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 2022年05月12日
本網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新《職業教育法》)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該法自1996年頒布施行以來的首次大修。
新《職業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地位,并通過推進普職融通等制度設計,真正實現職業教育從“層次教育”到“類型教育”轉變。在招生制度、升學體制、產教融合、職業教育保障等方面均實現了重大突破。
新《職業教育法》規定,職業學校教育分為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高等職業學校教育;中等職業學校有關專業實行與高等職業學校教育貫通的招生和培養;高等職業學校和實施職業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應當在招生計劃中確定相應比例或者采取單獨考試辦法,專門招收職業學校畢業生。這些規定從制度設計的層面,真正實現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定位。
同時,新《職業教育法》還為兩個方面的探索預留了空間:在普通高等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在專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本科職業教育專業。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僅可以讀大專,還可以上本科,從法律層面暢通了職校學生的發展通道。
此外還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創造公平就業環境。用人單位不得設置妨礙職業學校畢業生平等就業、公平競爭的報考、錄用、聘用條件。明確規定,國家采取措施,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
與此同時有人解讀,新的《職業教育法》規定取消普職分流。4月27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解釋,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規定“普職協調發展”,并非取消初中后的普職分流。新法規定“因地制宜”,意味著不要搞“一刀切”,允許各地普職比例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差異,各地可以根據區域社會發展的程度、本地產業發展的需要和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的情況,合理規劃職業學校和普通學校的招生規模。
新《職業教育法》來了,校長們怎么看?
經過26年的“醞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出爐,有著怎樣的意義?我們又應該如何放下對職業教育的“偏見”?近日,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對多所中職、高職院校校長進行了采訪,請他們談談職業教育的現狀與未來。
主持人: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寰
嘉賓:
成都市青蘇職業中專學校校長 張 濤
金堂縣職業高級中學校長 敖永紅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蘇延川
德陽科貿職業學院校長 張莉莉
成都工程職業技術學校校長 徐 力
談意義:明確職教與普教有同等重要地位
記者:新《職業教育法》中,哪一個條款是你們最期待的?
張濤:“在義務教育階段后的不同階段因地制宜、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這個規定充分考慮了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對義務教育階段以后教育的實際需求。只有高質量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建設具有現代治理水平的優質學校,才會讓學生、家長自信地接受職業教育。
敖永紅:《職業教育法》的修訂,為職教人增強了底氣,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對于我們學校來說,這是一次重大發展機遇,我們將會大力推進農業職業院校與政府、企業的深度合作,提升農業職業院校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推動地方農業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蘇延川:鼓勵產教融合、實行校企合作方面的內容是我最關注的。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強烈,職業教育承擔起更大的責任。中國已經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年均向社會輸送1000余萬人,但國內高技術型勞動人才仍存在很大缺口,僅就制造業來說,2025年十大重點領域的人才缺口就將逼近3000萬人。解決這個難題,需要“校校、校地、校企”“產教聯通、多元協同”發展。
張莉莉:新《職業教育法》規定,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這首次明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從國家層面確定職業教育的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談現狀:職教的社會認可度仍然較低
記者:職業教育在社會上受認可程度低的原因是什么?
張濤: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接受教育后的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偏低,但不是所有的職業教育在社會上的認可度都低。課堂教學質量高、管理到位的職業學校一樣能得到社會的認可。換言之,質量與管理提升是職業教育得到社會認可的關鍵因素。同時,也不是所有就讀職業學校的學生都沒有前途。
蘇延川:在有關職業教育的社會認知里,偏見和雜音時有出現,比如“職業教育低人一等”“職業學校不是好學校”“職校學生找的工作不體面”等,主要原因還是受中國傳統文化“學而優則仕”等觀念的影響。加上初中后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分流、高考錄取時的先本科后專科等現實招生政策影響,導致職業學校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方面均落后于普通高等教育。
徐力:職業教育在社會上認可程度低的原因,一是受傳統觀念和社會風氣的影響。二是現實中職業學校與普通中學的基礎條件差距大,投入程度和發展水平差距也非常明顯,導致中職學校培養質量總體較低。這需要對職業學校評價機制和勞動人事用人機制進行根本上的變革,不解決這個問題,“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風尚就只能停留在口號上。
張莉莉:社會上很多人用應試教育成績來區分學生群體,普遍認為職業教育中以成績差的學生為主要群體,學習氛圍不濃;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不高,技術工人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尊重,待遇較低,社會地位不高,這也是間接造成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程度不高的原因。
談認識:職教高校也有名校,學生一樣有出路
記者:很多家長認為只有孩子上了普高才有希望,擔心選擇職業中學會失去深造的機會。
張莉莉:部分高等教育院校生源良莠不齊,偏理論教學,不能與企業實際需求接軌。但現實情況是,一方面是技能型人才缺口大,另一方面是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改變人才錯配狀況,高等職業教育學歷含金量不會比普通本科低。
張濤:選擇適合孩子發展需求的學校教育才是明智和理智的。擔心失去“深造”機會的家長和學生往往缺乏對“名校”的客觀認識,“雙一流”是名校,但是從專業技能上來講,職業教育高校中的國家“雙高”學校也是名校,學生的出路一樣優秀。根據新《職業教育法》,職業教育會迎來高速發展時期,學生就讀名校的機會也會增大。
蘇延川:普通高中以升學為導向,學生以學習文化知識為主;職業學校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兼顧升學,更加強調技術技能培養。如果孩子的動手能力強,可以考慮選擇職業學校。現在國家基本實現職業教育貫通培養,初中畢業后的中職畢業生,可以通過高職單獨招生升入全日制職教專科學校;職教專科學生也可以通過專升本升入全日制的職教本科學校或者普通本科學校;職教本科學生畢業之后仍然可以攻讀研究生。《職業教育法》修訂實施后,國家將繼續推進中等、高等學歷職業教育的貫通培養,打通職業學校教育發展通道。
敖永紅: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中職教育能激發學生處于休眠狀態的潛能,使不同性格稟賦、興趣特長、素質潛力的學生享有更多樣的教育選擇和更暢通的學業提升通道。中職教育為不同智能優勢發展的同學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將職校學生在升學上的平等權利上升到了法律層面,讓職業教育真正成為就業有能力、升學有優勢、發展有通道的教育類型,打通了職業教育軌道上的學歷上升空間。
談未來:希望能提供更合適、更公平的教育
記者:職業教育應該是什么樣子?蘇延川:我相信,未來職業教育必定會有更加廣闊的舞臺,能夠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創新各層次各類型的職業教育模式,營造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職業教育環境。
張莉莉:我想未來的職業教育一定是國家引導、企業參與、社會認可的,讓每一個人都能接受更合適、更公平的教育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殷切期盼。
敖永紅:我理想中的中職教育就應該是與普通高中平等的、同樣重要的一種教育類型、一種學校類型。職業學校是學生夢想的新起點,是學生胸懷祖國、青春奮斗的好地方。社會對于中職學校的評價應該著眼于“教育服務不同孩子的不同發展所需”。理想的中職教育要讓中職學校與普通高中的互認、流動成為常態。
徐力:我們理想中的職業教育應該是這樣的——現代職教體系完善,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格局運行良好,職業學校錯位發展、特色鮮明、培養質量高,職業院校的畢業學生收入高、社會地位高。只有體系完善了,職業學校的培養質量才會高,學生才會有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