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何才華 記者 楊琦)近日,記者從鄉城縣獲悉,2015年底,該縣12個鄉鎮標準化衛生院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至此,鄉城縣提出的實施“健康鄉城2020”基礎設施建設8年任務3年全面完成,為全縣群眾看病就醫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隨著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全縣百姓在脫貧奔康路上有了健康保障。
據了解,2013年3月,“健康甘孜2020”正式啟動,到2020年,甘孜將建立健全覆蓋全州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立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建立穩定并逐年遞增的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建設一支“醫德高尚、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衛生人才隊伍,彰顯藏區一流衛生發展勢頭和發展格局。
面對千載難逢的機遇,鄉城縣主動作為,在歷經多次調研、商討后,《健康鄉城2020實施方案》出爐,全縣鄉鎮衛生院用房建設在12個鄉鎮相繼啟動。
“在全縣百姓與全國一道進入小康的征程中,要讓群眾享受到健康保障,不能因醫療服務沒有跟上而讓群眾在小康路上掉隊。”鄉城縣委書記鄭天強說。
從制定目標到實現目標8年時間,務實苦干的鄉城縣人做出了八年任務三年完成的決定。力爭到2020年,建立健全覆蓋全縣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群眾健康水平,醫療衛生各項指標達到甘孜州平均水平。
目標確定,大家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凡是涉及健康2020項目優先解決,凡是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問題困難第一時間研究,上下協同左右聯動,選址定位、征地拆遷快速落實。在各衛生院快馬加鞭的建設中,衛生部門落實專人負責,全縣各部門形成強大合力推進項目順利實施。
在鄉城大地上,一座座煥然一新的標準化衛生院拔地而起,先進的診療設備充實到基層醫院,服務能力不斷增強,醫療工作者的工作環境正在得到不斷改善。如今,走進鄉城縣鄉鎮衛生院,房屋變新、變高、變大,器材設施也從“老三件”的聽診器、血壓計和溫度計到現在的B超、生化分析儀到心電圖、制氧機,衛生惠民在鄉城縣落到了實處。
“以前注射、配藥、觀察都在一間房里完成,沒有取暖設備,很多病人冬季輸液就到室外太陽下,將液體掛在樹枝上。”在基層從醫二十年的鄉城縣醫生恰登朗郎,見證了鄉鎮衛生院從平瓦房到設施現代的標準化衛生院的嬗變。
就在上個月,該縣熱打鄉村民中則出現惡心、嘔吐和腹部疼痛,家人將其送到就近的鄉中心衛生院,經診斷是慢性胃炎急性發作,住院治療三天就回到了家里。“要是在以前,要住院只有往縣城跑。”中則很是感激衛生發展為群眾帶來的便利。
建設鄉鎮標準化衛生院不僅是群眾得實惠,醫務人員也一樣享受著便利。每個衛生院除了建設800平方米的業務用房和400平方米的生活用房,各衛生院均建設了伙食團,宿舍沙發、電視一應俱全,新分配人員只需帶上被蓋便可入住。
“鄉鎮標準化衛生院建設只是衛生發展的一部分,要提高大眾的健康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鄉城縣衛生局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全縣正實施“醫院管理制度化、醫療流程規范化和醫院工作信息化”建設,以完善基層醫療服務體系來提高醫療服務水平與醫技能力,全面推動全縣衛生工作上臺階,讓少數民族地區醫療衛生事業成為群眾脫貧越溫奔康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