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18年09月11日
◎羅楚凱
瀘定縣地處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通要塞,雖以絕美驚艷的河谷風光和厚重的紅色文化聞名于世,但也正是這險峰深壑的高原地理環境,導致了該縣產業發展模式較為單一和滯后。
如何才能更好地發展瀘定縣的經濟,一直是擺在州縣黨委、政府眼前的難題。按照省委統一安排部署,第四批援藏由蒲江縣對口幫扶瀘定縣。近日,為實現蒲江瀘定“互補型、跨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蒲江縣委、縣政府將在蒲企業成都三千米甜蜂業有限公司引向瀘定發展養蜂產業,為瀘定“兩個率先”目標提供產業支撐。
多次實地考察
選擇老區瀘定
經過前期兩地黨委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的密切聯系溝通,成都“三千米甜”蜂業有限公司多次實地考察,決定在瀘定建設貢嘎中蜂繁育培訓基地和蜜源基地。
去年2月12日,這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三千米甜”蜂業有限公司深入瀘定縣山區進行考察選址,最終確定了兩處絕佳養蜂地,一個在高山上,一個在大渡河腳下。
成都三千米甜蜂業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蜂產品研發、加工、銷售以及蜂文化傳播于一體的蜂產品公司,依托強大的供應鏈及產品創新能力,致力于為國內消費者提供出口級品質的全品類蜂產品系列,包括蜂蜜、蜂王漿、蜂膠、蜂花粉及多種蜂產品制品等。目前公司已合作、自有蜂場共計150個,蜂蜜年出口量達到6000噸,年創匯1000萬美元。旗下蜂蜜產品已遠銷歐洲、中東、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選擇“三千米甜”公司,也是兩地政府和有關部門深思熟慮后作出的決定。
在我州養蜂的確存在自身環境優勢。首先它特有的高原地貌,現代農業發展種植了大量的經濟作物和各類中藥材,這些都是非常優質的蜜源植物;其次,“三千米甜”公司特別在瀘定飼養的中華蜜蜂,它維持群勢能力較強、耐寒、采集力強,分蜂性弱,性情溫馴,活動敏捷、更具有抗逆性和抗病性強的特點,生產性狀良好,非常適宜于甘孜地區的自然環境。
根據調查顯示,我州養蜂戶、蜂群數量穩定發展,蜂蜜產量呈上升趨勢,蜂產品價格略有上升,伴隨養蜂戶收入的增加,養蜂戶的積極性急劇提高。
“公司+農戶”發展模式
助力貧困戶養蜂脫貧
項目聚焦精準脫貧,為瀘定建檔立卡貧困戶持續增收、按期摘帽提供產業保障,重點指向2017年至2018年貧困村貧困戶和插花貧困戶。因此,該項目采取“公司+農戶”發展模式,由企業建立繁育基地,免費培訓、技術指導養蜂農戶,農戶結合自身實際,養殖一定數量的蜜蜂,企業與養殖農戶簽訂協議,保底回收蜂蜜(農戶也可自行銷售)。
“三千米甜”公司免費為農戶建立繁育基地、提供中蜂幼仔、教授養蜂技術、提供養蜂幫助,最后農戶繁育的蜂蜜可自行對外出售,賣不完的蜂蜜由“三千米甜”公司全部打包回收。
去年公益項目實施之初,“三千米甜”公司共集中開展培訓班四期,培訓蜂農60人,共發放蜂箱760箱,共培訓38個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今年初至7月31日,“三千米甜”公司在半年時間共開展七期培訓班,培訓蜂農150人,共發放蜂箱2000箱。
“三千米甜”公益扶貧項目在瀘定實施短短一年半時間,取得明顯成效。瀘定數百戶特貧家庭養蜂年收入提升數十倍,再加上養蜂時間充裕,絲毫不影響自己其它的農副業或者工作,很多還未加入的農戶躍躍欲試。今年,瀘定養蜂基地一共接待了來自四川省45個貧困縣的縣領導參觀學習。從去年5月底到今年7月底,媒體自發前來瀘定養蜂基地報道4次,領導參觀學習約40多次,到基地來訪5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