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縣梭坡鄉“軟鄉弱村”摘帽記

梭坡鄉獨具特色的宣傳欄成為一大亮點。
4月7日,記者搭乘汽車沿大渡河西岸向上游進發,穿過28條隧道后,忽然讓人眼前一亮,只見大渡河對岸梨花盛開,滿目蔥郁,山坡上的古碉樓群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巍峨壯觀,一座座經受了百年乃至千年風雨侵襲、戰爭洗禮和地震考驗的古建筑群仍舊傲立在河谷兩岸懸崖峭壁之間。面對此情此景,往往游客都有一種想進入“畫景”看個究竟的沖動。這里就是傳說中“千雕之國”的核心景點——丹巴梭坡。
■記者 袁飛 鄧安華
見習記者 劉小兵 文/圖
從隔岸觀碉到走進梭坡
記者來到丹巴縣梭坡鄉進行“軟鄉弱村”摘帽調查采訪,梭坡鄉政府大院干凈整潔,兩邊的文化墻和宣傳欄內容豐富,融入了不少本土文化元素,很有內涵,公示欄標示的組織架構、政務公開、財務公開,一目了然。前來辦事的群眾有的在長亭里休息等待,有的在一樓的為民辦事服務大廳辦理相關事宜,一切有序規范。
“現在來鄉政府辦事方便多了,辦事員的態度也改善了很多,鄉政府和縣領導還給我們修了通村路,以前從河壩回去要走3個小時,現在只需要1個小時……”前來鄉政府辦事的梭坡鄉八梭村會計楊小平告訴記者。他說,近一年來鄉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現在的機關作風和干群關系比以往好多了。
楊小平的一句“比以往好多了”引起了記者的好奇,問其原因,楊小平說,去年該鄉被縣委評為“軟鄉弱村”,我們全鄉的老百姓都抬不起頭來。
“通過近一年的整頓,4月6日,在全縣黨建工作測評中,梭坡鄉獲得了第一名,終于摘掉了‘軟鄉弱村’的帽子。”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劉云洲告訴記者。
梭坡鄉在去年全縣黨建測評中成為典型的“軟鄉弱村”,在今年全縣黨建測評中是怎樣成為全縣第一的呢?又是怎樣做到從群眾“差評”到群眾“點贊”的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了梭坡。
從找準“病根”到猛藥對癥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近年來,由于原梭坡鄉領導班子不作為、基層黨建工作推進不力以及管理渙散等多方面原因,在全州開展的軟鄉弱村集中整頓工作中,該鄉被縣委評定為“軟鄉”。出現“軟”的原因,首要責任在領導班子,黨政領導班子凝聚力、戰斗力不強,思想覺悟低、黨性觀念差,組織領導作用發揮不充分,從而導致干部作風浮散。同時,由于基層組織陣地建設、村兩委班子運行、黨員發展管理以及村財務管理等工作較差,該鄉澤周村被評定為“弱村”。梭坡鄉原個別鄉村干部挪用公款,給該鄉造成了較大損失,在群眾中產生了極壞的影響。
縣委高度重視集中整頓工作,縣委主要領導多次帶隊督導整頓工作,并對整頓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四朗郎加兼任鄉黨委第一書記,駐鄉、村全面指導整頓工作,幫助解決整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聯系該鄉的縣級部門領導組成工作組駐鄉指導開展問題摸排,幫助梳理存在的問題。
從痛定思痛到知恥后勇
在整頓中,丹巴縣委痛定思痛,以刮骨療傷的勇氣,按照州委關于集中整頓工作的具體要求,縣委對該鄉黨委政府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選派遴選優秀后備干部擔任鄉黨委書記,提拔長期在維穩一線工作表現突出的干部擔任鄉長,并抽調縣級相關部門的優秀同志兼任弱村的第一書記,構建了強有力的領導陣容。
新班子上任后,及時召開軟鄉弱村集中整頓工作動員大會,統籌安排鄉、村集中整頓工作。在整頓過程中,梭坡鄉黨委和各村支部從集中整頓組織領導落實情況、制定落實整頓方案情況、班子隊伍建設情況、推進發展民生穩定情況、建立長效機制情況、推進基層組織基礎性工作情況六個方面開展整頓工作自查,通過個別談話、建立臺賬跟督、召開班子會和專題民主生活會等方式,打破了大家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局面,讓干部職工正視了差距,要求大家以“摘帽”趕超、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工作水平為目標,繼續保持成績,清醒認識不足,積極查找主觀上的問題,并深入分析問題存在的根源。
梭坡鄉建立了《領導班子成員定期接訪制度》、《梭坡鄉機關內部管理制度》、《黨委黨建聯系制度》、《梭坡鄉干部管理考核辦法》、《梭坡鄉干部管理細則》、《梭坡鄉便民服務制度》等制度,通過一系列制度辦法的實施,嚴格了鄉村干部管理。為強化提升干部作風建設,避免滋生違法違紀現象,對損害群眾利益、不假外出、在崗不在狀態、干部走讀等問題持零容忍態度,將干部考勤同干部考核和臨崗補助掛鉤,從而杜絕干部走讀等不良現象。
自縣委部署集中整頓“軟鄉弱村”工作后,扶貧移民局副局長呂國林任在澤周村“第一書記”,鄉黨委賡即成立駐村工作組,形成由鄉黨委書記負總責、班子成員分工抓、片區干部協同抓、村“兩委”干部具體抓的工作格局。
從產業培育到脫貧奔康
“梭坡鄉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但群眾幾乎沒有從中受益,沒有把資源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梭坡鄉鄉長共布不無感慨地告訴記者。他說,長期以來,由于交通不暢,一些游客只能隔岸觀景,梭坡鄉老百姓捧著“金盆子”叫窮,我們必須走“農旅結合,產業富民”之路,我們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現在正在修建梭坡鄉連接大渡河兩岸的公路橋,在修建通村路時,盡可能地讓村民參與修路,村民就有一定的收入,這樣也保證了工程質量。梭坡鄉的交通條件得到了改善,村民參與經營旅游的意識明顯增強,去年梭坡也掀起了“選美”活動,金花就產生在梭坡。
共布說,我們圍繞精準扶貧工作重心,始終堅持特色產業引領,積極同上級主管部門銜接,邀請農業技術專家到鄉到村開展培訓,讓村民在種養殖基地務工,農戶入股還可以分紅,不斷提高群眾致富能力。以喀拉則鍋莊鄉村旅游酒店為代表的4家鄉村旅游酒店的經營模式基本成熟。今年,全鄉開展大棚蔬菜種植技術、鄉村旅游管理等技能培訓323人次。組織7名村“兩委”干部和5戶有意愿的農戶赴阿壩州松潘縣考察馬幫經營,學習馬幫經營管理的經驗。目前,首支馬幫正在籌建之中,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真正實現從隔岸觀景到走進梭坡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