊(本網記者)近年來,我州進一步加強軍民團結,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匯聚強國強軍正能量,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軍地攜手開創了雙擁工作新局面。
各級黨委、政府按時足額兌現各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金,并落實每人每月的優撫對象撫恤補助自然增長機制;2014年籌集資金上千萬元,解決了3000多戶優撫對象在生活、醫療、住房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出臺《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確保各類優撫對象看得起病。爭取國家民政部、財政部對全國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搶救保護項目資金4500多萬元,啟動了全州零散烈士紀念設施搶救保護工程。2012年以來,州政府專題研究并下發了《關于發放義務兵家屬優待金相關事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大幅度提高了我州義務兵家屬優待金標準和退役士兵一次性地方經濟補助標準。全面完成了軍隊退休干部、無軍籍職工、轉業士官、退役士兵、傷病殘士兵等的接收安置任務,并按對象落實相關政策待遇。
各縣(市)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手機短信等載體,大力宣傳雙擁工作,在公共場所窗口均設立永久性軍人優先標牌,落實軍人就醫、坐車優先政策;瀘定、道孚、巴塘等縣電視臺進行了《兵役法》等政策法規專題講座,讓優撫安置政策家喻戶曉。利用元旦、春節、八一等重要節日,走訪慰問駐軍、駐訓部隊官兵、優撫對象及退伍軍人代表,召開座談會、聯誼會,進一步加強軍地之間的交流,密切軍民關系。2014年,全州共走訪慰問部隊官兵上萬人次,送去慰問金、慰問品300余萬元。
州縣黨委、政府積極支持國防建設。瀘定縣建立了專供部隊的蔬菜、豬肉基地,在城小和田壩小學成立了少年軍校;道孚縣無償劃撥土地23畝配套資金600余萬元支持武警中隊營房建設;甘孜縣投資上千萬元資金,用于建設朱德總司令和第五世格達活佛紀念館,在甘孜縣中學建成多媒體國防教育宣傳基地等。
同時,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首個烈士公祭活動,集中慰問和走訪慰問烈屬。
駐州部隊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緊緊圍繞黨委中心工作,在承擔急、難、險、重任務方面充分展現了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優良傳統,發揚了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作風,有力維護了全州的社會穩定。在丹巴泥石流和康定6.3級地震中,第一時間積極參與抗洪、抗震救災工作,在險情排查、傷員搜救、群眾安置、物質輸送、帳篷搭建、衛生防疫、住宿保障、治安巡邏等工作中爭當先鋒,勇于奉獻,有效地保護了受災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各駐州部隊積極參與群眾工作全覆蓋工作,采取屬地就近結對、對口聯系結對、組織調配結對等方式,整合幫扶力量,深入我州色達、石渠、德格等高海拔縣開展結對認親活動,共與我州5000余戶農牧民結為親戚、與州兒童福利院的100多名兒童結對認親、與鄉村貧困學生和特殊學校的學生近500人結對幫扶,密切了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贏得了全州各族人民的信賴和擁護,用實際行動演繹了一幕幕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感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