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9年05月15日
小病不出村 大病不出縣
重癥監護室醫生在討論病情報告。
◎本網記者 馬建華 見習記者 唐睿 文/圖
嶄新的醫療大樓,潔凈的地面,導醫臺、咨詢臺、預檢分診臺、電子顯示屏上滾動播放的基本藥物價格、聯網醫院名單、就診流程等一目了然,去年,德格縣人民醫院建成了重癥監護室,滿足了危重病人的看病需求,醫院實行戰略托管以來,提升醫療技術水平,購置中高端醫療設備,加強醫院內部管理,德格縣人民醫院早已不是頭痛腦熱還勉強可以看診,若是要實施一般的手術就束手無策的落后醫院了,2017年成功建成“二甲”醫院,德格縣人民醫院的社會滿意度正在逐年提升,“醫德高尚,救死扶傷”,一面面錦旗表達著患者對德格縣人民醫院醫生護士的感激之情。
A
“這幾天沒有重癥就診病人,我們討論一下前段時間診治重癥病人的情況,看看大家有什么收獲和體會。”5月12日,來自德格縣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ICU專家張萌召集重癥監護室的醫生護士開展業務學習。
“我學會了醫療設備的操作,知道了重癥救護的相關流程。”何雪梅說。醫生護士拿出前幾天的重癥救護報告,在張萌的啟發下,大家暢談通過開展“傳幫帶”工作后,自己在醫療技術上取得的進步。
德格縣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醫生降擁參加工作17年,對于醫院的醫療條件,他有直觀的感受,在去年8月以前,德格縣人民醫院并不具備開展ICU的能力,遇到病情較重的患者,特別是外傷患者,只能進行止血處理,然后轉到距離德格近600公里以外的州人民醫院進行救治,因為路途遙遠、顛簸,遇到大雪封山堵車,路上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危重病人死在路途的情況較多。作為一家縣級人民醫院,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不能滿足當地群眾看病的需要,患者和家屬意見大,患者對醫院的信任度和社會滿意度并不高。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和道路交通設施逐步改善,特別是雀兒山隧道建成通車以后,大量游客涌入德格縣,游客因高反引發并發癥肺水腫、腦水腫、急性心衰等,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外傷患者也逐漸增多,創辦ICU迫在眉睫。德格縣委、政府投入145萬元歷時兩年建成了全州縣級第一家現代化重癥監護室(ICU),并于2018年8月投入運行。
B
今年2月23日,德格縣風雪交加,縣人民醫院接診了一位21歲的患者,當時患者已經瞳孔散大,生命體征非常微弱,急診科醫生接診后立即請ICU澤翁四郎醫生會診,經診斷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代謝性腦病,如果不及時搶救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何雪梅及澤翁四郎立即向上級醫師“傳幫帶”師傅——正在從康定趕往德格的張萌通過電話會診,師徒共同制定出一套詳細的治療方案,經歷一整晚的搶救及護士寸步不離的照顧,患者終于轉危為安。
通過醫生護士的及時搶救與護理,患者的病情逐步緩解,神志清楚,對答切題。目前,患者能夠進食,患者及家屬一再感謝德格縣人民醫院的好“門巴”。“我們要告訴更多的患者,在我們德格已經能夠開展ICU治療,他們有能力在家門口就能夠幫助我們治好病,我們不需要到很遠的大城市去看病了,減輕了患者和家庭的經濟負擔。”患者家屬由衷贊嘆。
今年3月18日晚,德格縣人民醫院外科收治了一名因股動脈外傷導致失血性休克的7歲患兒。時間緊急,當班醫生王曉晨立即和援藏老師譚洪、杜吉亮兩位主治醫師采取搶救措施,托管院長陳航、德格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龍尕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并啟動應急預案,搶救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患兒因失血較多,生命垂危,需要輸血才能動手術,我州唯一的血站卻在近600公里外的康定,到州中心血站調用血液已無法保障患兒生命安全。在緊急關頭,龍尕立即聯系縣政法委予以協助,政法委動員縣中隊立即派出血型符合的武警官兵迅速趕赴醫院輸血,經配血成功后,一名士兵輸入300毫升,為患者贏得了生機。該院中醫科周靜霞的愛人聽說后,飛奔至醫院輸血300毫升。
手術結束后,已經接近凌晨1點,護理部副主任降擁曲珍堅守ICU待命,術畢立即將患兒推入ICU密切監護。在外科、ICU、手麻科、檢驗科、兒科全體醫護人員通力協助下,患兒的生命體征逐漸平穩,次日,為確保患者得到更好、更有效的治療,該院派出專人護送患兒到上級醫院接受治療。
C
2018年12月19日,九龍縣烏拉溪黃澤龍在德格縣做生意時,不幸在縣城遭遇車禍,脾破裂導致大出血,在重癥監護室接受治療并通過護士的精心護理,得以康復出院。“當時我的生命垂危,沒有想到在德格縣人民醫院就能夠治療好,是他們救了我一命。現在德格縣人民醫院的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讓人刮目相看。”黃澤龍康復后,向醫院送來了錦旗。
龍尕告訴記者,為真正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目標,最近幾年,德格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縣醫院的軟硬件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先后通過州醫院和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托管,不僅提升了醫院的管理水平,而且還為醫院培養了一支“帶不走的衛生隊。”2018年,縣醫院共開展臨床新技術24項(內科4項,外科4項,婦產科5項,兒科6項,麻醉科3項,ICU2項),其中有11項為國家“二甲”公立醫院建設標準所要求的技術。重癥監護室(ICU)投入運行后,還成功救助了一名臺灣游客。縣醫院根據縣域內常見、多發病疾病譜,確立了3個院級臨床重點專科(內科、婦產科和兒科)建設計劃。2018年12月完成了“德格縣 人民醫院胸痛中心”院內外標志標牌安裝工作,并購買了床旁快速生化檢測儀等設備。2018年,全院共考取職業助理醫師4人,創近3年來的歷史新高,使縣醫院醫生具有執業資質人數提升了30﹪。2018年10月,醫院投資140余萬元建成高原中心供氧系統,大幅度降低了患者吸氧費,從而減輕了藏族群眾就醫經濟負擔。2018年,診療患者13378人,參加會議及疑難病例討論324次。全力開展“傳幫帶”工作,全年舉辦學術講座139次,業務培訓173次,教學查房407次。建立兒科住院部并成立甘孜州第一個兒童保健門診,結束了兒科疾病“只防不治”的歷史,是我州北路地區第一家獲得繼續教育學分授予資質的縣人民醫院。2017年,德格縣人民醫院建成國家“二甲”公立醫院、2018年創建“二星”數字化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