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6月17日
圖為協商會現場。
◎本網記者 周燕 文/圖
6月15日一早,道孚縣麻孜鄉溝爾普村村民格絨她姆來到山上自家集中圈養牲畜的草壩里,查看牦牛的進食情況。從去年6月開始,這是格絨她姆每天的“必修課”。
對溝爾普村村民來說,牲畜規范養殖是一個不小的困擾。“我們村的藏家樂搞起來了,村里也掙錢了,但路上經常有牛糞,影響游客體驗。”在“有事來協商·道在協商”2021年第一次專題協商會上,藏家樂老板澤絨德吉率先發言。現場代表紛紛附議,“村頭路邊、草叢、花壇到處是糞便,氣溫一高就臭得很”“牛馬糞便嚴重影響村容村貌”……
近年來,溝爾普村著力建設“業興、家富、村美、人和”藏家旅游新村,通過打造文化墻、種植花草、風貌裝飾,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同時,道孚縣采取“政府補貼+農戶出資”的方式,以民宿酒店標準進行民居改造,打造了10余家獨具民族特色的藏家樂,村民紅紅火火吃起“旅游飯”。
旅游業發展起來,問題也來了。牛羊豬散養,動物糞便難處理,游客難接受。為規范牲畜養殖,推進鄉村治理,“有事來協商·道在協商”便將溝爾普村規范牲畜養殖定為議題,邀請政協委員、溝爾普村委會代表、黨員代表、醫生代表、村民代表、個體戶代表等共同進行協商。
“要把鄉村旅游產業做大做強,細節不容忽視。”“怎樣規范養殖?要在哪里養殖?”“怎么做到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如何維護好本村環境衛生?”“做到人畜分道,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進一步優化溝爾普村人居環境。”……在協商交流中,大家結合溝爾普村實際情況積極建言獻策。
經過友好協商,工作人員對所有發言進行了匯總,整理出3條協商議事結果,15名議事會成員對形成的協商結果進行舉手表決,全票通過。由此,困擾村民幾年的環境問題得以解決,贏得了村民們的一致稱贊。
“現在,村前屋后都干凈了,每家都有獨立廁所、自來水和房前花園。閑暇時,村民們還可以在步游道、濕地公園和健身廣場上散步、跳舞、唱歌。”道孚縣麻孜鄉溝爾普村包村干部畢洪錦說。
“不僅為村民分憂解難,縣政協還將鄉村振興等納入調研和協商范圍。我們圍繞各個選題,前期由政協委員、黨員干部通過走訪調查,深入了解轄區實際情況。在協商議事活動中,委員們踴躍發表意見建議,黨員干部們積極聽取群眾所需所想,充分交流討論,做到有問題大家來協商,‘商’出服務溫度。”道孚縣政協文史學習委主任王芬向記者介紹。
溝爾普村利用“有事來協商·道在協商”平臺解決牲畜規范養殖問題,是道孚縣開展“有事來協商·道在協商”平臺建設取得良好成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道孚縣政協立足高站位,深化思想認識,努力加強“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整合提升和拓展深化政協協商平臺和載體,搭建融協商、監督、參與、合作于一體的綜合性、常態化、制度化的履職平臺,提高建言資政、凝聚共識的水平,規范操作流程,統一平臺標識。同時,緊緊圍繞“平臺怎樣建設、亮點如何打造、委員如何履職”工作思路,通過“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臺、多方聯動、群眾受益”的生動實踐,“有事來協商·道在協商”平臺建設實現了協商民主向基層延伸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