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 2018年01月29日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經濟強省、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如何做好這一年的重點工作?
1月26日,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尹力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報告,從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突出抓好“四項重點工程”,構建經濟強省戰略支撐;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等十個方面對2018年的工作作出了安排。報告引發全省干部群眾熱烈討論,大家紛紛表示,要加力加勁扎實工作,為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貢獻力量。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去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36980億元、增長8.1%。”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組數據吸引了中國(綿陽)科技城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李建國的注意。去年綿陽交出了理想成績單,成為四川首個GDP突破2000億元的地級市。“新時代新征程,綿陽要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方面立新功。”李建國說,今年綿陽將加快建設10大軍民融合特色產業園區,突出發展電子信息、汽車產業,建設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四川第二大汽車產業基地,力爭“兩新”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到55%和38%。
2017年,全省共有16個市州GDP站上千億臺階。聚焦新目標、落實新部署,在競相發展的同時,更要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做好特色農業文章。蒼溪縣獼猴桃種植面積達38.5萬畝,年產量12.6萬噸,綜合產值40億元,去年蒼溪縣被評為獼猴桃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在蒼溪縣獼猴桃產業發展局局長辜錫泉看來,獼猴桃品牌打造真正起到了市場“敲門磚”的作用,“今年我們將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做強品質,做大做強產業,讓蒼溪紅心獼猴桃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
發揮有效投資關鍵性作用。雅安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高凱介紹,去年雅安對“十三五”期間可發展的項目進行再梳理,優先包裝了從2017年到2020年可優先實施的項目,總投資額1500億元,通過有效投資帶動雅安沖刺千億俱樂部。
脫貧攻堅下足“繡花”功夫
“今年要再實現100萬貧困人口脫貧、3500個貧困村退出、30個貧困縣‘摘帽’。”平昌縣元石鄉黃梅村村支書陳以維守在電視機前收看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盛況,當聽到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時,他興奮地說:“真帶勁!”
2018年,黃梅村計劃完成15戶59人脫貧,實現整村脫貧“摘帽”。“帽子”怎么摘?陳以維有自己的想法,“我們村是古碼頭黃梅溪碼頭所在地,又處在白衣古鎮旅游環線上,發展旅游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今年,黃梅村將重點在開發鄉村旅游上做文章,先前引進的企業已啟動古碼頭旅游開發工作。
脫貧攻堅要下足“繡花”功夫,著力構建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去年,廣安區正式通過評估,退出國家級貧困縣序列。“弦還得繼續繃緊。”廣安市廣安區扶貧移民局局長杜強說,廣安區還有82個貧困村需要退出、6271人需要脫貧,對4.5萬脫貧人口進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的任務還很重。他表示,下一步廣安區將持續增強脫貧攻堅推進力度,做到扶貧政策、資金投入、幫扶力度、考核力度不減,繼續將新增財力的90%以上投入脫貧攻堅,繼續推行區級領導包鄉鎮、部門包村、干部包戶的幫扶機制。
基層黨組織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去年,南部縣成立八爾湖環線脫貧奔康產業黨委,將基層黨組織建立在脫貧奔康產業鏈上。“下一步,我們準備打造八爾湖柑橘協會,統一品牌、統一營銷。”八爾湖環線脫貧奔康產業黨委書記周光勝說。
污染防治直面“硬骨頭”
1月26日上午,達州市環保局局長劉濤特地抽出時間學習政府工作報告。“污染防治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被寫入2018年工作安排建議中,這讓我們感到既振奮又責任重大。”劉濤說,2017年達州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超過230天,但污染防治任務依然嚴峻,達州市委、市政府將2018年確定為“環境治理攻堅年”。
這幾天,達州市環保局正著力制定“環境治理攻堅年”實施方案。劉濤透露,方案將直面難啃的“硬骨頭”。
“環境污染是民生痛點,采取堅決措施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就是保民生、抓發展、謀未來。”內江市環境保護局局長謝媛麗將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反復讀了幾遍,同時認真梳理今年要做的重點工作,“今年我們要加快治理區域內8條主要河流和城區11條黑臭水體,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統籌推進中央和省級環保督察發現問題整改,推動省級環保督察制度化常態化,絕不允許反彈回潮,讓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環境質量越來越好。對此,成都市環保局局長張軍說:“新的一年,成都將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和凈土保衛戰,力爭2018年空氣質量和岷江、沱江流域成都段水質進一步改善。”(本網記者集體采寫)