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龍華丘新村。
■ 趙環 文/圖
剛剛過去的2015年,對于九龍縣呷爾鎮查爾村立壁組的余東一家來說真是喜事連連,不僅家里新修了樓房,由于城區擴建,家門前的伍須西路也由市政部門進行了改建貫通,而且街道兩邊都統一安裝上了漂亮的路燈、種植了四季常青的綠化樹木,同時還增添了廣場、長廊、轉經桶等公共設施。現在這里的居民出門上街不再是以往那樣“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閑時,村里的年輕媳婦們都會到廣場上跳一跳鍋莊、弦子等健身舞蹈,而村里的老人則更多的喜歡到休閑長廊聊天、曬太陽或是轉經祈福。余東高興地說:“這幾年,我們的居住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大家都說我們就像是生活在公園里一樣”。
與此同時,在相距九龍縣城4公里的華丘村,村民劉扎西一家也同樣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隨著“藏區新居”和“幸福美麗新村”的建設推進,華丘村的街燈有了、道路寬了、住房敞亮了,村里人都爭相發展起了農家樂、藏家樂和綠色農牧產品等鄉村生態旅游產業。說起華丘村的變化,劉扎西自豪地說:“來到我們華丘村,你一定會雙手點贊!”
余東和劉扎西兩家居住環境的變化僅僅是九龍縣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實施城鄉提升戰略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九龍縣按照建設“經濟發展、生態文明、和諧幸福”新九龍的總體要求,以城鎮化為核心,強化“一核”(縣城呷爾鎮),培育“兩翼”(煙袋鎮、灣壩鄉),構建“一線”(G248蘭馬路瓦澤線九龍段),發展“三區”(以縣城為核心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區、以煙袋為核心的商貿物流區、以灣壩工業園區為核心的工業集中發展區),累計投入資金5.9億元,使得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城鄉環境和城市品位顯著提升,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縣城建成區面積由過去的0.48平方公里擴大到了3平方公里,全縣城鎮化率達到了25%。先后榮獲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環境優美示范縣”、“甘孜州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先進縣”、“四川省衛生縣城”、“四川省綠化模范縣”等殊榮。
九龍縣城美輪美奐,鄉村也同步提升、規劃有序、文明生態、村容整潔。近年來,該縣抓住彝家新寨建設、全域旅游建設等歷史機遇,累計投入資金2502萬元,完成了踏卡鄉耳朵村、小金鄉洋橋村、魁多鄉江郎村、子耳鄉萬年村等4個村、20個村民小組、990戶 “彝家新寨”示范建設任務;投入資金5138萬元,完成了藏民新居11個集中安置點和7個分散安置點985戶建設任務。同時,按照“一縣多品牌、多村一產業、一村一產品、一戶一增收”的城鄉統籌思路,大力發展以九龍牦牛、花椒、茶葉、魔芋、核桃“五朵金花”為主的特色種植、養殖業,為全縣城鄉提升戰略提供堅強的產業支撐。天鄉原生態茶葉有限公司、祥瑞生態食品廠、鑫鴻魔芋加工廠等一系列農村特色產業經濟體相繼落成,在形成具有九龍特色的產業優勢的同時,九龍的城鎮化產業經濟也正在迅速崛起。
如今的九龍,正在成為一座“宜居、宜業、宜游”的高原碧水風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